不吐不快,许鞍华的文艺毁了《第一炉香》

不吐不快,许鞍华的文艺毁了《第一炉香》

电影《第一炉香》,整体比预想的好一点,前面还可以,葛薇龙和乔琪乔决定结婚后的情节又臭又长。

先说选角,这是大多数网友喷的重点,我也不大满意。

马思纯太壮,虽然不知道“小凸脸”“粉扑子脸”到底是什么样,但肯定不是她那样;

彭于晏太黑,以至于现在网上已经把他的“丫头气”当做笑话;

不吐不快,许鞍华的文艺毁了《第一炉香》

俞飞鸿太美,哪里需要马思纯帮她勾男人?基本完成任务的范伟,在原著中也很“干瘦”。

不吐不快,许鞍华的文艺毁了《第一炉香》

电影还有几个明显的硬伤,比如唱诗班园会,原著中的葛薇龙和乔琪乔接触,是因为乔琪乔惹怒了梁太太,后者使眼色要求她把乔琪乔支走。电影中的葛薇龙却是莫名其妙地主动去和乔琪乔搭讪,搞得我现在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细节。

又比如白冰女神饰演的新太太,一开始出场过几次,后面却不见了,乔家的两次全家福都没有她,实在想不通。(关于为什么原创这样一个角色,下文会详细分析。)

不吐不快,许鞍华的文艺毁了《第一炉香》

但是电影真正糟糕的地方,一言以蔽之:过于含蓄,且抓错重点。

看电影的人大概都有一个感受:马思纯饰演的葛薇龙仅仅是、完全是一个青春疼痛文学式的女主角。

但我们不该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她,她的神情和动作,都是在努力照着原著演,之所以显得刻意和程式化,犹如一个青春期的疼痛少女,除了外形偏差给观众带来了抵触情绪,更大的问题是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电影照搬小说,多数拍得不好,更别说特殊的张爱玲。

——导演许鞍华和编剧王安忆完全没有把张爱玲小说的精髓表达出来。

不吐不快,许鞍华的文艺毁了《第一炉香》

电影拍摄期间,马思纯发了不少“张爱玲语录”,并对《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下了一个定义:在爱情里卑微,低到尘埃里;她因此被某大V追着打,被嘲看不懂张爱玲。那个大V还质疑马思纯看的是电影剧本,不是原著。

无论马思纯是否看过原著,剧本绝对相当深地影响了她的理解。电影中的葛薇龙有的只是对乔琪乔饶雪漫式的偶像剧爱情,此外再无其它。张爱玲文字底下暗流涌动的情绪,复杂的人性,几乎完全看不到。

因欲望而堕落,自主地、无法自拔地堕落,这才是葛薇龙。

原著中,葛薇龙第一次从姑妈家里回来,形容姑妈是“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她还有一段内心独白:

至于我,我既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

张爱玲《第一炉香》

葛薇龙这时候看似单纯,相信自己不会被歪风邪气侵蚀,还表示要“行得正,立得正”,让姑妈以礼相待,其实这已经为她的堕落埋下了伏笔,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如果葛薇龙不堕落,张爱玲不可能写这么一大段。

果然,葛薇龙正式入住姑妈家的当天,就发现自家做粗活的佣人“竟然那么上不得台盘”,更开心地试穿了姑妈准备的所有衣服,激动地对着楼下的舞会暗暗道:“看看也好。”

也就是说,葛薇龙早就出了问题,本质上和姑妈是一类人,都是物质主义者。后来她自己也承认了,才三个月,已经对上流社会完全上瘾,无法再做一个新的人。

然而电影对这一人物性格的呈现,只有一个葛薇龙抱着衣服转圈圈,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容易不知所云。

葛薇龙因爱情的欲望而堕落,则主要是因为姑妈这个前车之鉴:

执意嫁给一个老头子,想着等他死了就能有金钱有爱情,可当老公死的时候,自己已不再年轻,导致内心饥荒、空虚,用荒唐的方式求爱。

葛薇龙既不愿到老的时候过着贫穷的日子,也不愿像姑妈这样单找有钱人,乔琪乔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对象——虽然本身没多少钱,至少乔家满地是熟人,不怕将来没有事做,喝西北风,而且她对乔琪乔有爱的感觉。

然而,这虽然是爱情,却不是爱乔琪乔,而是爱爱情本身。

葛薇龙的“卑微得低到尘埃里”,其实是自欺欺人。她知道乔琪乔不爱她,也知道再过几年姿色大减,赚不到钱,乔琪乔就会离开她,到那时候,更不可能有人爱她,她会比现在的姑妈更惨。——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无比地饥荒了。

有一个细节特别重要,葛薇龙决定回上海,乔琪乔想让她留下,却一言不发,也不看她,更不说一个爱字,只像往常那样把头埋在臂弯里。这是占据主导地位,来去自如的象征。葛薇龙的眼泪,是为自己而流。

然而在电影中,一切都含蓄得只剩下玛丽苏爱情了。

许鞍华和王安忆不可能比我们这些路人还不懂《第一炉香》,但是,在影视剧里,含蓄,就文艺了吗?

其它很多方面,电影也做得不好。葛薇龙和卢兆麟在原著中有暧昧,电影里的暧昧程度远远不够,只能算普通同学;原著的卢兆麟被梁太太勾引,纯粹是经不起诱惑,电影狗尾续貂地加了一段梁太太资助他留学的情节。

唯一值得夸的,只有俞飞鸿魅惑的神情和啊啊啊的呻吟了。

梁太太对乔琪乔的厌恶,原著写得很明白,葛薇龙嫁给乔琪乔,就有梁太太想要报复的因素,而电影里只有开头的几句骂,后面对他态度不明。

当然了,这部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对原著改得好的地方有两个。

一,吉婕做修女。原著中的吉婕认为住在香港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有很强的种族观念,都不喜欢混血,所以她对爱情不抱希望。电影虽只简单提到了她夸赞英国人却不愿嫁给英国人,但是做修女是很合理的续写。

不过我更愿意认为电影中的吉婕做修女是家庭因素。这里就要提到上文的白冰了,她作为乔诚爵士的新太太一角出场,作用是表现乔家的摇摇欲坠:看似人丁兴旺,其实人越多,房塌得越快,相当地《红楼梦》。原作者是张爱玲,编剧是王安忆,确实说得通,乔琪乔的风流浪荡也有了比较接近本质的解释。

二,乔诚爵士和梁太太有过一夜情,而且是在梁太太老公还活着的时候。乔诚爵士说,怪只怪你老公死得太晚。言下之意是,你老了!暗合了我对葛薇龙和姑妈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讨论交流,也希望导演们谨慎对张爱玲下手。

最后说一句,许子东老师的三秒钟客串太有喜剧效果了哈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淫逸   玛丽   姑妈   饥荒   修女   原著   卑微   编剧   爵士   不快   尘埃   神情   太太   文艺   老公   爱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