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健康持续发展,本地村民才是关键

#三农创作挑战赛#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方针大家都知道,就是要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把乡村发展起来,让乡村五个振兴互相联接,共同作用,我们的乡村振兴才会长久不衰,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要健康持续发展,本地村民才是关键

很多问题就摆在了眼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谁来发展乡村产业?怎样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民如何持续较快增收?小农户如何通过农产品增值收益?等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才可能把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些抓好,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优先解决这些难题。

乡村振兴说了这么久,许多人都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做,在我们做农村基层工作的也是只知大概,不懂具体,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

其实,所有带动乡村发展的东西都可以纳入其中,而这中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许多人都认为把企业带到村里,把产业落实到村里,让农民的土地得以利用,让农民有工可做,增加了收入,就算是产业振兴了。

乡村振兴要健康持续发展,本地村民才是关键

个人认为,这五个振兴中都离不开的其实是农民。这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基本上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不像引进来的企业、人才,过了几年就会离开。在现在农村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大部分人口流失,许多村都变成空心村,老年村,留不住人。

在农村人们往往经常见到的是这一些人。

一是农村能人,他们自身能力比较强、爱动脑筋,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在农村很适用,是种植大户,是木匠,是养殖能手,是传统手工艺者,是小作坊主,是民间艺人。有一手艺在农村能找到钱,这类人没有外出务工,靠着自己的能力扎根农村。

乡村振兴要健康持续发展,本地村民才是关键

二是农村的创业创新者,他们扎根于农村,跟乡亲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有着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品质,还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也许是学成归来的学子,也有可能是愿意扎根农村创业的他乡人。他们或是农村经纪人,在农村收集农产品运到外地去;在农村承包山林田土搞农家乐;承包集体土地搞乡村旅游民宿;联系好农户的产品搞网络平台直播卖货;近年来这类人开始在农村盛行起来。

三是农村乡贤,从古至今,乡绅在乡村的重要性都是一直存在的,相对来说他们品德高尚,为人正派,处事公道,热心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社会责任感强。是本村在外地或本地企业大老板;是村里处事公正,人人认同的名人,有一定经济实力,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人。

平时在和老百姓的接触中,他们的普遍认知是乡村振兴就是中央给项目给资金落实到村里,包括我们的一些干部也是这样认为的,好像乡村振兴与他们没有关系,只需要坐享其成就行了。

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不管项目落实不落实,资金到不到位,试想一下,全国这么多的省,截止到2021年3月,共计1301个县,117个自治县;另有977个市辖区、394个县级市、49个旗、3个自治旗、1 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3个县级区划。每个县那么多的村,需要多少个项目到位,多少个企业到村开展工作,如果平分资金的话,肯定落实到每一个村没有多少钱,肯定就没有多大用处。

乡村振兴要健康持续发展,本地村民才是关键

实际上国家指明了这么一个目标,具体操作就得各自想办法了,只有让村民切身了解这个事关自己乡村里每一个人和国家政策,不是靠上面空降而来的,必须是人人参与,和每一个人有关的,转变他们的思想,提高认知,不当局外人。

就算是项目落地,产业发展企业招工了,我们村民不能只看到每个月挣到工钱了,而是想想,企业安家下来,我们怎么应对,不光是村干部镇干部的事,毕竟企业是要利益的,如果企业离开了,我们村民怎么办?我为这个村做了什么?我有什么可以做的?必须树立主人翁精神,不能当旁观者。

具体操作,得因各自村的实际情况而定,你们认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县级市   村民   乡村   农户   村里   农产品   认知   资金   农民   关键   农村   产业   项目   国家   人才   健康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