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香港辜负的董建华


那些年,被香港辜负的董建华


这是 不墨大叔 的第 155推送


1 港城绝唱


2004年,被大陆影迷翘首期期待多年后,星爷终于把他的电影带到大陆。《功夫》打败《指环王》,以1.73亿元人民币票房,成为当年的大陆年度票房冠军。

春江水暖鸭先知,此后,周星驰再没拍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片”,他比其他北上的同行,更早拥抱“合拍片导演”的身份。

那套从天而降的掌法,竟成了香港电影的绝唱。

同年,绝唱在香港特首董建华心中响起。

2004年年末,董建华从澳门归来后心力交瘁,三个月后,他向中央递交辞呈,理由是“我脚痛很久了”。距离他的任期结束,还有两年。

在请辞的前一个月,董建华说,自己做了一份很孤单的工作,会很寂寞。

请辞两天后,香港媒体铺天盖地的讨论着特首请辞的消息,市民们如常地挤车上班,为劏房奋斗。

他们不曾想过,此生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可能,已随着董生的离任而消失。15年后他们才反应过来,这座让他们骄傲狂欢的“李家的城”,现如今已经老李家抛弃。


2 家父船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伴随着民族苦难,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其父董浩云将他取名董建华,其含义不言而喻。

董家祖籍福建,董浩云祖父这代迁居浙江定海,清末又移居上海闸北,董浩云父亲是个五金商人,董浩云则自幼与大海结缘,16岁就进了日本人在上海开的“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做学徒,之后被银行家周作民纳入麾下,19岁就做了“天津航业公司”秘书。

董浩云在天津迅速完成资本和名声的积累。1936年春天,天津大沽口冰封,140艘中外轮船被困,那年董浩云已经是“轮船同业公会副会长”,在冰灾面前,他力挽狂澜,指挥救灾,效果显著。

一时间,董浩云在行业内一呼百应,成为当时的“明星职业经理人”。

1940年,董浩云自立门户,在香港创建“中国航运信托公司”,1948年,董浩云举家迁往香港,向着“船王”目标前进。

航运在战争年代是个非常挣钱的生意,2013年,85岁的李超人在香港长实中心见记者,还没等记者们套话,李超人就来了一句:

有几个行业即使容易赚钱,我也一定不做。军火我就不会...

坐在一旁的李氏红颜周凯旋打了个眼色,李超人心领神会,掐住话头,丢下一句:你明我明,大家都明白。

李超人话里有话,意有所指。但实际上,当年靠着“走私”发财的远不止一家,除了后来者包玉刚,包括董浩云在内的三大船王都在朝鲜战争中捞到好处。

往后数十年间,船王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新旧船王更替,期间发生了老船王许爱周上岸,新船王包玉刚背靠银行上位等等精彩剧情。

虽然船王流动,但董浩云稳坐钓鱼台,渐渐有了个“现代郑和”的外号。现代郑和乍一听是船王尊称,但实际上,郑和可是个太监,这外号估计也是当时其他三大船王用来恶心他的...

直到1977年,船王之争才被限定在了董、包二人之间。

董浩云船只种类多,包玉刚总吨位大,两人的经营模式也大相径庭,董讲究一站式船运服务,从买船到运输,全都是他一手包办;包则是银行家出身,背靠汇丰银行,将船运生意硬生生做成了出租业务。

董、包的船王之争,在1980年落下帷幕。包玉刚在李嘉诚的助力下成功上岸,拿下九龙仓,成功转型地产大佬。

另一边,董浩云在包玉刚弃船上岸时,利用杠杆疯狂扩张,在巅峰时期,他的东方海外拥有船只高达149艘,总吨位高达12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船王”。

就在他即将登上人生顶峰,享受胜利果实时,命运却和他开起了玩笑。

1982年,董浩云的第150艘举行下水仪式,他邀请摩纳哥王子夫妇参加典礼。对董浩云来说,有了皇室加持,船王名号才能坐实。

但因为种种原因,董浩云被要求不得去机场迎接王子夫妇。71岁的董浩云难得动怒,认为这是针对他的侮辱。怒气攻心之下,董浩云突发心脏病,连夜送医抢救无效。

就这样,一代船王,在加冕前夕告别人间。

那些年,被香港辜负的董建华

董浩云(左)和董建华

3 绝处逢生


父亲董浩云离世后,董建华作为长子,不得不接下家族生意,执掌东方海外。

如果说董浩云的发家史,是个年少有为,白手起家的故事,那董建华却大相径庭。

董建华虽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从小接受了严格教育,董浩云要求他“能吃苦”,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做过基层员工,接受过高等教育,这种独特经历决定了,他既看得远,也接地气。

摆在董建华面前的,并不是单纯的“继承家产”,而是要直面东方海外的高额负债。1983年,东方海外负债高达70亿港币,全球船运开始收缩,再加上石油危机,等董建华反应过来时,东方海外的亏损已经高达9.7亿港币。

船王一名,最终成为悬在董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985年,东方海外濒临破产。

1986年,东方海外眼看要倒在董建华手里,董家也灯枯油竭,董建华两个弟弟在美国上学,他都已经寄不出学费。

董建华能做的,只能举债借款,那年夏天,他又一次在台湾吃了闭门羹,回到香港,他又要面对债权人们的穷追猛打。在机场和朋友打电话时,他甚至露出一了百了的意愿:

如果我死了,请你照顾我的家人。

怎么办?这时候,能拯救董家的只有奇迹。

奇迹是有颜色的。就在这天,董家最大债券银行汇丰松口,决定提供8亿港币信贷,紧接着霍英东出面,拿着1.2亿美元拯救董建华。

但这世界上,怎么会有无缘无故的爱?

用李超人的话来说,就是你明我明,大家都明白。


4 好人董建华


董建华花了6年时间,终于将东方海外扭亏为盈,到1994年,东方海外盈利上升8倍,高达4000万美元,到此,董建华才算是彻底拯救了“祖业”。

在得到注资后,董建华明白光复祖业只是时间问题,这时他能用喘息时间去做一个更加伟大的事情,比如实现父亲遗志,以轮船为媒介,创办“海上大学”。

1989年,这所海上大学被命名为“宇宙学府”,首航目的地上海。这是董浩云发家的地方,也是董建华选择最先回归的地方。

“宇宙学府”靠岸之际,上海各界该来的,全来了。当天晚会更是熠熠生辉,董建华见识到了比全港娱乐明星加在一起还要闪耀的星星,见识到了比金钱更加伟大的存在。

后来,人们谈及董建华时都会称赞一句“低调”,知情者还会附上一句“广结善缘”。从那以后,东方海外开始加码大陆投资项目,1992年东方海外在上海开设办事处,短短两年,其投资数额上升到了5亿多美元。

七年后,董建华在香港参选特首,坐在他对面与他竞争的,正是当年“赢”过董浩云的包玉刚之女婿,吴光正。

在董建华忙着救祖业于水火时,包家早早上岸,成为地产大亨,吴光正虽是“外戚”,但能力出众,成为这一代的包家话事人。

两人的竞争,看起来是老一辈家族间斗争的延续,一招一式间,如金庸小说般引人遐想。但身处其中的吴光正却明白,这一切与金钱无关。

那些年,被香港辜负的董建华


1996年,香港回归在即,特首人选愈发重要。12月11日,香港各界的四百名推选委员会委员,选出了首任香港行政长官。

最终,董建华获得320票,以压倒性优势当选。


5 宏愿和遗憾


1997年10月,董建华提出了上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他直指关键问题:按照香港长远人口以及住房需求,每年要兴建8.5万套住宅,作为长远的建屋目标。

站在现在的时间维度判断董建华的这份提案,你会惊叹于他的远见,以及他的勇敢。

当时的香港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限制了香港的土地出售,由于香港没能拓展土地供应,导致了一种基于地价的经济泡沫。

金融,地产,股市,成了香港的“支柱”,而其中最疯狂的楼价,在94~97短短三年间,暴涨68%。

现在大家都说大城市房价贵,但你可曾体会过那时的香港?1997年,香港人平均要用月薪的74%用作供楼。

所以,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显得格外重要,他希望能在10年内,让全港7成家庭拥有住房,让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从6.5年缩短至3年。

如果当年的八万五计划能够实施下去,最起码,香港的楼市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恐怖景象。最好的结果,应当是邻居新加坡。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旋风,几乎紧靠着八万五计划的发布而来。一轮由泰国刮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导致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200点。

随之而来的,是房价暴跌。自97年金融危机开始的一年,香港房价暴跌50~60%,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空房,房屋交易量暴跌。

已经习惯把房价当命的香港人,立即做出反应,要求董建华停止八万五计划,他们认为政府的八万五住房,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下跌。

人人供楼的香港,没人愿意接受房价崩盘。本来应该备受支持的“德政”,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成为市民辱骂董建华的借口。

更别提心怀鬼胎的地产大佬们,他们心里清楚,按照董建华的反感走下去,他们好不容易建立的“收租”体系将被颠覆,房子不再是他们手中最强有力的筹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躺赚”,就将被董建华的八万五摧毁。

面对汹涌的民意,董建华别无选择。自1998年后,他再没提起过八万五。2002年,香港开始实施“孙九招”,这个由房屋规划地政局局长孙铭阳提出九大项,意在拯救香港楼市,实则为今后香港收紧土地供应背书。

后来香港臭名昭著,几家人共居一室的劏房,也被看做是孙九招的后遗症。

虽然在房屋计划上碰壁,但董建华还是一心为港,两年后,他拿出了又一份天才般的构想:数码港计划。

董建华还是那个董建华,他看的很远。站在1999年这个时间节点,马后炮般检视全球,你会发现谷歌还刚刚在车库里诞生,后来者一如脸书,推特,都还在襁褓。而内地,马云才刚刚起步,屡屡被人当做是传销头子,马化腾刚刚从call机公司走出来,为OICQ的用户量发愁。

在这个时候,董建华就能想到举全港之力,做出一个东方硅谷。

结果呢,董建华起了个大早,却还是被香港起的更早的资本家们截胡。因为基于对李家信任,在未经招标的情况下,董建华把数码港那64英亩地批给了李嘉诚小儿子李泽楷。

本来以为可以看着东方硅谷崛起的,但李泽楷却从没有想过要实打实做产业。他买了一个叫做“得信佳”的空壳,把做一年的数码港注入其中,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

名字是个好名字,一听就让香港股民们喜欢。再加上李家小儿子的光环,这个几乎没有任何业务的公司,市值飙升至600亿港币。

紧接着,李泽楷又利用杠杆,疯狂收购。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吞下了香港电讯,市值一度超过2500亿港币。

但是,数码发展,怎么可能是玩弄资本就能搞定的?

一年后,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李泽楷的数码港应声崩盘,数码港又一次回归到了老李家的老套路:圈地卖楼。一个新兴互联网产业,被李泽楷硬生生做成了房地产项目。

后来,董建华又一次提出了“矽港计划”,所谓的“矽”,就是“硅”的旧称。

董建华想要在香港发展半导体产业,而美国对大陆的科技封锁非常夸张,对香港会相对宽松。所以,董建华找来了美国汉鼎亚太区主席徐大麟,后者承诺,可以在香港投资6间晶圆厂。

而徐大麟的合伙,正是台湾的张汝京,张汝京在台湾创办了第三家晶圆代工厂,是晶圆界有名的“办厂能手”。

有了人才和政策,汉鼎对香港提出的要求却非常低,本来只想着港府能够给点税务优惠,然后用优惠价格给出200~250公顷土地建厂,却遭到了香港传媒的诋毁。香港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台湾人要来我们这里炒地皮了。

后来汉鼎退一步,提出只需要租用20~30公顷土地就行,甚至地点分散都没有关系。

就这样的条件,香港还是拒绝了。

当时张汝京还去了上海考察,上海方面得知了这个机会,几乎是以免租金的条件提供土地,并且前五年免税,后五年税款减半,为的就是留住晶圆技术。

正是有了当时上海的决策,才有了今天,我国晶圆的中流砥柱:中芯国际。现在这是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商。

比起内地的蓬勃发展,香港却不断消耗董建华,后来他提出的中药港计划,希望香港能有完善的科研体系,以及高素质科研人才,但他的期望,又一次在资本的短视下崩盘。

如果说八万五是香港的房价自救计划,那之后董建华提出的三个计划,完全可以让香港成为亚洲互联网中心,亚种芯片制造中心,以及生物科研中心。

董建华一如既往的看得很远,但他的远见,都没能在香港落地。狭隘的港人至今将房价恶果钉在董建华身上,而资本的短视和逐利,让香港错过了最好的10年。


6 电影票我们早就还了,对不起你们说了吗?


2016年,周星驰的新片《美人鱼》上映。

那时候,大陆的移动互联网刚刚经历井喷式发展,影迷们在微博上呼吁,我们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赶紧去买票看电影。

久而久之,大家发现星爷还是那个星爷,而我们早就不是那个我们。

北上的星爷依旧是票房冠军,而他身后的香港,却已经成为现在这幅模样。

2018年国庆,董建华的“团结香港基金会”找来“民间特首”刘德华合作,拍了一支短片,名字叫做《让下一代看见》。

在念白中,刘德华说自己支持香港填海造陆,说只有拥有更多可用土地,香港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这就像是当年的八万五计划,耄耋之年的董建华,依旧想要为香港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香港人给出的反馈,是对刘德华疯狂辱骂,一如当年辱骂董建华一般。

在短片中,刘德华问道,你觉得香港还有希望吗?

他的回答是:“有!”。

如果是董建华回答这个问题,他也许只能张着嘴叹叹气,试图想出另一个办法。

只可惜,如今港人还不明白一个道理:李嘉诚常有,董建华却罕有。


不墨大叔,同名自媒体“不墨大叔”创始人(ID:bmdashu),不沾点墨,天天写文。为你犀利剖析热点,梳理前因后果,洞察世事百态。喜欢大叔请关注,第一时间收到新鲜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香港   船王   祖业   船运   特首   港币   上海   星爷   房价   当年   土地   海外   大陆   时间   计划   董建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