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消失于朋友圈:别高估人性,别低估生活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消失于朋友圈:别高估人性,别低估生活


有天周末晚上,闲来无事打开朋友圈翻看,翻了没几下,就翻到了前一天晚上的动态。


微信通讯录里有将近1000好友,屏蔽了代购微商,再刨除一些设置为仅聊天的好友,竟然一天都刷不出来几条朋友圈。


想起几个朋友很久没联系了,点开朋友圈,无一例外都是“三天可见”。


我忽然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已经渐渐淡出朋友圈了。


从前的朋友圈,不大但很热闹。


那里只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晒生活发牢骚。


今天天气很好,拍张照发朋友圈;吃到了好吃的店,赶忙在朋友圈推荐给大家;郁闷失落了,在圈里吐槽几句,就能得到很多好朋友的安慰。


朋友圈就像自己的一片净土,每个人都在里面单纯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但慢慢地,不同的人涌了进来,朋友圈从私密的“后花园”变成了公共的“社交场”。


工作上的领导同事在朋友圈里尔虞我诈,几个不相熟的朋友天天阴阳怪气上演着情感伦理剧,几年前的同学分享着朋友圈社交礼仪,看了之后竟然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


人多了,发动态也不得不开始思前想后。


发点和朋友聚会的照片,怕同事背后说闲话;


受了委屈想骂两句,怕影响在客户心里的形象;


生病了拍个化验单,怕别人觉得自己做作。


于是小心分组,认真屏蔽,字斟句酌,等做好这一切,已经什么都不想发了。


多说多错,算了吧。


如今的朋友圈就像个线上社会,几百双眼睛盯着你,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何炅就曾在节目中公开表示:“会表达自己的态度,但是也会担心,有时候被人过度解读。”


郭敬明也说:“我现在也基本不表达了,除非工作需要,节目让我说什么我会说,平时微博上基本都不太会说自己的事了。”


是不是像极了人们发朋友圈时的样子。


早在2016年,就有调查报告显示,大约36%的人想要关闭朋友圈,还有14%的人曾经关闭过朋友圈。


2019年也有报告指出,有30%的用户发原创内容朋友圈的频率降低了。


私人社交领域和公共社交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让朋友圈不再仅仅是自己的领地。


人们害怕被人误会、被人议论、被人贴标签,于是都不说心里话了。


人这一生大约会认识27000人,但其中真正能成为至交的,可能只有两三个。


有些人忙里忙外,到头来却把这几个最重要的人弄丢了。


有一部社会实验短片《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曾刷爆全网。


实验找来几位志愿者,他们的手机通讯录里都有1000多位联系人。


随后他们被要求删掉已经不联系的人,还有半年都没联系过的人。


有人删了一半以上,有人几乎都要删光了。


接着主持人又要求他们,在剩下的联系人里,删除应酬关系、工作关系的人,看看除了家人,能说真心话的,还剩下多少?


大家又开始删除,最终,有人只剩下两三个。


有人则说:“没有。”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消失于朋友圈:别高估人性,别低估生活


主持人问他们和这些人最后一次联系是什么时候?


几位志愿者都陷入了沉默,原来大家和自己最知心的朋友,都很久没有联系了。


如今,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微信里好友多就是朋友多,朋友圈里热闹,就是人缘好。


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在朋友圈里互动,以为和每个人都很熟,却不料跟每个人都不熟。


有人算过这样一道题:


假设一个人的精力是1,分给1000个朋友,每个朋友平均只有1/1000,其实这样跟谁都无法建立深厚的感情。


太多的“朋友”,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精力,也抢夺了和最重要的人相处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消失于朋友圈:别高估人性,别低估生活


都说与人交往最好的状态,就是过好自己,亲疏随缘。


人们都渴望被理解,但遇到知音的概率何其渺小。


学会自我消化,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让生活充实而满足,是一种修行。


人生重要的,不是朋友圈里的人设,也不是发一条动态能获得多少点赞,而是真正把自己活得有声有色。


就像有句话说的:“我不发朋友圈的时候是在认真生活,我发朋友圈的时候是在热爱生活。”

极客晨星少儿编程

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让孩子通过学习编程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赶紧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晨星   发点   朋友圈   字斟句酌   屏蔽   社交   成年人   志愿者   通讯录   精力   人性   热闹   同事   联系人   好友   朋友   动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