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最初,我们都是好人,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老天爷到底要我们学会什么。”


——《我们与恶的距离》


1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如果这件事情,不去试着找出答案,试着去预防,这类事件在世界各个角落就会每天上演。


——解决伤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后跟预防。


10月12日,上海市长宁区幸福小区,一名独居女子遇害,后被藏尸行李箱。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媒体,被害女孩是英国留学回来的,今年入职上海一家公司,眼看即将度过试用期,却不幸遭此劫难。


案发10小时后,上海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已死亡,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暂未透露杀人动机。)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10月15日,上海再度发生命案。


警情通报,10月15日中午,潍坊西路一酒店内发生命案。接警后,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贾某(男,53岁)抓获。


经初步调查,贾某因工作纠纷将同事袁某(女,41岁)杀害。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短短数日,连续两起凶杀案,这不是拍电影,这是现实案例。


行李箱藏尸、酒店杀人,不是封建古代,在现在这个法治社会里行凶杀人,实际上就等于“同归于尽”了。


杀了人,跑得了吗?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2


凶杀案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除去精神病杀人、反社会人格报复社会、抢劫杀人、强奸杀人,这一类以杀人为目的的极恶罪犯之外,多数的凶案,都会有一个“纠纷诱因”。


正常人都知道,杀人偿命,每个人都长着脑袋,谁也不会疯到傻到没事去杀人。


因此,许多凶杀案的“诱因”,便是“纠纷”,因为钱、因为情、因为愤怒、因为尊严,冲动杀人激情杀人。


一半以上的凶杀案,都是本可以避免的“激情杀人”案件。


今天,不讨论案件当中,嫌疑人和遇害者,究竟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们只是来探讨一下, 如何避免凶杀案发生以及如何善后和预防的问题。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3


1997年,张艺谋执导,姜文、瞿颖、李保田主演了一部荒诞喜剧电影《有话好好说》。


青年赵小帅(姜文饰演)被漂亮的女友安红(瞿颖)抛弃,但小帅不放弃,仍然狂热地追求安红,而安红此时已经与某娱乐公司的老板刘德龙谈上了恋爱。


三角恋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最容易引发“情杀”。


刘德龙叫人去打小帅以此来警告他,小帅脑袋被开了花。


小帅事后买了一把菜刀,说要剁掉刘的一只手,否则决不罢休。


这里,事件性质完全就变了,从打架斗殴,眼看就要上升到行凶杀人了。


剧情到了这里,关键人物老张(李保田饰演)起了作用。


刘德龙的小弟打小帅的时候,小帅随手抢过了老张手里的背包扔过去砸人,哪知道老张包里有个笔记本电脑,被砸得粉碎。


所以,小帅要找刘德龙“砍手报仇”,老张要找小帅“赔偿电脑”。


小帅要是砍人进去了,谁来赔偿老张的电脑?

——因此,老张得想法子劝阻小帅,“有话好好说,不能砍人”。


由此,而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荒诞情节。


这一部24年前的电影,对于今天的社会案件,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4


凶杀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纠纷,而纠纷,是可以调解化解、是可以居中调和、是可以各退一步各保平安的。


所以,在凶杀案发生之前,调解纠纷的这个“老张”,就尤为关键。


既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还得普法德育。


人性是一种特别复杂的东西,他有可能昨天跳海救人,也有可能今天提刀杀人。


善恶一念之间,诱因,可以让人一念成佛、也可以让人一念成魔。


无论是两性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亦或是利益冲突,有纠纷,都是很正常的事,如何处理调解这个纠纷,就成了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现实中,“调解员老张”一般先是家庭成员,然后是亲朋好友身边熟人,再者就是社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警察、媒体记者、法官...


所谓家有贤妻不遭横祸,法贵公平方能彰显正义。


也就是突显“调解员”的作用。


这是外部避免凶案发生的重要因素,而针对案件内部因素来说,最为重要的则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这一点,那就是真正的道阻且长了。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5


肉眼可见,众所周知,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可是令人费解的是:


我们的快乐,似乎变少了。


物质条件的稳步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又严重脱节。


这和城市文明农村文明没有关系,因为不管是上海北京,还是偏远落后的山区,凶杀案都是一样的发生。


最主要的,是精神文明缺失。


生存压力过大、房贷车贷各种负债、相亲市场上明码标价的用金钱同等匹配“优质对象”,一切,都和金钱挂钩。


一切都向钱看齐的时候,什么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便全都没了。


法制教育普及不到位、道德水平严重滑坡,潜移默化的内容创作影响,一多半都是纸醉金迷。


打开电视,不管什么剧,都是男女亲嘴谈恋爱;打开手机,直播间里妖孽横生,短视频里满屏大长腿,各种新闻平台垃圾文章占据一大半...


这些外在的“阅历”影响,导致了受众群体一直在被喂投垃圾。


而这种垃圾吃得多了,便不可能是看几个“正能量故事”就能彻底洗涤净化心灵的。


人的成长和进步,人的修养提升底线坚守,无外乎两个原因:经历和阅历。


试想一下,假如他的经历全是痛苦和悲剧;假如他的阅历全是“垃圾食粮”和”糟粕文化“,他还怎么成长,怎么提升修养?


当年看个包青天,除去紧张的杀人情节,我们还能看到正义和公平、看到情义和信仰。


今天要是再拍一个包青天出来,估计就是包拯和公孙策抢女朋友谈恋爱了...


抓一个拿刀杀人的凶徒,这固然是凶案发生之后的第一要务;可是如何在凶案发生之前,阻止他拿起屠刀,这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天生的罪犯,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小孩生出来,就要面对这个「众生皆有病」的社会。


所以,每一起命案当中的双方悲剧,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上海命案:世人都可能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命案   上海   凶案   凶杀案   诱因   行李箱   犯罪嫌疑人   荒诞   罪犯   阅历   世人   案件   纠纷   垃圾   发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