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不关心时政的人,在《功勋》之前,大约对“黄旭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

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无名英雄很多,有名英雄虽然不少,但我们知道的也很少,黄旭华的一生,到底都做了什么?

其实,他做的不多,只是用一生,写了两封情书。

一封,落在推子上,一封折在了纸船里,推子上的那封情书,叫家;纸船上的那封情书,叫国,也叫梦。

《功勋》里的黄旭华,由黄晓明饰演,不少网友吐槽他扮演的不够真实,有些作,有些太现代,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真实故事里的黄旭华,其实是个很浪漫的人。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01、勿念先生和妻子的相濡以沫

1952年的某天,李世英第一次给黄旭华理发,用的,是平日里最寻常可见的推子,而黄旭华,拿着一面镜子,总习惯侧了侧头,看着身后那个专注为自己理发的女孩。

他们的缘分,是从理发开始的。

理发,就像是他们之间的一种暗号,在《功勋》之黄旭华篇的开始,就有李世英重新拾起要被女儿收拾掉的推子画面。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李世英会在课后,两个人悄悄地走到无人的地方为他理发,也会在他从北京回来后,替他披上白色的方巾,剪去那又混乱生长的黑发。

导演杨阳在拜访黄老的时候,就了解过他这个习惯:“让老伴给自己理发,是已经九十多岁的他从年轻时一直保留至今的习惯。”

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上的默契和配合,黄旭华跟李世英之间数十年的相濡以沫,当然不止这个动作这么简单。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在黄旭华“消失”的30年里,李世英是怎么熬过一个个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日子呢?

依靠着一封封简单的信,一个不知来处,不知去处的邮箱地址,以及一句“勿念”。

“勿念”二字,仿佛交代了所有。

剧中有几个镜头,在对他们这小两口的感情刻画里,尤为细腻。

第一幕,是1958年的某个清晨,黄旭华一早跟还不会说话的女儿玩了会儿,去上班后,却接到一个紧急电报,要求他立刻赶往北京开会。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电报里也好,上级领导也罢,没有人向他透露半点消息。

此去多久,做什么,去北京哪里,他全都不知道。

急急忙忙往外走之际,他拿出了本子,蹲在地上,只来得及写下一句交代:临时出差,勿念!

只有6个字,让李世英空等许久。

第二幕,则是黄旭华终于可以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了!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他坐在石台阶上,伴着晕黄的路灯,屈膝写起了信件,心里有万语千言想说,想问问老婆孩子,想说说自己在做什么,想交代点什么。

可下笔后却发现,就连“保密工作”几个字都像泄密,于是,他撕了一张又一张写过的纸,最后只写了两句话,一句是问候,一句是地址,落款,仍是“勿念”两个字。

“亲爱的世英,你好吗?妮子好吗?我很好,回信,就往这个邮箱寄吧……勿念”。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至于第三幕,则是出现在李世英给他的回信上,她给黄旭华做了件衣服,调皮地称呼他是“勿念先生”,默认了自己是“勿念小姐”。

而与此同时,同事带来的妻儿消息,也让他从兴奋,变得落寞,却又瞬间鼓起了勇气接受这一切的安排。

“我闺女怎么样了,长什么样?”“长牙了,都能叫妈妈了。”

“会叫爸爸吗?”“她总见不着你,她都不知道爸爸是谁了。”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在这之后,他的身边人,亲人,好友,全都默认了他理直气壮的“消失”,也都守着那个邮箱,就这么过了数十年。

对于他在做什么,彼此心照不宣,不去问,也不去为难,“我很好”三个字,给了李世英全部的心安和落定。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02、折纸船上载着的深潜的梦

黄旭华有一个梦,那个梦,在深海里!

记得剧中,当黄旭华和同事们拿到潜艇的仿真模型玩具的时候,他们带着满满的庄重和认真,研究着那个玩具的时候,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好想变成一条鱼,钻进里面游一圈。”

想变成一条鱼,借着潜艇,游到深海去,这也是黄旭华最渴望的。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可在他被召唤到北京之前,在学习的时候,他能接触到关于潜艇的东西太少了,以至于他像个好奇宝宝,遇到苏联专家的时候,卯足了劲儿地问东西。

奈何他语言不通,专家也不愿过多透露真实的知识内容,他学的很难,跌跌撞撞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打转。

和李世英的重逢,让他多了一丝学习的动力,也让他的“深海梦”越发清晰了起来。

《功勋》中,对于黄旭华对潜艇的执着,其实并没有作出交代,而现实的原型里,却是有极其深刻的原因。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黄旭华出身于医学世家,没什么意外,他大约可以继承父辈的依钵,当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可在他年纪尚小的时候,战争的残忍让他产生了和鲁迅先生同样强烈的“改命救国”的念头。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想把已经思想麻木了的国民唤醒。

黄旭华则清楚,学医可以救人,但不能救国。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土地,为什么别人敢来我们家欺负我们?!我不学医了,我要造飞机、造大炮,造军舰!”

所以,他改变了本该从医的轨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那一年,他才21岁,有着满腔的热枕和迎难而上的动力。

1954年,黄旭华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制造出了国内第一艘扫雷艇和第一艘猎潜艇。

那是他第一次清晰地感知到了自己那个“深海梦”的轮廓。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剧中的黄旭华,很喜欢折纸船。

给李世英的留言、纸条、信件,他都会折成纸船的模样,那只纸船,不是普通的船只,它象征着的,正是黄旭华心中的那艘能带他潜入深海的那只。

李世英第一次得到了邮箱地址,给黄旭华回信的时候,她给他寄了一件衣服,衣服里“夹带私货”,里头夹着的,正是一只纸船。

纸船中,“载着”的正是她的勿念先生!

30年后,黄旭华和大家历经千辛万苦,在一个玩具模型的参考下,设计出了第一艘核潜艇,当他跟着下潜到深海,在回到水面那一刻,他的梦也就圆满了!

看《功勋》中的黄旭华,他用一生的时光,只写了两封情书

结尾

黄旭华的这一生,无论是现实中的那位,还是《功勋》里的那位,都是浪漫的,也是细腻的,他有着沉重却艰难的路需要去征服,能让他毫无顾虑地这么往前走,自然跟他身后的那群人息息相关。

看着剧中的李世英,拿着那封仅有两句话的信件读了又读,突然就觉得,他们之间的相互成全,多么伟大!

结尾的时候,李世英和黄旭华回到了潜艇身边合照,李世英说:你还是先跟你这个老伴儿拍吧!

可见,潜艇,在黄旭华心里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功勋   推子   纸船   电报   潜艇   深海   回信   剧中   北京   他用   交代   信件   时光   衣服   习惯   身边   玩具   黄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