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本文作者 | 青霭


今年以来,娱乐圈大瓜不断,


热搜中频现的“爆”字也让很多人感叹:微博热搜注水越来越严重了。


明星,固然吸引眼球,


但有些人,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掌声。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比如,刘秀祥


刘秀祥是谁?


或许有些记性比较好的读者会想起,早在十三年前,他就曾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带着母亲上大学”,这是当时全国人对他的认知。


那,如今他怎么样了?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我觉得上天对我特别不公平”


有人说,刘秀祥的人生,有一个“地狱模式”般的开局。


在他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因伤心过度,换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


刘秀祥,和他的几位哥哥姐姐,瞬间成为了支撑这个家的顶梁柱。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最初,几个孩子互相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但后来,几位哥哥姐姐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先后离家,再也没有回来。


刘秀祥,成为了母亲唯一的依靠。


那一年,他只有10岁


在这个小编还在挑食的年龄阶段,


刘秀祥已经在替自己和母亲考虑,下一顿饭吃什么了。


捡废品,打零工,跟周围的大人一起上山采药,


这些构成了他学业之外生活的全部。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毕业考试,他考取了全县第3的成绩。


喜悦之余,也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


继续上学的话,就要去县城了


要知道,他母亲生活并不能自理,


所以按照常理,此时在学业和母亲之间,几乎一定要做一个抉择。


但,他偏偏要和命运较劲——


他跑到父亲坟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发下三个誓:


我要带着妈妈出去;


我要把妈妈的病治好;


不混出模样,我绝不回来!


在把地租给别人之后,他带着母亲,步行几个小时来到了县里。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求学之路


其实以他的成绩,原本是可以上到县里最好的中学的。


但为了省钱,他还是进了一所免费的民办学校。


同样是为了省钱,他没有去租房,而是在学校旁边打了一个草棚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棚子旁的地上挖个洞,把锅放上,就是厨房。


这样的生活,贯穿了他整个初中时期,


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经济状况更加紧张,


他们甚至一度睡在猪圈里。


学习的烦恼,对他来说,是最不值一提的那个。


为了挣钱,放学后他就去捡垃圾,周末就去打零工。


为了不影响照顾母亲,


他每天晚上十一点,等母亲睡着之后才出去工作,一直到天亮。


那段时间,他平均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有时甚至连打两份工,不睡觉。


有段时间,他在一个水电站打工,常常要上到一百多米高的支架上。


但由于睡眠不足,他有好几次打瞌睡,直接从支架上掉下来,幸亏有安全网兜住,才没有丢掉性命。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安全网非常非常结实。”


他笑着说。


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把妈妈照顾得很好


有一次,他发高烧在家躺着,


母亲饿了,想吃东西,但家里一样吃的都没有,只有前一天晚上吃剩下的一碗白菜,


他强撑着病体,起身把那碗白菜热一下。


但因为发烧头晕,脚下一软,把菜洒了一地。


他一边骂着自己,一边又把菜一根一根捡起进碗里,用开水冲一下,给母亲吃。


妈妈边吃边笑,但他刘秀祥心里却痛如刀绞——


“我觉得自己特别特别笨,特别亏欠妈妈。”


就像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


他历经磨难、竭尽全力地生活,幻想着生活也会回报他一个好的结果,自己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但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个讽刺的结果。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经历苦难,但不贩卖苦难


长期的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拖垮了他的身体。


很不巧的,就在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


勉强带病参加考试,结果以6分之差落榜。


刘秀祥困惑了——


为什么,我明明这么努力,换来的却是这个结果?


在他看来,谁都可以失败,唯独自己不能失败。


因为自己是“用生命在读书”。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从小到大,始终乐观、努力生活的他,


心里第一次生出了憎恨。


他开始抱怨,恨死去的父亲——


恨他把自己带到世界上,却又不能保护自己;


恨他的撒手离去,让他没有体会过家庭的感觉。


那段时间,他一度放弃了读书,


而跑到了一个洗浴中心,去给人搓背。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澡堂里的人,三教九流,五湖四海。


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刘秀祥心里逐渐打开了一扇门:


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精彩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在澡堂里待了两个月之后,他醒悟了:


不能就这样给人搓背搓一辈子。


他决定复读,


但一来没钱,而来成绩也算不上太拔尖,


所以他连续联系了五六所学校,均被拒绝。


其中,有一所学校的校长,拒绝了他4次,


当他第5次找到那个校长时,他跪下了。


一年后,他成功考取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即今天的临沂大学)。


但,困扰着他的还是钱的问题——


且不说三千多的学杂费,


从贵州到临沂的路费就让他望而却步。


他决定在开学之前打工,至少也要先把路费挣够,剩下的,到了学校之后再争取。


只是有一条:


就算不能上,也绝不再回贵州。


也正是在去临沂上学的路上,他被媒体拍下,“背母上学”的故事传遍了全国,


然而,当他抵达学校之后,在报亭看见了报道自己的报纸,就花几百块钱全部买下,不让别人看到,


全国各地的好心人要给他捐助,他也通通拒绝。


因为他不想成为一个贩卖自己苦难故事的人。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摆脱贫困”


大学毕业之后的刘秀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他本人的刻苦努力,因此在职场上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甚至有企业为他开出了一份年薪55万的工作。


截至目前,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完美的逆袭曲线。


这时,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打电话的,是他之前捡废品时认识的一个妹妹,她的学业长期都由刘秀祥资助,


甚至就在前不久,他还刚刚把钱打给她,供她上学。


而这通电话的内容却是:


“我想退学。”


因为看不到未来。


刘秀祥意识到:虽然自己成功走出了大山,但在山里还有无数的孩子,或是努力了但没有走出来,或是在放弃的边缘游移。


他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去激励山里的孩子们。


于是,用尽全力刚刚走出大山的他做了一个决定:


回到大山。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刘秀祥到望谟县打易中学担任了历史老师


到地方之后,他却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犹豫——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个局面:中考总分700,而他的学生里,最高分300出头,最低分100以内,


而且,抽烟、喝酒、赌博、谈恋爱、玩手机、沉迷网络···各种不良嗜好都集齐了。


可以说,汇集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有的负面状况。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你怎么让人们相信,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


面对这样一番景象,刘秀祥犹豫了——


“我的选择错了吗?”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但,他心里隐隐地坚信:


这些孩子们其实有很多其他选择,但最终还是进了学校读书,


所以在他们心里,一定还是希望能够改变的。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除了主动跟学生们聊天、周末请他们聚餐之外,


刘秀祥还做出了一个改变:


自尊心极强、一贯不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往外说的他,开始以自身经历作为改变别人的榜样,进行演讲。


展示伤疤,并不为卖惨,只为唤醒别人。


演讲他分文不取,只有一个要求:


每讲一场,主办方资助两个孩子上学。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你怎么让他们去相信,知识真的能够改变他的命运?”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也是他和别的演讲者最大的不同。


另外,他还留意到:


很多时候,决定孩子能否继续上学的,往往不是孩子本人,而是家长。


他所在的望谟县地处贵州大山深处,经济贫穷,思想更贫穷,很多人家长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就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他决定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去劝说。


8年,他骑坏了8辆车。


“不管学生的成绩有多差,家有多远,我都一定要去了解情况,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刘秀祥说。


8年前,当地每年本科上线人数,不到100,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有1270名学生考上大学。


这不只是一千二百多个人,而是一千二百多个家庭,


很多学生是当地村里的第一个,引领带动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而如今他最引以为豪的就是:


今天在整个望谟县,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13年前那个“背母上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英雄刘秀祥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很多人说:


刘秀祥是英雄。,因为他改变了山区无数孩子的命运。


这是当然,


不过,社长认同一句话:


“真正的英雄,不是无所畏惧的人,而是即使心怀畏惧,仍然一往无前的人”


所以,在社长看来,


刘秀祥最“英雄”的时候,不在他所带领学生的本科上线率有了大幅提升的时候;也不在他四处演讲,以自己的故事激励别人的时候,


而是在——


当他在父亲坟前磕头发誓的时候;


当他第一次高考落榜、怀疑人生的时候;


当他为了一次复读机会而给人下跪的时候;


当他拒绝那55万年薪的工作的时候;


以及,当他面对着一群看上去似乎毫无希望的孩子,而犹豫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的时候。


那时的刘秀祥,才是真正的英雄。


参考资料:

央视“面对面”:《刘秀祥:奋斗的力量》

人民网:《刘秀祥:相信奋斗的力量》

琅琊新闻网:《刘秀祥回临沂作报告:用奋斗诠释榜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望谟县   临沂   孩子   零工   贵州   年前   父亲   母亲   成绩   努力   妈妈   英雄   学校   人生   故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