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丹尼斯·维伦纽瓦版《沙丘》电影,书迷看了会流泪,路人看了会震撼。

尤其要去看IMAX版本,才能真正体验到《沙丘》科幻世界的魅力。

这部小说从1971年第一次启动改编电影项目,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改编版权几易其手,到今年竟然整整过去了半个世纪。

截至目前最成功的一版《沙丘》终于上映,全片如此完美、瑰丽、没有瑕疵,足以称得上是一次“伟大”的创作。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弗兰克·赫伯特的科幻巨制《沙丘》之所以难以影视化,主要原因有三点:

1. 背景信息庞杂,人物关系复杂,篇幅超长,中文翻译版就有近60万字,长达近600页;

2. 环境场景铺陈宏大,角色心理描写细腻,寥寥数语就能概括的事变成视听语言却很困难;

3. 原著共有6本,是一套完整的科幻宇宙体系,但电影有自己特有的戏剧节奏,不能照搬;

之前失败的案例都能从这些难点中找到原因,例如预算不够,时长过长,特效技术不到位,剧情取舍不得当等等。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直到维伦纽瓦这版《沙丘》终于解决了这些难点,真正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创举。

针对以上难点,这版《沙丘》做到了几个平衡:

首先就是让书迷和普通路人都满意的一点,维伦纽瓦版《沙丘》做到了忠实还原原著与二次创作的平衡。

相信书迷看到电影还原了书中的戈姆刺、猎杀镖、浮空灯、晶牙匕、扑翼机、屏蔽场……这些想象力丰富的道具和物品,会感到非常兴奋。

因为文学是想象艺术,文字描述需要由读者自己想象还原。而电影是视听艺术,可以直接让人看到、听到。

所以,当电影《沙丘》以真实影像还原小说中这些物品后,看过原著的观众就像看到相识多年但素未谋面的老朋友。

而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也会被电影独特的美学设定所折服。

电影《沙丘》的视觉美学可以总结为“科幻复古主义”。

在原著中,故事的发生的时间虽然是距今1万年之后,但宇宙中的统治规则又恢复成封建帝制。

帕迪沙皇帝为首的皇室、各大家族势力、宇航工会,再加上神秘的类似宗教组织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组成了一个类似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世界。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也就是说,虽然《沙丘》小说中的时间是未来的,科技是发达的,但整个世界运行规则却是封建的。

为了在电影中体现出这种“既科幻、又复古”的矛盾场景,维伦纽瓦导演和他的御用美术指导帕特里斯·维梅特(Patrice Vermette)做了大胆的混搭。

维梅特给维伦纽瓦导演的多部电影担当过美指,其中就有维伦纽瓦的科幻代表作《降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而他另外一个奥斯卡提名,则是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正好一部科幻片、一部宫廷片,把经验迁移到《沙丘》的美术设计中来。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沙丘》美术指导帕特里斯·维梅特

维梅特和维伦纽瓦导演把特别宫廷,甚至特别古朴的视觉元素,与特别未来、特别超前的飞船、机甲、科技设备结合在一起。

例如电影的场景设计上,为了凸显厄崔迪家族的贵族领主身份,美术上使用了很多浮雕,建筑上都是巨型石板。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沙丘》中的浮雕装饰

在美术史中,浮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宫廷或陵墓装饰艺术,而巨型石料也是中世纪以前建筑的主要材料。

美术把这种形式用在《沙丘》中,完美地体现了原著“既科幻、又复古”的意境。

尤其是片中哥尼·哈莱克和保罗训练这场戏,可以看到一边是非常具有科技感的浮空灯,另一边却是极其古朴的浮雕,两种相差极大的风格对撞在一起,为电影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另外在女主杰西卡的服装设计上,也出现了中式旗袍元素,同样是为了体现出复古感。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如果你没有看过《沙丘》原著,会被这种独特的矛盾美学场景所震撼,也会期待《沙丘》系列的续集,因为电影营造了一个和其他科幻片都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应当有所延续。

维伦纽瓦版《沙丘》做到的第二个平衡,就是对小说情节取舍和剧情节奏把握的平衡。

从目前《沙丘》第一部的剧情来看,基本上覆盖了第一部小说前半部的剧情。

从皇帝下令厄崔迪家族接替哈克南家族成为沙丘星球的新领主,同时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圣母测试出保罗就是先知。

直到保罗跟随家族来到沙丘星球,没多久就被不甘心失去香料的哈克南家族偷袭,而哈克南家族背后的授意者则是皇帝。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最终,在沙漠里幸免于难的保罗母子来到弗雷曼人的领地,通过决斗成为他们的一员。

书中前半部的剧情重点在电影中都有所呈现,整部剧情的明线是厄崔迪家族前往接管沙丘星球,暗线则是保罗逐渐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天选少年的过程。

维伦纽瓦导演和几位编剧重新梳理了剧情,凸显了“搬家与被偷袭”这条主线。

原著中并没有描写皇帝传递圣旨的那场仪式,但电影把皇帝下令这个一笔带过的情节展示出来,成为电影前半段的一处小高潮,很有仪式感和视觉美。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另外,电影的叙事并不拖泥带水,而是选取小说中的重点信息进行表现,节奏徐疾处理得当,既保留了故事主线,又去掉了诸如厄崔迪家族宴请沙丘星球各界人士这样无关紧要的情节。

重点表现如保罗和雷托公爵视察香料开采遇险,雷托公爵被岳医生安排咬牙投毒等等这些惊险桥段,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既深水静流又紧张刺激。

最后这部电影最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维伦纽瓦导演解决了小说与影视之间最大的一处区别——小说的心理描写。

在原著中,有很多“暗自思忖”、“暗自惊叹”、“心中一惊”等等语言,那么这种心理活动怎么拍呢?

维伦纽瓦导演找到了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拍演员的近景和面部特写。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电影中有很多两人对话戏,在小说中,两人对话戏一般都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

如果注意看《沙丘》中只要出现两人对话戏,就经常是特别近的“怼脸拍”镜头。

无论是杰西卡,还是哈克南男爵,还是保罗等等,这些人物都有很多特写镜头。

因为所谓心理活动,最直观的就是演员的面部表情,当镜头距一个人足够近时,观众就会有情绪的代入感,进而就可以感受到这些情感。

与这些近景和特写相对,当电影表现视觉奇观时,出现的都是超大体积的飞船和超大远景的战斗场面。

电影《沙丘》在拍摄时本身就使用了IMAX格式,厄拉科斯星球广袤的沙丘景观很适合这种大画幅镜头。

这说明IMAX从《沙丘》前期制作就已经参与其中,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丹尼斯·维伦纽瓦表示:“这部电影就是为大银幕、IMAX设计的”。他的上一部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也是用IMAX摄像机拍摄。

这些支持IMAX的导演,如维伦纽瓦、诺兰、詹姆斯·古恩都认为IMAX是驱动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力之一,因为IMAX格式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出电影的奇观。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会发现维伦纽瓦导演对“巨物”的迷恋,片中的飞船、沙虫总是出画,大到超过景框所能看到的范围。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欣赏电影《沙丘》的正确打开方式——科幻复古主义

所以《沙丘》的观影建议尽量选择大银幕观看,越大的银幕越能体验到星球的浩瀚和人类的渺小。

另外,这版《沙丘》邀请了好莱坞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担任配乐,全片的配乐非常丰富,各种音效和音乐交织在一起,才烘托出沙丘星球神秘而危险的氛围。

从声音和音乐的角度来说,更应该去IMAX、中国巨幕、杜比全景声、CINITY等特殊制式影厅观看,这样才更能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沙丘》世界。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沙丘   科幻   里斯   杰西卡   保罗   书迷   电影   浮雕   原著   星球   导演   剧情   正确   主义   美术   家族   方式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