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上映快一周了,《又见奈良》的票房却还不到400万,这样的片子怕是过了首映周就会被下线了。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部电影,排片率低,曝光量少。


可它是烂片吗?


豆瓣打分7.6,可以说还是质量不错的电影。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而且还有影视圈内多位演艺明星为它叫好。


路阳说它好,是“国产电影少见的留白”。


姚晨说它好,是“温情、幽默”,但感受最深的却是孤独。


张译说它好,是“好得让人心疼”。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张杨说它好,是“有耐心的从容的电影”。


同样在上周末上映的电影《日不落酒店》,因为“世界首创”地将挂着的沈腾大照片定义成了“特别出演”,来诓观众。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糟烂的剧情以及涉嫌欺骗,让导演都出来道歉、开撕宣发,但是挡不住电影卖了小两千万。


可是良心制作的《又见奈良》将会因为票房垫底,而在新片上映时被踢出放映行列。


我们习惯了劣币驱逐良币,但这样的好作品将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还是让人很不舒服。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可能不太舒服,也是有些人在瞥见《又见奈良》剧情时的第一感受吧?


一位年近八十的中国母亲,陈奶奶(吴彦姝饰),独自赴日去寻找她数年了无音讯的遗孤女儿。


这样的剧情,怕不是要煽情吧?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故事的背景其实也足够沉重。


《又见奈良》是以二战后日本在中国的遗孤生活为背景,底色悲凉。


春节档大卖的《唐人街探案3》里小林杏奈的父亲渡边胜,就是日军侵华时期留在中国的“战争遗孤”,小林杏奈的母亲后来回到日本后,无法适应日本生活,为生存只能去出卖身体。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这个群体的悲剧性结局可见一斑。


但这位叫鹏飞的导演,他的《又见奈良》以一种这样电影里我们不常见的幽默、温情讲述了整篇故事,甚至颇具治愈系风格。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尤其是片尾曲,是46年前一代歌后邓丽君的《再见!我的爱人》的日语原版,温婉抒情,为故事结尾原本哀伤的剧情减去了一分悲痛,可以让观众在歌声中逐渐回味、体会剧中人的悲情。


《又见奈良》的阵容其实非常有实力,甚至在这部最终可能卖不上500万票房的电影里,强大得有点不可思议。


监制是贾科长贾樟柯,和在戛纳影展成名的日本著名影人河濑直美。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摄影指导以及剪辑、配乐等,也都来头不小,有蔡明亮御用摄影廖本榕,杨德昌电影的剪辑陈博文,以及北野武的配乐师铃木庆一。


反倒是驾驭这豪华阵容的,却是青年导演鹏飞。


成名作是讲述留守儿童故事的《米花之味》,依然是给人感觉话题沉重,但其实风趣幽默夹杂其中,观感轻松到有点惊艳。


主演英泽也是一路跟随鹏飞拍摄了《地下香》和《米花之味》的。此次饰演一名日本遗孤的女儿,在中国长大,到日本定居。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英泽并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此前也并不会日语,但却在零基础的条件下,在短短三个礼拜时间里背熟了所有台词,最终出演时台词熟练得令日本人都侧目。


很多人容易看成是吴彦祖的吴彦姝,其实演了一辈子话剧,演的电影并不多,但却凭着有限的演艺作品入围过金马奖、金像奖,并且凭借《搬迁》拿下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是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在片中她的角色奉献了片中绝大部分幽默戏份。


她不会日语,去买羊肉时不知怎么说,于是对着肉铺售货员发出“咩咩”的叫声,观众可能还在发蒙,但售货员思忖片刻便发出“哼哼”的回应告诉她这是猪肉,借着又“哞哞”学牛叫,“吼吼”学马叫。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二人完成了沟通,观众已经乐不可支。


陈奶奶在家等着英泽的日本前男友来收拾东西,陈奶奶只能星崩儿甩出几句俄语,这是那个苏联老大哥支援中国建设时留下的遗产。


前男友拿走自己的东西和前女友的照片,要走时听陈奶奶说了句“巴嘎”,有点诧异,也不敢多问就走了。


其实陈奶奶说的是俄语再见“пока”,和我们熟知的那句日本骂人话几乎同音。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这是冷幽默了。


另外,陈奶奶和另一位主演则是我们常见在日本电影里经常演反派的日本老戏骨国村隼,在片中还有一段对手戏。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二人在没有了英泽这个翻译时,双方都不会对方的语言,气氛有点尴尬,但彼此先后拿出和女儿的照片时,亲情都是一样的不用多说就明白的。


导演用这些幽默戏份都在说一件事:如何沟通,如何打破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


不会日语,但手势、音效、照片都能够说明白,有些事情似乎不用说也能明白。


英泽的日语非常熟练,但仍然对身份感到迷茫,依然无法让日本男友的父母接受一个中国媳妇,在日本打工,还经常会受到质疑:你是哪儿的人?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那个开吊车的日本遗孤,接电话只要听到人家开口说“莫西莫西”就马上挂掉。


见到英泽也马上鞠躬并礼貌问好,但得知对方也是中国来的时,马上一口东北话喷薄而出:“都是中国(guǒ)银,说中国(guǒ)话不得了!”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都深刻地表现了在日本的文化割裂,和对故乡割不断的深情。


还有一对生活在大山里的遗孤夫妻。


家里在日本长大的小孩儿并不会汉语,但在中国长大的夫妻二人没法在日本城市里生活,只能选择在山里,房屋顶上支着大锅,家里电视看着大陆的节目。


来了中国客人后,夫妻二人给同胞表演了样板戏《林海雪原》,精神气十足,又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笑声背后都是悲凉:从故乡来到祖国,在自己的国家却被国人当做是外国人。


不会语言,只能生活在边缘;会了语言,恢复了国籍,依然摆脱不了被歧视,奈良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即便是日本人又如何。老警察热情地帮助英泽和陈奶奶,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嫁到东京去,远离自己,他也想借着调查陈奶奶和女儿的事儿,来弄明白自己和女儿之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也是这部电影“大历史,小切口”的展现方式。


陈奶奶的女儿陈丽华在来到日本后,语言不通,也无法通过血型验证,不能得到日本国籍,只能一边和中国母亲书信往来,一边在日本底层打工。


多年过去,日本老板已然记不住她的名字,却还记得自己曾经冤枉她偷了东西,还把她的炸豆腐圈手艺留了下来。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陈丽华在日本唯一有过的朋友是一位哑巴,没有语言的障碍,二人反倒是能够畅快沟通。


她给自己起的日本名字,姓氏用的是帮过她的律师的姓,名字则用了她中国母亲的名字。


最终,朋友告诉国村隼饰演的退休老警察,陈丽华其实早已经死了,这也是陈奶奶多年没接到女儿来信的原因。


但是英泽和老警察都选择没把真相告诉陈奶奶,依然伴着她一路寻找养女。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在故事的结尾,寻女不见的陈奶奶和英泽、老警察,三人一前一后地在街上走着,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向前走着。


有人说这是导演不知道该怎么结尾了。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可其实,导演既不是国家政策制定者,《又见奈良》也不可能改变些什么,只能是把这些复杂又纠结的情感展现完之后,任其自然发展。


就像拿相机拍了一路的陈奶奶,最终英泽发现老式相机里根本没挂上胶卷,加上知道陈奶奶的养女已经去世了,英泽难过得哭了一宿。


“白照了”,在此也可以让人悲伤地等同理解为“白找了”。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陈奶奶只以为她还为胶卷伤心,于是安慰她说那风景都已经留在脑子里了。


已经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靠回忆来解决有过的美好了。


最后三人中,老警察走在最前面,低头不语,英泽殿后,看着陈奶奶,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那一刻忽然让人想起了《阿甘正传》最后阿甘在遭受一系列打击后,选择了跑步来解决。


“好得让人心疼”的《又见奈良》,快被赶下银幕了


跑能解决什么?许是什么都解决不了。


但在跑的过程中,或许会经过了她走过的路,或许会感受到她曾感受过的东西,因此跑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奈良   俄语   遗孤   日语   日本   银幕   中国   奶奶   心疼   导演   观众   警察   女儿   语言   幽默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