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黑得发紫,毛主席“劝君少骂秦始皇”

从小我们被“听说”安排着,从书里边听说的,但无一例外是说秦始皇一介暴君,是养尊处优、暴殄天物的存在,是让子民与水深火热之中的昏君。长大以后逐渐查阅到了一些史书、诗词文章、民间文学乃至影视形象,也是负面评价如洪水般,绝大多数情况也是暴君的代名词。


秦始皇被黑得发紫,毛主席“劝君少骂秦始皇”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始皇就被认定为这一暴君形象的呢?那得从著名史书《史记》说起。很多人都知道,《史记》是司马迁所著,二十四在史书中,关于秦始皇的负面评价基本上都是延续自《史记》。

秦始皇被黑得发紫,毛主席“劝君少骂秦始皇”

根据《史记》的描述,司马迁从事业、外貌、人品,甚至连秦始皇的出生还有亲生父母都没有放过。可以说是负面评论全面开花,黑得发紫。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怀念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杜撰歪曲了一个事实,创造出了“奇货可居”的成语,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咳咳,看来帝王家是想被绿,也是很简单的呀。

二十四史中的《汉书》、《资治通鉴》基本上都延续了这个说法,从此,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说法基本坐实。

因为《史记》的记载,使得后世之人有据可遵循,无论是什么史书,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在史学家们的口诛笔伐下,秦始皇就是一个暴君、见不得光的私生子,惨绝人寰的存在。论史书对历代帝王的负面评价之最,少有帝王能够超过秦始皇,某邦可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延续下来,自然就演变在历代的诗词文章中,秦始皇的形象大多也自然是负面的。在文章方面,从西汉贾山的《至言》、贾谊的《过秦论》、陆贾的《新语》,到恒宽的《盐铁论》,再到董仲舒对秦始皇的全面负评,在这些汉代儒学大师的笔下,秦始皇是一个不仁不义、崇尚武力和刑罚的暴君,如《盐铁论》:

(秦始皇)弃仁义而尚刑罚。

自汉代以后,儒学大兴,后代的儒生在写文章时基本也延续了前代儒家对秦始皇的全盘否定,如唐朝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述: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


在咏史怀古类的诗词中,秦始皇的形象也同样如此,大多与其暴虐、奢侈、奴役百姓分不开,如唐代胡曾的《长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在民间典故中,批判秦始皇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应该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列为四大民间传说的《孟姜女哭长城》。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秦始皇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一己之私大兴徭役,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孟姜女哭倒长城,就是对秦始皇暴政的一种控诉与反抗。孟姜女何尝不是一类人:顾小家舍大家。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多少外来入侵者,安居乐业的人们,不懂得居安思危,想着每天和家人过好日子就可以了,不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还有太多太多的古代书籍对秦始皇恶语连连,秦始皇的暴君形象深入人心。


延续这种思想,郭沫若先生写了一本先秦思想史研究著作《十批判书》中的《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对秦始皇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否定。毛主席看了之后,写了一首诗,送给郭沫若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毛主席的送的诗为: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劝您少骂一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也要再商量。

秦始皇虽然已死了,但他的业绩还留存在史册,孔子的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价值。

历代统治者推行的都是秦始皇的郡县制,您写的《十批判书》可“不是好文章”。

认真阅读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但不要从柳宗元那里倒退到周文王的时代啊。


从毛主席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毛主席对历代的给秦始皇的黑帽负评有不同的看法。主席不同意全面否定秦始皇,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一些措施给后代的立法体制发展都是正面的,甚至是功绩。主席还说焚书坑儒也要打个问号,评价也要商榷。毛主席这一番话十分有道理,实事求是。


秦始皇被黑得发紫,毛主席“劝君少骂秦始皇”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很多关于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都是不够客观和公允的,对于这一点,不止是毛主席,很多历史人物也看到了这一点。如李白曾诗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唐太宗评价秦始皇说: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中更是对秦始皇发出了“千古一帝”的咏叹,主张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绩: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从客观上来说,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社会思想和社会制度,建立郡县制和法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是有大功绩的,再加上他一扫六合、统一中国的伟大功业,李贽因此将之赞誉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秦始皇在完成这些创举时对当时的老百姓在客观上造成伤害,更不能否认秦代二世而亡的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基于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自己想想,能统一六国的帝王,能是怂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阿房宫   秦王   郭沫若   史记   郡县制   长城   暴君   私生子   功绩   史书   千古   负面   客观   形象   评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