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过春天》是一部小众青春片,与纯恋爱青春片不同的是,《过春天》将视角聚焦社会题材,将青春置于犯罪的框架之下,呈现出一部与狗血爱情不同的残酷青春。

影片从16岁少女佩佩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单非家庭孩子佩佩在深圳香港两座城市忙于奔波,为了实现和朋友JO去日本看雪的梦想,为了得到身份认同,铤而走险,踏上了"过春天"冒险之路的故事。

笔者今天就从意向的代替作用,电影的镜头设计拍摄手法等角度简单剖析这部电影,和大家一同回顾这部电影聚焦社会题材的真正内涵。

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影片中的两个关键词“单非”与“过春天”,是整部电影的核心

想要理解这部影片,首先要了解"单非"和"过春天"这两个词。"单非"是指一般丈夫是香港人,母亲是内地人,孩子可以拿到香港的身份证。影片通过粤语和普通话,将佩佩的人设锁定在了缺少完整家庭关爱、缺少身份认同的青春期少女的位置。"过春天"在电影中的明线是指从香港到大陆走私的行为。而暗线则是指在佩佩这样的年纪度过青春的难关。

《过春天》围绕着单非女孩佩佩,因原生家庭关系从而执着追寻着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主题在整部影片中,佩佩遭到的"虚假认同",无疑是推动佩佩走上水客之路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口碑佳片《狗十三》相比,笔者认为佩佩的成长代价更为残酷。她对自己所处的尴尬位置的绝望,让她选择逃离向往自由。青春对法律、对爱情的懵懂、对未知的武断尝试,让她选择了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所以在题材的警示与探讨意义上,《过春天》有着很深的艺术欣赏价值。

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鲨鱼与雪的意向与电影情节结合

影片中有两个贯穿全片的意象:鲨鱼和雪。JO姑妈家的鱼缸里、阿豪身上的纹身以及片尾放生等场景中,都出现了鲨鱼这一意象。鲨鱼最应该归属的地方是海洋,而不是鱼缸。鲨鱼回归大海象征着自由,象征着归属。佩佩将鲨鱼放生到海里,则是对自己经历的释然。而雪这一意象,是佩佩从始至终一直追寻的,代表着她向往的未知。

在电影的情节安排上,佩佩即使格格不入,仍坚持游艇聚会,坚持与花姐往来,都表现出佩佩以一种极不成熟的方式努力证明自己,想融入这个社会。佩佩与阿豪的相遇相知看似自然而然,实际上他们都追寻着相同的东西,并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归属感。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阿豪阻止佩佩走私枪支时,遭到佩佩的反驳说他只是一个做大排档的。得不到身份认同的两个人,在开船出海、山顶看景中,萌生出了懵懂的情愫。

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崭新的镜头设计与摄影手法,讲述不凡故事

影片在注重因果关系和前后对比的同时,通过两次明显的定格镜头,划分出了结构。看似突兀的定格镜头,将影片中佩佩正常的学习生活、开始接触并熟练走私、面临亲情友情爱情的崩裂划分开来定格镜头是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的镜头,常用于展现人物的某个神态或动作。电影的导演白雪说道:"定格镜头其实是个感叹号,有一点递进和强调的作用。"定格镜头配上强劲短促的电子乐,突出强化了佩佩的心理变化,使观众感到紧张的节奏,甚至有一丝香港警匪犯罪片的代入感。这一点,也是整部影片的创新之处。

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在视听语言方面,摄影时,对镜面反射的运用令我印象深刻。佩佩从父亲家离开后,刷卡过海关时对称的投影;关掉电视时呈现出家的投影;佩佩来到茶餐厅,看到父亲一家人在吃饭后,玻璃窗上与父亲同框的投影走远;和父亲吃饭时,父亲出门抽烟,父亲的投影与佩佩同框......这些玻璃投影的运用,使主人公之间产生亲密的距离感,使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变化。

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影片在拍摄香港部分时频繁运用手持跟拍,生动的表现了佩佩带货过关,有一定的急促感和跟踪视角的效果,冒险感十足,通过镜面的反射,表现出香港街道的人流攒动和霓虹车流的阑珊;而在拍摄深圳部分时,大多采用固定镜头,色彩单一,表现出了一种平淡无奇的生活状态两者对比鲜明,生动展现出了佩佩的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影片在拍摄景别的选择上,较少的使用远景,较多使用中近景拍摄,拉近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使观众通过主人公的面部表情更好的感受其内心变化。第一次带货过安检时,佩佩紧张得喝水,两边的遮挡物将佩佩的脸框在中间,产生一种紧张压抑感;被抓后由屋内到整座楼的长镜头,用升镜头将观众带入到一种未知的想象中......

但在笔者看来,影片中最精彩的是阿豪与佩佩互缠胶带的一幕:流畅自然却又不乏设计感。红色的灯光,象征着暧昧。狭小的空间里,通过长镜头的运镜,拉近了阿豪和佩佩的距离感,羞涩的佩佩和紧张的阿豪四周充斥着青春萌动的荷尔蒙。而红色的灯光,也暗示着在这间狭小的库房之外,在倾盆大雨之中,两人将面临着危机。在声音的运用上,撕胶带声、呼吸声和谐而不冲突,完美的营造了情而不色的精彩一幕。

从意向的代替到影像风格的塑造,解析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

《过春天》以一种朴实却又出众的风格,饱满的展示了在社会问题下成长的少年所面临的问题,极富张力。在拍摄香港的场景时,画面风格极具港味,色彩鲜艳明亮。而当画面转向深圳,风格则归于写实。在表达佩佩的内心世界时,善采用蓝灰的调子,使观众更能感受到佩佩心中的压抑以及成长。在表达校园生活时,则使用泛白的洁净色调,描绘出了美妙的青春。

比起一味的恋爱类青春片,《过春天》的青春是更有味道的,是更贴近生活的,是更值得深思和品味的。尼采曾说过:"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在影片的结尾,佩佩和母亲登上了能看到香港的山,山上也下起了雪,这一场景的设定,开放式的结局也给观众留下了无限联想。

《过春天》是白雪导演的处女作,没有一线演员,没有巨额的投资,没有过度的宣传,它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出了全新的视听语言、全新的人物设定,塑造出了别样的青春。这对于国产青春类电影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21

标签:春天   长镜头   意象   处女作   香港   深圳   鲨鱼   定格   主人公   意向   影像   观众   导演   紧张   镜头   父亲   影片   风格   青春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