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今日,寒露。


国庆长假的短暂休整,我们又重新出发。因为一部电影,家国同心,我们行走在路上,脚踏着深沉的大地,似有别样情愫,于心底滋生。


很多人堵在高速路上,很多人车尾箱塞满了各种乡味,很多人复又经历着离别的难舍难分。


不必忧伤,亦无需焦躁。有句话说得好,“此刻的人山人海,便正是国泰民安的样子”。


当日色融尽,夜清几许,松寒露冷,此刻的你,当可欣赏到峨眉新月了。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将圆。睹物思人,此情此景,恰恰是“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更无需悲秋伤怀。离别,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听说一场自北方的寒潮铺天盖地袭来,远方的你,可别忘了添衣裳呀。


露寒秋晚,冬天近了,春节还会远吗?到那时,又多了份更饱满的期盼,又有了一场更美丽的相聚!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是!”


寒露: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白,秋草黄,蝉噤声,正是大地秋收之时,也是最后一批鸿雁南飞的季节。


一切预示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白露转寒露,夜凉转天寒。


唐代诗人戴察,于月夜见到了梧桐叶上的寒露,便叹道“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在古代,到了寒露,车马慢、山水远的异乡客子,乡思加重,客愁更添,归心似箭。


天寒了,身体的温度和心理的温度,都需要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那些叫作故人的亲友,来温暖慰藉。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彼此都在牵挂,天寒要添衣裳,露湿更要珍重。


这样的牵挂,还带着期盼。季节又是一轮更迭,生命再次穿越一个春秋,忽忽又一年,何日是归期?


寒露: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正如今岁寒露,想必此刻的离别,父母之嘱咐子女,多半是“慢点开车,过年一定要回家啊”;子女之宽慰父母,多半是“保重身体,过年我们再回家啊!”


倘若时光穿越回唐朝,那时的诗人,寒露夜里的思归心,并不比我们现在少几分,笔落入诗中,更是字字思归、句句含愁,乱了离人肝肠!


其中有两首,都是孤旅上的异客、中晚唐的诗人所作,尤动人心。


一首,是写过“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的李郢所作。


那一年的寒露,他一大清晨就赶路,很有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钧《商山早行》) ,于是写下了这首《早发》: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历史上,写过《早发》同题诗的,不计其数。这首《早发》,更是让人喜欢。


我以为,这首早发,不单指早上出发,更有诗人希望“早点出发”“早点归乡”的心思。


道阻且长,灯孤且冷,草色上沾满了寒露,诗人只在那几声虫鸣里,便听到了远方的故乡。


更何况,菊残荷枯,马上重阳,又一个团圆的日子,能不催人早发归乡吗?


寒露: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另一首的作者,是写过“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钱起。


那也是一年的寒露,只是并非早上,而是夜晚。


羁行千里的诗人,宿在了一个叫“预馆”的乡野客栈,很有点“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白居易《池上》),于是写下了这首《晚次宿预馆》: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那天夜里,他抬头遥望着故乡的方向,望到了层云中的归雁;低头看见了草叶上的寒露,虫虽不鸣,他却似乎听到了故乡的钟声,回荡在心底。


诗人的乡心,是不可问的。


问了愁断肠,“离悲复几重”。不可问,却又不必问,因为“秋气又相逢”,即便不问,心中的思念随节气跳动,哪里又还能藏得着掩得住呢!


这样的乡心,正是诗人的本心。


这本心,在此季此节,和那滴寒露一样,晶莹剔透、清亮欲滴、纯洁无瑕!


水有多态,寒露应为最纯最清;心有各种,本心当是最诚最真。


正如,乡心是最本真的心,乡愁是最美丽的愁。


乡心,无疑,是人一生中最纯碎的一种本心!


这样的乡心,在清秋寒露时节,不可问,不必问,不需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寒露   峨眉   板桥   今岁   来宾   本心   清秋   鸿雁   重阳   衣裳   故乡   诗人   子女   早点   夜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