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人性有多复杂,选择就多艰难

天空之眼:人性有多复杂,选择就多艰难

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的内心、直视自己的行为,任何不敢直面真相的行为归根结底都是懦弱。

比如面对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电车难题”:假如你是那个电车司机,行驶途中突然发现前方铁轨上绑着5个人,而你的刹车失灵了,前方还有一条岔路,可岔路上也绑着1个人。你怎么选择?是撞死5个人还是撞死1个人?

又比如:你只要杀1个人,就能拯救80个人的生命甚至成百上千人的性命,你会扣下扳机吗?这样的问题,你敢回答吗?

这就是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和“斯内普教授”艾伦·里克曼主演的英国反恐电影《天空之眼》所遭遇的伦理困局,同样也挑战着观众的道德观。

英美两国反恐情报组织锁定了正在索马里集会的已寻找了6年的恐怖分子头目及其招募的“人肉炸弹”,决定用无人机发动一场斩首行动。但在千钧一发之时,一个与恐怖分子毗邻而居的无辜小女孩进入射程内摆摊卖饼,这枚导弹该不该发射?如果发动空袭,小女孩势必难逃一死。

时间在一秒一秒的流逝,形势越来越严峻,恐怖分子已经开始录制人肉炸弹自杀视频,若放任不管,则不知何处将有多少人会在恐怖袭击中遇难;若实施打击,则小女孩难逃一死。

天空之眼:人性有多复杂,选择就多艰难

政客、军官、一线反恐士兵和观众此时的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揪紧,一起陷入了这个“电车难题”中煎熬着、辩论着。

将军和上校坚决主张轰炸,友军美国国务卿主张立即打击;女政治顾问坚决主张不打;检察长、外交部长犹豫不决;无人机操作员面对良心的谴责则用权限驳回空袭命令。而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们内心,下意识应该有出自本能、利己的选择。

比如:有一向逃避道德困境拒绝选择的鸵鸟主义,其辩解依据是真实战争中高层的决策没时间也不可能考虑平民,根本就不承认这种道德困境的存在,反而会讥讽电影所宣扬的伪善价值观。

也有一向嫉恶如仇的强硬派,若此时将他们与那群积极推卸责任的官员互换位置时,未必会有胆量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个合理合法的依据,军官关注的是反恐任务即将达成,政客考虑的是如何规避舆情的责难,即使女政治顾问的不选择,看似保全了小女孩,却漠视了潜在的牺牲,“我会用可能的80条性命来换取这个小女孩活着,如果恐怖袭击发生了,那也是恐怖分子干的”, “如果我们发射了导弹,他们就赢了宣传战”,“如果他们袭击了购物中心,我们就赢了宣传战”。她的行为逻辑,看出她并非认为这个小女孩重要而另外80个人不重要,她要的不过是把这个伦理困境推给别人解放自己。

天空之眼:人性有多复杂,选择就多艰难

面对此类电车难题时,一味牺牲少数、追求群体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会从各维度加以辩解,而最终将走向抹杀人权之路。然而康德的道义论也无法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法,二选一,选或不选事态都会有一个结果,你选择让小女孩被炸死,或是不选择任由恐怖袭击发生?

这就是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不管怎么选都是错,不管怎么选都没错。

这种两难是永恒的,选择却是必须的,沉重的,虽然电影做了决定,那也只是为这个行为的给出的理由,而不是这个道德困境的答案。

而你我的选择,也不过是出自各自的立场。

仅仅一个道德悖论,已经让没有常规反恐戏常有的如飞车追逐、枪林弹雨、短兵肉搏的《天空之眼》,在戏剧张力和思想深度上完胜同类大片。

头条号 樱花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索马里   无人机   政客   电车   岔路   军官   恐怖分子   反恐   恐怖袭击   困境   小女孩   难题   艰难   人性   观众   道德   时间   天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