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她站在那里,像仙子一样

奥黛丽·赫本:她站在那里,像仙子一样

提起奥黛丽·赫本,人们会想到《罗马假日》那个清纯的公主,清瘦、有着小鹿般的大眼,白衬衫,大摆裙,低头仰望之间,一颦一笑,清澈如春风。

无袖小黑裙、七分裤、深色高领套头上衣、波点头巾、平底鞋、全棉白衬衣这些简单的衣服,她就能穿出风华盎然,她站在那里,若有所思如遗世独立的仙子,超越了她的时代,成了一个独立的形象,独特的味道,如同她对优雅的诠释-----优雅形之于简单,而不是展现繁复与奢华。

她生于1929年5月4日,出生地是布鲁塞尔,母亲是一位荷兰贵族,从小有演电影唱歌剧的梦想,因家庭反对而放弃,父亲是银行经理,亲近纳粹,最后抛下了妻子离家出走。二战爆发后,她和母亲来到荷兰,经历了饥饿与纳粹的迫害,一度靠吃郁金香的球茎果腹,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没有时,她只能靠喝水缓解饥饿感。她那令人羡慕的身材,其实只是营养不良和饥饿带来的疾病。

奥黛丽·赫本:她站在那里,像仙子一样

罗马假日

战后,她重新开始学习芭蕾舞,进入伦敦的兰伯特芭蕾舞团,后来因身高年龄及营养方面的原因,放弃了她的芭蕾梦,开始任平面模特,为化妆品拍广告,出演歌舞剧,后来进入电影界,得到了她一生最重要的机会——威廉·惠勒的《罗马假日》,威廉·惠勒说:“她就是我寻觅多时的人”,“她是如此富有魅力、有天分且清纯可人。她绝对是一个令人神晕目眩的人。”他给制片人发电报:“启用这位新人,试镜结果是好莱坞、纽约或伦敦最好的一次。”

在她近40年的电影生涯中,拍了20多部电影,《战争与和平》、《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盲女惊魂记》等传世之作,每一个形象,至今都让人难忘,很多次被评为“全球最美人物”、“最美女演员”第一名。

其实她的五官并不完美,腮部线条略硬朗、脖子太长、胸小、太瘦,但她把这些转化成了自定义的特色。她喜欢那样生活:“物质越多的时候,我想要的却越少,许多人想登陆月球,我却想多看看树。” 她并不留恋容貌,不像别的女星竭力想保持美貌,如非必要,她不化妆,“我希望你不要介意,因为这是我的时间。”她对来访的人说。

奥黛丽·赫本:她站在那里,像仙子一样

她也不靠珠宝来虚张声势,她毫不犹豫把从前那些著名的华服全部送人,她甚至不戴手表,但从不会迟到,她天生守时,“我不想自己慌张匆忙”,她喜欢吃,尤其喜欢吃巧克力,但“绝对不会过量”。平时她就穿着合身的衬衣、牛仔裤,在花园待上一整天,她的花园里有她喜欢的花,还有樱桃、梨子、苹果、桃,蓝莓、榛果与胡桃。

母亲给她的严苛教养,让她有了坚强的性格,她也接受过修女调教,因此,她不喜任人摆布,她拒绝了好莱坞大佬提出的让她修改“赫本”这个姓氏,也拒绝了他们给她设计的形象,她以自己清纯利落的形象从当时流行的性感风中脱颖而出,成了那个时代的先锋。

人生的后二十年,她几乎隐居在瑞士一个小镇上,瘦削、深邃,不掩饰皱纹,成了她给世人不可磨灭的形象,真诚的笑容、优雅的气质是她最好的装饰。

渴望家庭生活的她,爱情却不尽人意。两场灾难般的婚姻都以灰暗终局,为家庭息影,却被爱人背叛,流产、病魔纠缠。直到50岁,她遇到了她的灵魂伴侣罗伯特·沃德斯,他比她小7岁,是她的老友,虽未结婚,十余年一直不离不弃地相伴在她左右,一起读书看报,种树养花,一起看肥皂剧,聊八卦,“人生峰回路转,何其有趣,如果我们在18岁时相识,我可能永远不会欣赏他。”

奥黛丽·赫本:她站在那里,像仙子一样

罗伯特·沃德斯

童年被父亲抛弃的阴影给她很大的伤害,因此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很期待别人的关爱,也想关爱别人。”

中年以后,她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到非洲探访灾民,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坐着战机去了埃塞俄比亚,呼唤人们关注当地极度干旱的情况。每年至少花七八个月的时间在慈善事业上,忙的时候一天能工作20小时,被媒体称为“圣奥黛丽”。由此她在1988年获得了奥斯卡人道奖。

1993年初,她因癌症病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让所有修女彻夜为她祷告,盼望她能奇迹般康复,祷告声传遍了世界各地,但天使终究无法长存于人间。

她的行事风格,为那个时代提供了明星新的形象、女性新的定位,让她以强烈而鲜明的形象从芸芸众生中跳脱出来,至今让人铭记和模仿。

她还有两段难忘的友情:

她与纪梵希的相遇,彼此成就,她影响了他的设计风格,成了他的缪斯,他承包了她的全部戏服,成了闻名天下的顶级设计师,她因他而变得更美。1993年她重病时,为躲狗仔队,纪梵希用私人飞机送她回瑞士,在机上铺满鲜花,她登机那刻,眼含泪光:“只有他,始终记得我的喜好,把我当成小女孩来宠。”而她,留给他一件大衣:“当你觉得孤独,穿上大衣,就好像我紧紧拥抱着你。”她走后,两年后他也宣布了退休:“我的心,我的笔,我的设计都跟着奥黛丽走。”他们彼此陪伴了42年的时光。

奥黛丽·赫本:她站在那里,像仙子一样

她与纪梵希

1989年派克和赫本最后一次一起去奥斯卡颁奖,两个人都垂垂老矣,手牵着手上台,荧幕上永恒的爱情,荧幕下一生的友谊。而世人都在叹息,她与格利高里·派克那段罗马假日,似真似假,也只有他俩自己最清楚。

1989年,60岁的奥黛丽·赫本,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直到永远》里扮演了一个天使,穿着白袍,满脸皱纹。

可是谁不认为,天使就是她那样呢?

头条号 樱花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派克   纳粹   罗伯特   奥斯卡   伦敦   好莱坞   瑞士   荷兰   荧幕   修女   仙子   优雅   清纯   母亲   形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