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于谦冯照洋《左右为男》:为何孔云龙之后,再无《扒马褂》

郭德纲于谦冯照洋《左右为男》:为何孔云龙之后,再无《扒马褂》

其实早就该写这篇文章了。

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

今儿个机会不错。

我就跟大伙儿唠唠为何孔云龙之后,再也没有《扒马褂》

前不久德云社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庆典上,郭老师跟于大爷以及于大爷的徒弟冯照洋,表演了一个新段子(反正我是没听过,有大神可以说一说来自于哪个传统段子),叫《左右为男》!

取了一个小小的谐音梗,现场效果也非常不错(除了烧饼的《黄鹤楼》,就数这段了),但大伙儿听完,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为啥啊?因为感觉这虽然是个完整的表演,但是作品的结构不够清晰。

要是没有于大爷撒了欢似的捧徒弟,其实就我觉得,演出的效果并不乐观。

同样的毛病,在爷们儿张九南的《老两口》中也如是一样,好在有说学逗唱四段儿撑着,要不也是摔了的鸡蛋,散黄了。

当然,不是说这样的作品不可乐,只是这样的作品比起《扒马褂》,《黄鹤楼》,《学外语》等,更像是百家饭,啥玩意都有,但乐过以后,就觉得有些不够过瘾。

郭德纲于谦冯照洋《左右为男》:为何孔云龙之后,再无《扒马褂》

看得出来,郭于二位是打算捧张九南跟冯照洋的。

可是,为啥要用新作品,而不是用百试不爽的《扒马褂》呢?

难道是三哥一口气把三年的《扒马褂》都说完了,师弟们没活使了?

还是说三哥《扒马褂》的一战封神,让后面的师弟不敢用了?

我觉得都不然。

就我多年某酷会员的经验来看。

不能说三哥使得《扒马褂》是九牛之一毛,万鸡之一羽吧。

但距离使完,还有很长的距离。

何况这活一个人表演是一个特色,本来也不存在什么只能用一次,用过拉到的说法。

所以,第一个说法并不成立。

至于第二条,这些年来,《扒马褂》的封神版本还少吗?

抛去三哥的不算,就是岳岳版,张鹤伦版,烧饼郭麒麟岳岳集合版,还有钢丝节上高峰郭德纲于谦神仙阵容版,这几个,哪一个拎出来,也不比三哥的这版次。

说是一战封神,以后师弟们都没法用了,显然也不靠谱。

郭德纲于谦冯照洋《左右为男》:为何孔云龙之后,再无《扒马褂》

那么说,为何后来这两位就都不用《扒马褂》了呢?

据我分析啊,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其一:是观众们对《扒马褂》有很高的期待值,要是使不好,难免会被打上一个干捧不火的标签,这对于艺人,特别是德云社的艺人来说,这是很有杀伤力的(比如我们可怜的九熙)。

其二:是观众们对《扒马褂》有一定的审美疲劳,年年封箱《扒马褂》,大伙儿也想看点儿新鲜的,所以有新节目也就不奇怪了。

其三:《扒马褂》这活有它的局限性,前面要不然才艺展示,什么唱快板的,唱摇滚的,还有说唱饶舌英文曲的。要不就是吐苦水,发表获奖感言的,反正类似这样的开局,接着是两段说谎圆谎,随后结尾。

这是《扒马褂》固定的套路,能不能红,全看演员自己的发挥。

说白了,就是看你对这段儿吃得透不透。

吃得透,满堂彩,吃不透,高下立判,你其他地方再好,观众也觉得你能耐不行。

所以,对于张九南,冯照洋这类的演员来说,《扒马褂》不太适合他们。

我相信要是换了捧哏巨匠朱鹤松再加上搭档靳鹤岚,师傅郭德纲,演一出《扒马褂》也应该不错。

当然,孟鹤堂与张云雷的版本,应该也很经典。

综上所述:孔云龙之后再无《扒马褂》的原因在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人而异,想来今年封箱演出之时,应该还会见到这个作品。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捧得会是谁呢?

郭德纲于谦冯照洋《左右为男》:为何孔云龙之后,再无《扒马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马褂   封箱   封神   百家饭   黄鹤楼   大伙儿   烧饼   段子   师弟   吃得   徒弟   大爷   艺人   观众   作品   孔云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