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前段时间,“沙溢代言教育机构刷屏朋友圈”的热搜引得全民欢笑,欢笑之余又不禁感慨,明星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都一样,为了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

7月18日,一部讲述家庭教育的现实主义电影《银河补习班》上映了。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邓超作为电影的导演和主演,又是爸爸的身份,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有颇多感触。

在《银河补习班》的路演现场,邓超透露,孙俪其实和很多妈妈一样,都会为孩子的成长教育感到焦虑,因此她也加入了很多群,家长群、妈妈群、育儿经验分享群等等,和其他家长们一起讨论交流。

这次邓超执导并主演电影《银河补习班》,有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孙俪,也为了让很多像孙俪这样焦虑的家长,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引导孩子。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那么《银河补习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电影讲述了一段跨越30年的父子情,马皓文(邓超饰)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回归社会后的马皓文发现儿子马飞进入到了叛逆的青春期,成为众人口中不可挽救的“学渣”。

为了让儿子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马皓文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银河补习班》将“父子情”和“教育观”两条主线植入电影,让观众在观影之余可以反思,引起深深的共鸣。

影片中,马皓文说:“我希望他学的不只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

是啊,我们曾经在无数次迷茫彷徨时都曾自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们父母教给我们生存的技能,却没有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电影中李建义饰演的阎主任和马皓文是完全相反的教育观念,作为学校主任的阎主任是一个比马皓文更“靠谱”的教育者。

然而,当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变成疯子的时候,阎主任内心是否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呢?

电影没有告诉我们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因为教育形式不应该是模式化的样板间。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正是希望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道谢,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道歉,而我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现实生活中,父母真的为了我们奉献牺牲了很多,可最后可悲的是,他们感动了自己,却伤害了最爱的孩子。

父母的“我都是为了你好”,是建立在不平等、不尊重上的一种强压式教育。而结果常常会产生极大的反弹,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影片中马皓文给予孩子的正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孩子“想飞”的梦想,信任一个“学渣”可以逆袭,可以成为航天员。

电影是别人的故事,却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现代家庭教育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相似的问题,这也正是邓超选择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样的人,当你成为一名父亲、一名母亲时,都将面临一样的焦虑和苦恼。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说真的,《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真的给了小编巨大的惊喜,故事背景从八十、九十年代跨越到千禧年后,熟悉的年代金曲响起时,瞬间使人泪目。

主创在道具细节方面也十分考究还原,小到青蛙玩具、BB机,大到柯达洗胶卷的店铺、路上的刨冰摊,哪怕是路边熊猫造型的卡通垃圾桶,都带着年代的烙印。

从《银河补习班》看邓超孙俪的教育观,这堂课必须要上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少年时期最深的记忆,那些伴随着考学、成绩、和父母的争吵,都引起强烈的共鸣和泪点。

当我们长大成人,为人父母时,重新回顾这段年少时光,除了满满的回忆还有感慨和感谢。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泪腺发达情感充沛的人,那么请一定要带好纸巾,《银河补习班》可能会是一部让你从头哭到尾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银河   补习班   柯达   家庭教育   共鸣   焦虑   欢笑   感慨   儿子   家长   主任   父母   孩子   故事   电影   邓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