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网飞影片又一次站在了影迷讨论的风口浪尖,西班牙语电影《饥饿站台》热度颇高,2.7万人打出豆瓣7.6的评分,品相本身并不完美,但监狱-地狱-人间设定的象征明喻,却颇为可圈可点。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卡夫卡式的现代主义文本

一,极简主义的抽象寓言。

《饥饿站台》设置了一个极度简化的象征式处境,将种种重要社会资源彻底压缩进一桌食物里,将复杂多变的晋升阶梯变成直观的上下楼层,更将享有资源的优先级序列变成绝对的数字表征

直观、生猛,重口味、大尺度。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寓言内在的荒诞、反讽和犀利,让故事非常有张力;而另一边外在叙述线和镜头语言上的直观部分,又让人觉得过于依赖感官,存在感强烈但也有过犹不及的嫌疑

无论是卡夫卡写一觉醒来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还是艾略特《荒原》里劈头盖脸写“神问西比尔你要什么,她说我要死”,抑或是等不来的戈多种种现代或后现代的非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在其间都隐隐有回响。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一路征战求索“意大利奶冻是信号”的画面,可以对应奥德赛十年漂泊企图回到伊萨卡的母题,人们醒来之后楼层不确定的随机感可以对应一切关于命运的叩问,胖胖老头因为刀具广告杀人的故事又充满荒诞感、其中可见种种解构的先锋的形式痕迹。

男主从噩梦中醒来,向上看是空旷冷漠的无人回应,向下看是盘旋无底的黑暗次元

男主的室友带着一捆绳子的新狱友企图向上爬,以为自己求来了帮助、得到的却只有羞辱。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极简设定让难以描摹的复杂社会构造变得无比直观,但同时影片也因为太过直观且只有直观具象的画面而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

电影象征文本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骨架、甚少肌理,和种种母题对应关系的痕迹都非常直观,几乎等同于将大写加粗的“意义”高高悬挂于每一帧画面之上,但“意义价值象征+惊悚视听语言”就真的有里有面堪称精品了吗?

未必吧。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二,偏执的强烈感官表达。

电影中最直观的一幕羞辱大概是排泄场景,上层女人为羞辱有色人种而在他攀爬的过程中、排泄在他脸上。

画面的冲击力比他受刺激后差点坠落命悬一线更有力、更让人有记忆点,也更容易让人觉得反胃、恶心。

(为避免引起不适,不截此处的图片)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我们常常批评低俗喜剧老套的方式“离不开屎尿屁”,但直观拍出排泄场面来表达歧视表达侮辱,就真的很高级了吗?

同样是某种程度上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匮乏吧。

当然并非所有“尸”字头元素都一定扁平无力值得嫌弃,但具体到《饥饿站台》的故事里,折服于环境的功利老头、身患绝症已到生命末期愿重建规则的女室友,诸多人物和桥段本身都高度类型化、套路化。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换句话说,《饥饿站台》建立了非典型的极简主义象征模型,但故事、角色、戏剧冲突的构建里每一步又都很典型,没有真正亮眼的突破。

去除现实世界里抽丝剥茧的前因后果,在纯粹象征的表意空间中、以过于直接的方式来探讨抽象的命题,显得有些干瘪。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总让我想起《爱,死亡和机器人》里的某些桥段,有重口味血腥刺激的场面,有直指形而上终极命题的野心,但一层皮和一层理念之间,似乎缺了更扎实的肌理。

沉迷于表达的象征喻体,而忽略表达本身的可看性

形式的先锋尝试价值,大于内容真正的承载。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当然,电影中某些互文细节和凌厉的镜头语言依旧叫人印象深刻。

象征寓言和表达肌理的不匹配

一,不合时宜的末代骑士。

《饥饿站台》中的男主角带着一本《堂·吉诃德》进入监狱坑,他的所作所为和书中主人公恰好形成了某种奇妙的复调对应关系

一样恪守着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一样有似真似幻之间难以琢磨的疯狂属性,一样带着一个世俗功利早已妥协的“桑丘”。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如果说堂·吉诃德所捍卫的是想象中骑士的荣耀,是古老的勇战恶人劫富济贫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那么《饥饿站台》中男主谋求的则是更为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是制度层面的改革

尽管核心特质从强调个人魅力走向了建立保障机制,两个角色身上依旧深深烙印着如出一辙的不合时宜。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堂·吉诃德在一个相对崩坏的环境中向往“骑士梦想”,将风车视作巨人、又将羊群当成军队冲上去大砍一通。

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隐隐有不疯魔不成活的光芒。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饥饿站台》中男主所处的环境中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他却想建立人人有份吃饭的理想之境,在要不要吃掉同伴血肉这样的终极命题前死死挣扎、却依旧心怀光明妄想。

以“死人”的虚幻模式回归男主身边的第一任室友,最像堂·吉诃德身边的桑丘,融入功利规则中并迅速自洽;后半段他的功能则更类似于自我镜像:映照着男主越活越面目全非的本心。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二,荒诞实验室的局限性。

拥有类似极端环境设定的电影很多,但诸多影视剧中更为常见的做法是将当下社会处境中的人剥离出现代文明范畴,放置进社会停摆的僵局里,或者直接扔进农耕甚至是原始处境中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前者比如一系列丧尸灾难电影中的极端情况,后者比如《迷失》等影视剧作中的世外之地,离开通行法则和秩序,进入更野蛮的自然环境中角力。

但《饥饿站台》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降落荒岛也并非流离于失落的城市中,而是进入一个人为控制的“监狱坑”。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坑里有鲜明的人为阶层结构,有加工好的丰盛食物、有餐桌落下之前的预警机制,有升温降温的惩罚模式,与其说这是灾难前提或者异时空下的合理化环境切换,不如说这是某种人性极端实验室。

尖锐刺耳的提醒鸣笛,霓虹灯般的红色打光区域,动辄血溅满脸的暴力镜头,弥漫着末世惩罚般的科幻感,又四散着消解寓言的荒诞感。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但在象征之外呢?

与其说《饥饿站台》是一部惊艳的完整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惊艳的“中心思想大纲+高光镜头集锦”。

设定的象征骨架毫无疑问发言玄远,部分镜头里犀利生猛的视听语言也同样在感官维度烙印下鲜明记忆,但影片和真正的细思极恐或醍醐灌顶之间、又隔着难以翻越的一道关隘。

《饥饿站台》:成于先锋荒诞的象征主义,败于感官层面的徒有其表

像半边骷髅骨架、混搭一锅以重口味调料为掩饰的老套半成品,立意的象征格局无可指摘,但呈现的肌理似乎有些落入窠臼。

骨相、皮相、面相、肌理互相匹配应该是什么样呢?

《荒原》里艾略特示范了真正的“细思极恐”:去年你在花园里种下的尸体,发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荒诞   艾略特   站台   饥饿   象征   肌理   不合时宜   骨架   功利   感官   直观   寓言   层面   镜头   主义   环境   社会   电影   于先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