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狐书生》上座率高开低走,花式营销为何惨遭滑铁卢?

#赤狐书生#

《赤狐书生》是安乐影业继《捉妖记》系列后推出的又一部奇幻大片,上映时间定在了12月第一个周五,上映两天票房破亿。同期上映的还有郭敬明监制的爱情奇幻片《如果声音不记得》。

《赤狐书生》上座率高开低走,花式营销为何惨遭滑铁卢?

近几年国语奇幻片少有既叫座又叫好,在某平台上评分普遍不高。而上映仅十五天的《赤狐书生》评分更是低至5.2,打两星、三星者占比绝大多数,但谁也没有想到该影片在院线上映后期的上座率和票房都被小成本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打败。

时至今日,上映十五天票房仅1.8亿、上座率高抛低走,甚至现在已经从院线撤下,进入网播阶段,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班底雄厚、花式营销的《赤狐书生》为何惨遭滑铁卢呢?

《赤狐书生》上座率高开低走,花式营销为何惨遭滑铁卢?

班底雄厚,重制作而轻主线

《赤狐书生》是伊力奇执导、江志强监制的奇幻电影,讲述了要取丹成仙的狐妖诱骗书生主动取丹却在相处中意外产生友情,进而面临重要选择的故事。

电影力求画面动态给予视觉震撼,这主要体现在特效的运用,大到环境贴合和氛围感的呈现,小到各种形态的妖怪和莲花妖在空中的裙摆,想要给观众沉浸式的观感,这无疑是观众喜欢的。

但影片在着力打造画面的同时忽视了故事整体的戏剧性和推动情节的动力,故事简单,情节拉胯。比如部分观众在观影后的体验是画面尚可、剧情无聊、不能深究。影片虽然时间很长,却在叙述狐妖和书生的友情、书生和莲花妖的爱情等重要情节方面草草了事。

《赤狐书生》上座率高开低走,花式营销为何惨遭滑铁卢?

片方、演员的期待和观众的期待不同

片方的期待是高票房、好口碑,叫座又叫好,为此在电影的打磨和制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在上映前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营销宣传。

演员的期待是展现自身魅力、收获观众缘,为以后的演艺事业铺路。《赤狐书生》若大获成功,就能作为李现转型、陈立农首秀的代表作品,成为他们二人事业发展的跳板。

但我们都知道,片方、演员的期待和观众的期待是不能画等号的。观众的期待除了对演员的喜爱,对视效的称赞,更多的是故事饱满、人物深刻和情节丰富这类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赤狐书生》上座率高开低走,花式营销为何惨遭滑铁卢?

上映前期花式营销,不能转化成实际票房

电影前期耗费精力财力营销宣传,兼顾线上与线下,涉及多个媒体平台。

比如微博:19年3月片方开通微博,陆续放出人物剧照、预告花絮、明星周边等物料来吸引公众视线,与网友保持着密切互动,利用明星联动宣传和微博话题制造热度,阅读量和讨论量都很不错。

比如抖音:电影上映前在抖音制造热点,联手粉丝千万级的创作者打造“赤狐书生游园会”活动为首映造势,利用抖音莲花妖仿妆等活动再度宣传。

《赤狐书生》上座率高开低走,花式营销为何惨遭滑铁卢?

电影讨论有了,热度有了,观众的期待值陡然升高了,转化为实际效用就是预售突破两千万,首映两天破亿。

但经不起推敲的电影情节和拉胯的电影细节随之成为票房增长的绊脚石,成功劝退了曾经想看的人和未来可能买票的人。

《赤狐书生》上映十五天上座率高抛低走、票房惨淡结局已定,现在已经进入网播阶段。

事实证明流量直接变现已经成为过去式,观众对演员的喜爱以及大肆营销宣传不敌故事本身精彩。

制作方在电影的情节设计和细节把控上应该多加考虑,因为观众想要的不仅是大制作,还得是高质量。文/知其所以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三星   书生   上座率   叫座   上座   班底   票房   奇幻   情节   画面   观众   演员   影片   期待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