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双减”政策影响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规划校外培训计划。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双减”政策

对于该方面主要内容有: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国家拒绝资本向以提高分数为基本目标的学课类课外补习行业的涌入,势必会提高家庭继续接受课外学课补习的成本。

有关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以一对一辅导为主的家教市场,可能会迅速崛起,取代集体授课,成为校外培训的主要形式。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一对一家教“

在一线城市,高中阶段的一对一家教费用在一小时450左右。就按学生一周补习10个小时来看,一个月的花费就高达一万八。

且即使一对一家教也被禁止,只要需求仍在,“教育黑市”就一定会出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小区的楼道里,公厕的隔墙上,街道的拐角处,除了开锁、气枪和迷药,还会多了个“安全保险,名师家教”。

总之,不管形式怎么变,一对一也好,教育黑市也好。一个家庭想要继续接受课外学科补习,就得承担更多的补习费用。

对高收入的家庭来说,“双减”政策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他们可以为了孩子承担更多的教育费用。真正影响到的是部分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家长更焦虑了

“双减”政策的颁布,反而使得家长们更焦虑了。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网上截取的家长与补课老师的聊天记录

他们有的亲自上阵。家长参加补习班,学到知识后,再回来反哺给自己的子女。家长的心情和想法我能理解,他们的意志也令我钦佩。但这仍掩盖不了这是无用之举的事实,孩子们成天钻研这东西都拿不了高分,家长在工作、家庭的压力下,就能学好?还能确保教会子女吗?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禁止教师给他们子女补课!”

还有的家长更加“无理取闹”,破罐子破摔式地提出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

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高等收入家庭暗面继续给孩子补课的问题。对此,部分家长认为应完全保证孩子们的教育资源一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考绝对公平,并请求法律系统的介入,对此应严加监管。

这简直有点魔幻主义的色彩了。果真如此,是不是应像小说《一九八四》里的情节一样,给每个家庭加装“电幕”,时时刻刻监控每个家庭的情况,以确保孩子们没有在“偷偷学习”。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一九八四》描写的”电幕“

家长的思维变得如此极端,我觉得跟“双减政策”造成的各个家庭教育资源的模糊化有关。

政策下孩子们统一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强度减少,课外时间增多,使得家长们认为战胜竞争对手的主要关键点在于自家孩子课外时间的科学合理利用。

以往,补课机构多如牛毛。家长们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家孩子同学的课外学习情况,可以知道他们在哪补习,补什么,补多少。而现在,补课被明令禁止,竞争对手的情况也成了迷。

正所谓,看到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清楚对手在哪里。两名猎人手持猎枪对峙,谁也揣摩不透对方的心思,互相形成猜疑链,在这种弯弓满弦的紧张氛围下,家长们极端想法的出现也不足为奇。

我朋友在听到我的想法后,嬉笑着给它取了个名字——“黑暗学习法则”。

还是要回归本质

学习的本体在于孩子自己,补习只是外在手段,还是得回归本质看。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教父》

家长们最终看的还是孩子在高考取得的成绩,以及能进入什么大学。以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个例子。

我是2020届的毕业生,目前就读于一所中等偏下的985大学。我初中三年每天八节课,周末双休,从来没有晚自习。到了高中后我才发现,原来身边好多同学初中就已经搞得像高中一样了。高中三年,我很上进努力,基本完成了高中老师对我布置的所有任务,但仍未参加过任何课外补习机构。成绩也一直成稳步上升状态,最后高考发挥出色,达到了比平常更高的层次。

现在回头看看,补习真的有必要吗?

补习确实有用。如果你的高考目标定的是清北及C9高校,不得不说单凭自己的努力真的很困难。笔者或许智力欠佳还是怎的,高中三年明明稳打稳扎过来的,到了临近高考发现,自己与顶尖名校间确确实实有道跨不过的坎。不管怎么刷题,你就是迈不过它。

后来我发现。比起一些人,我是真的做了很多无用功,刷题没有方向,无脑做。一些补课机构就像教练一样,完完整整地给出一套阶梯性的方案来训练孩子。有的放矢的效果要远远好过无的放矢。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追求高考公平

但是,自己的经历也告诉我。高考虽然不能达到绝对的公平,但也是全球范围内公平程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之一了。凭借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战胜95%及以上的竞争者,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而且补课的人也不见得就一定成绩很好啊。

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只看到鲜艳的瓜藤,就忘记了瓜瓢。孩子本身才是主体,补习只是外在手段。为这事搞得个紧张兮兮的,真没必要。

给家长的建议

怎么培养孩子才是真正的关键点。以我疏浅的见识,以下四个点不仅对提高硬性的高考分数有用,还对一个人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心态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中等生的烦恼你不懂

拥有成熟稳重的心态很重要。2019年数学科目高考,有一个湖南的小伙因为题太难了直接晕倒在考场。我对这事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时我已经是一名准高三。我看那位学长仿佛看到了我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最可怜。低的不管怎么考,都是那些分,也感觉不出难度。高的不管怎么考,都是那些分,也感觉没啥难度。偏偏中等水平,能明显地感受到题目的难度,分数起伏大,上窜下跳的,没个好的心态真受不了。

爱好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韦东奕

真的有人会爱上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玩意儿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北大有过这样一条段子:数学题不会,先去问教授,教授也不会,就去问助教老师,助教老师也不会,那么这题肯定出错了。这个助教老师就是“韦神”,韦东奕。韦东奕27岁拿到博士学位,获得过两届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数学。你问他为什么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回答喜欢数学。你相信吗?肯定相信啊,若不是真正的喜爱,又怎会开出如此多丰硕的果实呢?

专注力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专注力决定学习质量

往大了看,一个人能否成功做好一件事,得看他将自己投入到此事的程度。现在“快餐文化”盛行,去了解某事,往往不看效果程度,而是看时间投入多少。现在的人看部电影,看部小说都没有足够强的毅力去坚持下去。通往高考苦行僧般的历程,又有几个人能保持着初心走过来呢?往小了看,吸收东西的效率与专注力直接挂钩。我高中班上的第一名往往拉第二名第三名这些第二梯队的4、50分。我也仔细地观察过他,毫不夸张地说,上课他头都不怎么转,晚自习全程他就没抬过头。

独立自主


家长应该焦虑的是“怎么培养孩子”,而不是“补不补课”

独立自主,自立更生

暂且不说独立自主在其他方面的效用。在解题过程中,一道数学、物理或化学大题,它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数据牵动下面的过程。为什么拍题软件不好,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一个歪点子,哪步做不出来我就去拍题。这样对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不益的,而且往往使得题目做完在脑袋里形成不了深刻的印象。

结语

观点仅供参考,也没有查过大量的资料来辅佐我的观点。单纯为爱发电,没想过多的东西,单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也欢迎大家讨论。



参考文献:

1、《“双减”落地,对校外培训影响几何?》 光明网

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家长   独立自主   助教   校外   课外   焦虑   家教   子女   公平   高中   老师   数学   机构   政策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