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里的那些小人物,让人读懂最好营养剂的滋味

纳兰惊梦/文

都说中国革命是最好的营养剂,由高希希担任总导演,黄剑东担任总编剧,唐国强、王劲松、于和伟、刘涛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决战》,正是以全景式的手法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全国观众都给好好补上了这剂含量丰富的营养剂。

《大决战》里的那些小人物,让人读懂最好营养剂的滋味

历史课本上并不冗长的篇幅,在《大决战》里可谓是得到了立体式的展现。从重庆谈判开始,到傅作义投诚北平解放,《大决战》通过从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不同维度,以及上至老总将军,下至百姓士兵等丰富多彩的人物视角,共同真实展现了一副真实且鲜活的,波澜壮阔的命运史诗。

《大决战》里的那些小人物,让人读懂最好营养剂的滋味

都说正视和承认对手的强大,才知道当年能够打赢三大战役有多么的不容易。早期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军队数量,远远优于自己的武器装备,解放军打的之艰难之惨烈毋庸讳言。就拿塔山一战来说,面对驰援锦州的敌军海陆空疯狂的进攻,防守塔山的部队不仅防御工事损毁程度严重,4纵队防守前沿阵地的战士也几乎打光了,就连4纵司令吴克华在汇报前线状况时都有所恍惚,就在前线阵地到了生死存亡之时,是老一辈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面临困境毫不动摇的强大内心力量,是对马克思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是后方群众不眠不休、夜以继日保障后勤工作,最终坚守塔山足足六天时间,坚持到锦州总攻胜利的那一刻,彻底把敌人想通过塔山向锦州驰援的如意算盘给打破。

《大决战》里的那些小人物,让人读懂最好营养剂的滋味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大决战》里不胜枚举,与抱着必胜信心的解放军相比,事事想着退路的敌军在精气神上的差距就实在太过明显了。平心而论,敌军中不乏有着许多能征善战的指挥官,也并不缺乏装备精良的部队,但偏偏为何屡吃败仗?领导混乱指挥,内部派系林立,政策不得人心,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又怎能不败?

《大决战》里的那些小人物,让人读懂最好营养剂的滋味

《大决战》还有一个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既着墨于那些挥斥方遒,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人物,同时也不吝啬于在小人物身上投射更多的镜头。不管是即便只活下一个,也义无反顾打冲锋,到死都没有见到未婚妻一面的伍雄关,还是冲锋打仗不顾自我安危的年轻战士梁士英,正是有了“小人物”死至不渝的精神,才换回了最后的大决战。虽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们的精神与意志对于全剧的推动作用,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主要角色。也正是在这些“小人物”身上,让更多普通人看到了“我也可以”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平津   小人物   辽沈   北平   锦州   吃败仗   经天纬地   毋庸讳言   敌军   阵地   战役   解放军   前线   战士   部队   滋味   营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