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高手辈出,却是武学末世起源,一个内在原因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一篇恢弘巨著,讲述了三个主角的爱恨情仇和经历的江湖风云,在金庸小说系列当中,《天龙八部》的战力可以算得上是最高的,然而《天龙八部》时代,虽然人才辈出,看上去一片繁盛景象,但却实在是武学末世的起源。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高手辈出,却是武学末世起源,一个内在原因


《天龙八部》所处在的年代,正是北宋末年。

在那个年代,我们定义为乔峰时代,真正的顶尖高手:乔峰、虚竹、游坦之、段誉、慕容复。

没有看错,在《天龙八部》中,那个年代,已经没什么高手了,慕容博、萧远山、玄慈、丁春秋等人,其实已经是上一代的人物了,他们风华正茂时,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即便是天龙八部时代的三十年前,这些人年纪也在三四十岁左右了,我们定义为慕容博时代。

而无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在三十年前时,基本上已经六七十岁了,所以他们比慕容博时代还要早上三四十年,我们定义为无崖子时代。

天龙八部里,最为无敌的存在扫地僧,很有可能比无崖子时代还要早上十多年时代,我们勉强定义为扫地僧时代。

从扫地僧时代,经过无崖子时代,再到慕容博时代,最后回到乔峰时代,会发现武学一道,在逐渐没落。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高手辈出,却是武学末世起源,一个内在原因


为何要说武学一道正在没落,是因为在乔峰时代,真正通过自己努力和天赋修炼上来的人,只有乔峰一个,其他人,完全是运气使然,比如段誉吸取别人的内力完全巧合,虚竹的内力来自被强行灌顶,游坦之的修炼得益于阴差阳错,无心插柳柳成荫。

而慕容复显然比这几个要差上一些,所以在乔峰时代,只有乔峰一人算得上武学的代表。

要知道,运气和巧合这样的事情不会一直发生,武学盛世在于百花齐放,各凭努力,才能持续下去,因此,如果去掉这些巧合和运气,乔峰时代,实在是最差的时代。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高手辈出,却是武学末世起源,一个内在原因


《天龙八部》前,武学最后的盛世。

《天龙八部》所处的年代,北宋末年,已经是武学末世,在那之前,有一个真正的武学盛世年代,便是五代之末,北宋之初。

大理段氏先祖段思平,六脉神剑和一阳指的开创者,便是生活在这个年代。

姑苏慕容家先辈慕容龙城,慕容家绝学斗转星移的开创者,也是生活在这个年代,更是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成了慕容家的标志。

逍遥子,逍遥派的开创者,创造了逍遥派的一系列顶尖武学,小无相功、北冥神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凌波微步等等,恍若一个修仙之人,他还是生活在这个年代。

对比《天龙八部》时代,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更没有人能够创造出如此顶尖的武学,甚至是因为内功不到那个深厚程度,根本无法修炼六脉神剑。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高手辈出,却是武学末世起源,一个内在原因


《天龙八部》武学衰弱的开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北宋的建立。

北宋建立后,在大体上实现了中原的统一,在北方又有辽国,西南有大理,虽然之间有战争,但基本上处于和平时代,再也不是五代十国那样,割据政权太多,相互征伐不断,百姓涂炭,民不聊生,为了基本自保,要不断努力学武。

北宋建立后,实行重文轻武,武官地位低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导致武学一道逐渐没落,其实自北宋开始,到《鹿鼎记》时代,基本上一直是重文轻武,所以,金庸小说中的武学,一代不如一代。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高手辈出,却是武学末世起源,一个内在原因


综上所述,《天龙八部》之前,存在一个武学盛世,便是五代十国年间,各种武学繁盛,《天龙八部》中,排在最为顶端前列的绝世武学,都诞生在那个时代。

但是随着北宋建立之后,由于没有大的纷争,基本和平,又重文轻武,武学已经进入了衰落期,从扫地僧时代、到无崖子时代、到慕容博时代,最后到乔峰时代,也就是《天龙八部》正处在的年代,可以看出,武学一脉,的确在衰弱。

虽然《天龙八部》看似武学昌盛,但其实都属于前代的余热,真正年轻一代,除了乔峰外,几乎都属于外挂和运气选手,看似武学昌盛,其实与之前对比,就是武学末世,在整个金庸小说当中,属于战力天花板,其实是武学末世的开端。

此后,只有小昌盛,比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前后五绝年代,但除了前后五绝,江湖之上,并没有什么高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战力   天山   大理   逍遥派   开创者   繁盛   北宋   昌盛   十年前   起源   盛世   巧合   运气   定义   年代   原因   高手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