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理发死舅舅,这种尴尬的习俗,让当舅舅的不适应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从小就听长辈说:“正月理发死舅舅。"意思是正月理发,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会死舅舅!于是在腊月底,各个理发店人满为患。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种尴尬的习俗,让当舅舅的不适应

曾经有长春的一个舅舅,发现自己外甥在正月里理发了,于是很生气,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


在现在的人看来,正月理发,与舅舅的生死没有什么关联。民间有许多跑偏了的俗语,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意为“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这条俗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清兵入关后,为了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把头发剃光,只留后脑勺很细的一绺小辫,扎成个铜钱鼠尾;不允许穿汉服改穿满服。为强硬执行,更是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种尴尬的习俗,让当舅舅的不适应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并没有太大关注,但汉人历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要他们剃掉父母赐予的头发,无疑是对人格的莫大侮辱。


因此,剃发令在清初各地都引起了极大震动,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的反对,为了自己的衣冠服饰,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导致了长期政局不稳,死伤无数。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不过,为了怀念故国,士大夫阶层一般正月不剃头,让头发稍稍长出来一点儿,表达心中的不满。称之为“思旧”,有思念明朝故国的意思。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种尴尬的习俗,让当舅舅的不适应

后来传到普通民众那里,他们又不识字,口口相传,就成了“死舅”,慢慢传成了“正月剪头死舅舅”。


1935年版《掖县志》里记载道: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遍,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研既久,遂误作“死舅”。


从正常来说,每年前十天,绝大部分人都会进行一次理发,所以在正月里,并没有迫切理发的需求。这一现象又强化了这种说法!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种尴尬的习俗,让当舅舅的不适应

说到底,正月不理发,不过是口口相传的习俗,我们虽然不必信为法条,也却不得不为家庭和睦而有所变通,以免亲戚都没得做。


习俗的产生,都有特定的背景,习惯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风俗会逐渐淡化。


朋友们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舅舅   正月   习俗   掖县   汉族   明朝   口口相传   故国   头发   汉人   俗语   说法   尴尬   民间   民族   剃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