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我要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我曾被压抑,但绝不沉默。

28岁是什么年龄,在现代社会中,这是一个多好的年龄啊!

有的还在象牙塔中继续着书海遨游,有的迈入社会,正意气风发的打拼着,有的可能刚刚才开始着恋爱,对婚姻和未来充满幻想,当然还有的已经结婚甚至生子,但婚姻的琐碎可能才刚刚开始。

但是28岁的弗雷德丽卡,她觉得人生已经快结束了。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弗雷德丽卡是小说《巴别塔》中的主人公,在老公和他两个妹妹眼中,她应该知足了。

美丽的乡村、富足的生活、可爱的孩子,更有一个虽四处飘荡却事业有成的老公,她只要相夫教子,安安稳稳的生活就成了。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弗雷德丽卡一度以为生活就是如此,虽然苦闷,但这是不是命运如此安排的呢?

直到休·平克的偶然到来,打破了宁静,抗争的一切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哪位小说家能够写尽独立女性的困境与觉醒,应该是属于A.S.拜厄特。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巴别塔》是拜厄特成长四部曲的第三部,四部曲包括《花园中的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

四部曲有所关联,又独立成篇,但通过这四部曲也让A.S.拜厄特在英文小说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同有媒体评价她及这部作品:她创作的情节如侦探小说般扣人心弦,而她的文字的质感--贯穿始终的象征与隐喻,感官色彩浓厚的语言,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戏谑--让这部作品非同凡响。


A·S·拜厄特自从在1964年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之后,一笔耕不辍,而她对于女性世界和家庭伦理一直非常关注。

受到D·H·劳伦斯的启发,A·S·拜厄特开始了自己的女性觉醒四部曲的创作。


四部曲讲述了弗雷德利卡·波特的一生,她的一生也是许多女性内心深处隐藏的那种即可怕又无奈的景象:简单的家庭生活与广阔天地无限遨游的强烈对比。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但是这种逃离与被锁在厨房相比,哪一种更能让人心安呢,是个人的乌托邦还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虽然是四部曲,但是这一切可以在《巴别塔》找到答案。


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

曾经的弗雷德利卡机智雄辩,在与朋友的高谈阔论中指点江山,激荡文字,她是如此的骄傲笃定,以一种充满着朝气和野心面对这个世界。

但是,她又有所怀疑,特别是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幻想纠缠着她,所以当她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奈杰尔。


在“英国式”的乡村中,弗雷德利卡被奈杰尔雪藏了,在这里她变得沉寂起来,乡村美景的风景对自己的儿子利奥虽然是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但对于弗雷德利卡来说却是一个牢笼。

只是她还有所摇摆,并不是很确定。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直到遇到休·平克之时,他对她说:我最后一次见到你时,你光焰逼人、气势如虹,要成为伦敦国王学院第一位获得学术奖项的女性,要开自己的电视节目,还要写一些新形态的文章………。

只是,现在的弗雷德利卡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唯独不是曾经的自己。


弗雷德利卡爱奈杰尔,和爱他的身体一样,所以当休的到来打破了平静之后,她试图说服他,让她可如同他一样,可以出去再看看世界,哪怕是和他一同去看。

不过奈杰尔拒绝了,他可以想外出就外出,不用做任何通知。

离家数周、数月不用解释任何事,同时,当他想回来时,“他回来了,一如往常,从不通知。”

直到他把一把斧头扔向了弗雷德利卡,试图阻止她“任性”的逃离时,弗雷德利卡要当一名出走的娜拉了。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从此,广阔的世界慢慢在弗雷德利卡的眼前展开。


娜拉出走之后,是不是再现王子与公主那样的童话故事,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实永远不会如此,因为一个人告别过去的“塔”和围城,当冲破一切时,呈现在面前可不仅仅是童话故事。

生活不是童话,生活只是生活本身。

命运总是骤然降临,出其不意地在后脑勺给你一击。

所以,对于弗雷德利卡来说,她要逃的东西和融入的世界一样,也会有无奈和敌意,那就要看她如何正视并以自己的方式面对。


所以,在A·S·拜厄特的《巴别塔》中,厚实的文字,当然还有更厚实的纸张中,真正离开丈夫和乡村生活只占了很少的篇幅,而更多的则是逃离之后的现实问题。

正如本书中穿插的乱言塔的故事一样,永远没有乌托邦式幻想,童话故事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现实而已。

《巴别塔》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迈入围城后如何逃

这一点同A·S·拜厄特一直坚持的理念有关,她曾经说过:我不相信人类本质上是好的,所以我认为所有乌托邦运动都注定要失败,但我仍对它们着迷。

所以,在书中我们看到偶然之间流露出的悲观情绪:我们无比憧憬又极力美化的地方,也许是我们将要逃离的地方。


世界的残酷和生活的抗争和无忧无虑的乡村相比,后者安全平淡却无趣如同一潭死水,而前者才充满着生活的乐趣所在,痛并快乐着。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一位培训老师说自己的经历并不是狂言乱语。

曾经的他移民国外,想着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了,在某国一个地方过着夕阳西下的生活,安静而平淡,然而他却感觉到无比害怕,最终回到国外继续奋斗,因为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所在。

对于弗雷德利卡来说,这就是生活本身,逃离围城之后只能继续往前走。

罗曼罗兰说的: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推荐阅读:

《人间逍遥客》:面对生命的残酷与冷漠,唯有逍遥面对和自救

一本关于衰老和死亡的书,11个故事却说完了许多人一生的波澜

柏杨《中国人史纲》的温度,看老爷子对历史的吐槽充满了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围城   劳伦斯   乌托邦   婚姻   厚实   童话故事   乡村   乐趣   现实   幻想   文字   地方   女性   世界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