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11月29日上映的《利刃出鞘》目前豆瓣评分8.3分,不考虑上半年在国内上映的《调音师》的话(《调音师》2018年就在印度上映了),《利刃出鞘》可以说是今年最好的一部悬疑片了。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这部评价超过93%的悬疑片的《利刃出鞘》究竟好在哪?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又在哪些剧情上有争议?下面本文就将带您一一探究。(剧透前会有提醒,请放心阅读)

一、影片亮点

在雪夜看来,《利刃出鞘》有五大亮点。

1. 出人意料的反转

电影看似给观众提供了超过电影中侦探获得的信息量,实则是为了误导上帝视角的观众,影片存在多处反转(为防剧透,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2. 开放式的开头

电影的结局是明确的,但哈兰死亡事件的源头却是开放式的。关于哈兰自杀的原因,观众已经形成了至少三种解读。

《利刃出鞘》真真正正地让我们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3. 最佳群戏

《利刃出鞘》已经获得了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群戏,影片中有多场老戏骨在同一场景中互相飙戏,演出了每个角色心思各异,让观众直呼过瘾。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4. 引发观众的思考

《利刃出鞘》通过展现斯隆比家族围绕遗产争夺展开的博弈,通过不同角色的行为,进一步引发观众对于真相、对于金钱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5. 背后的政治隐喻

《利刃出鞘》使很多观众大开脑洞,看到了关于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或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政治隐喻,让人感觉细思恐极。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二、角色介绍

《利刃出鞘》的人物数量可谓众多,光是有官方角色海报的就达11人。雪夜在最开始一刷的时候,就有点脸盲,弄不清楚谁是谁。

因此,本文就先从梳理人物关系开始,以方便读者辨识。

1. 大家长哈兰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本片即是围绕斯隆比家族的掌权人,亿万富翁、著名悬疑小说家哈兰·斯隆比的死亡事件展开的。

2. 哈兰的女儿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利用父亲哈兰的投资做出一番事业的女强人。

3. 哈兰的女婿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倒插门还不安分的女婿。

4. 哈兰的外孙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美国队长”在本片中是一名纨绔子弟、花花大少。

5. 哈兰的大儿媳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哈兰的大儿子很早就去世了,大儿媳做网红,没有能为其提供稳定经济来源的事业。

6. 哈兰的孙女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哈兰的孙女是大儿子的女儿,正在上大学。

7. 哈兰的小儿子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经营出版社的没能力的小儿子。

8. 哈兰的孙子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哈兰的孙子是小儿子的儿子,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什么存在感,活在虚拟世界里的键盘侠。

9. 哈兰的小保姆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玛尔塔是哈兰的小保姆,也是哈兰的忘年之交,她的陪伴给了哈兰很多心灵上的慰藉。

玛尔塔有个特点是如果她说谎话的话,就会呕吐。

10. 大侦探布兰科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布兰科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侦探。

11. 没什么用的警探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这个黑人警探在《利刃出鞘》中的作用仅限于交代故事背景以及从普通旁观者的视角看待案件。


剧透分割线,下文涉及严重剧透,建议观影后再继续阅读。


三、三种解读

对于《利刃出鞘》的剧情,看过电影的观众对于电影的结局都是没什么争议的:外孙调换了药并拿走了解药,玛尔塔没有打错药,哈兰是自杀,外孙为继续栽赃嫁祸玛尔塔杀死了管家,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而《利刃出鞘》不同于很多电影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开放式的结局,而是开放式的源头

围绕着“哈兰是否知道玛尔塔没有打错药?”以及“如果知道,哈兰又是何时知道的?”的问题,观众对于《利刃出鞘》的故事源头,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理解。

1. 哈兰不知道玛尔塔没有打错药

这种理解全部基于电影所提供的信息,而没有进行更多的解读。按照“哈兰不知道玛尔塔没有打错药”的设定,《利刃出鞘》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哈兰生日一周前,他决定修改遗嘱,原因是他已经决定不再资助自己的孩子了。他想要让后代们独立,而不是做一辈子寄生虫。

之所以在生日一周前这个时间点修改遗嘱,只是因为他准备在生日会上家里人齐的时候与孩子们一一摊牌。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也反思了自己的一生;后悔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问题,想要弥补自己这一生最大的错误,然后就雷厉风行地修改了遗嘱。

试想,修改遗嘱这件事,在自己已经想明白了,下定决心之后,还需要特意挑选日子吗?择日不如撞日,没准儿哪天老天爷就把自己带走了,到时候如果自己糊涂了,修改遗嘱也不能生效了。

(2)生日会当天,哈兰与自己的几个孩子及外孙发生了矛盾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原因是斯隆比家族的后代几乎都是寄生虫,没有自己独立的事业,要靠哈兰的资本生活。(虽然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她开始也是依靠哈兰的100万美元投资起步的,而她的丈夫是个不折不扣的寄生虫,还出轨。)因此哈兰决定中断自己的投资,让孩子们自立。

之所以选择在生日会上集中说,则是因为事关这种重大改变的决定,当然要同时、集中并且当面告知,人最全的生日会是最佳时间点,并且有从85岁生日开始改变的仪式感。如果分几天、有先后的通知各个孩子,反而不好,引发不必要的猜疑。

而生日会当天,在与外孙的矛盾中,哈兰之所以对外孙说遗产一分钱也不会给他,只是因为外孙是他的后代中最气人的,其他孩子不会这样当面顶撞他。而哈兰说外孙棋艺不如玛尔塔,也只是因为两个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孙是不务正业、挥霍无度、还特别气人的寄生虫,玛尔塔则是勤劳忠诚、还很贴心的善良女孩,两相对比,哈兰觉得自己的孙子真是不争气,要教育他,就像家长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3)和哈兰大吵了一架,得知哈兰的遗产留给了玛尔塔的外孙摔门而出,之后又暗中折返,将哈兰的药和吗啡对调了,想要杀死老爷子,并嫁祸给玛尔塔。

外孙这样做是想利用“slayer rule:如果继承人杀害了被继承人,则不能继承其遗产”,剥夺玛尔塔继承哈兰遗产的权利。

无法改变哈兰意志的外孙,想到并实施了这一歹毒的方法,使自己(家族)能够获得哈兰的遗产。

(4)生日会结束的晚上,哈兰拉着玛尔塔下围棋。像往常一样,哈兰下不过玛尔塔;

然后像往常一样,哈兰耍起了无赖,或者可以说是老顽童在自己唯一亲近的人面前的撒娇,他掀翻了棋盘,这样就不会输了。

掀翻棋盘的同时,哈兰的两瓶药也掉在了地上(治疗药和吗啡)。

(5)因为时候已经不早了,玛尔塔着急给哈兰输药,所以没有看瓶子上的标签,而是凭借直觉选择了装在“吗啡瓶”中的治疗药

两种液体虽然都是无色透明的,但是粘度不同,玛尔塔能够凭直觉区分它们。无他,唯眼熟尔。

注射完治疗药之后,玛尔塔想要再给哈兰打一点吗啡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输的药是“吗啡瓶”中的液体。她不知道药已经被外孙调换过了,所以她以为自己给哈兰输入了100mg的吗啡(10分钟致死),并将这一“事故”告诉了哈兰。

(6)得知自己被输入了过量吗啡的哈兰,并没有惊慌,而是表现出了一个成功人士的镇定。同时,他也不想引起玛尔塔的自责,他觉得玛尔塔输错药是因为“自己打翻了棋盘,弄乱了两瓶药”导致的。因此,他镇定地等着玛尔塔10分钟之内找到解药并给他注射。

在等待玛尔塔找解药的同时,哈兰发挥了他的职业素养。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谋杀方式,询问玛尔塔详情,并将这一知识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供以后写作的时候参考。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7)玛尔塔绝望地告诉哈兰,找不到解药了。

哈兰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怔了一下,但他并没有想解药不见的原因,可能仅仅是玛尔塔的一个失误吧,他现在没时间想这些。因为随后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已经必死无疑了,并且自己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不到10分钟的时间了。

他随即意识到自己心中最在乎的事,就是他为了不给自己的后代们留下遗产,而修改遗嘱让玛尔塔继承自己的全部遗产。如果此时他死于玛尔塔注射的吗啡,玛尔塔就将失去继承他遗产的资格,他的遗产将重新由自己的后代继承,这样他自己的计划就落空了。

这是他这一生最后的、未了的心愿,无论如何他都要实现,哪怕要他自杀,血溅五步。

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哈兰阻止了玛尔塔报警。

(8)哈兰为使玛尔塔摆脱谋杀他的嫌疑,此生最后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职业能力,为玛尔塔设计了两重保险。

一是让自己死于自杀;

二是利用自家别墅的独特结构,为玛尔塔设计不在场证明。

后面实际发生的事也证明,警察在办案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哈兰所在的阁楼的楼道尽头,被一幅画掩盖的暗窗;而是把别墅中会发响的楼梯定为了唯一可以通往阁楼的通道。

再结合哈兰自杀时地面上留下的完整血迹,警察将哈兰定为自杀,死亡时间在玛尔塔离开别墅之后。这样玛尔塔就有了不在场证明,排除了谋杀的嫌疑。

关于所谓的血检的BUG,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a. 哈兰认为自杀的案子就不需要血检了,因此他没有考虑到血检;

b. 哈兰认为即使血检出了吗啡,自己已经为玛尔塔设计出了不在场证明,警察未必能找到证据证明吗啡就是玛尔塔注射的;

c. 哈兰认为,就算警察证明了吗啡是玛尔塔注射的,但是自己致死的原因是自己自杀时颈部的刀伤,也能使玛尔塔脱罪;

d. 如果这样都不能使玛尔塔脱罪,或者说玛尔塔还是因此失去了继承遗产的资格,那哈兰也没办法了。血检,谁能有办法啊?他生命中最后几分钟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人事已尽,剩下只能听天由命了。

e. 哈兰自杀前自己也和玛尔塔说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告诉她的设计可能会有遗漏的地方,他相信这些遗漏的地方玛尔塔都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9)哈兰为了逼迫小护士按照他说的做,也为了能够赶在“吗啡药力发作使其死亡”之前自杀,向玛尔塔嘱咐了最后一句话之后,就决绝的抹脖子自杀了。

雪夜在二刷的时候特意算了一下时间,从玛尔塔给哈兰输药之后到哈兰自杀,镜头加起来的时间大概不到7分钟。

因此,可能是由于不同的人体质不一样,导致在6分多钟的时候注射吗啡之后的身体反应还未在哈兰身上出现;也可能是由于哈兰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了为玛尔塔设计脱罪的计划上,而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又或者是哈兰并不知道注射吗啡之后,在死亡之前,身体应该有反应。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哈兰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没有反应、药并没有注射错;而且他也不敢去这样想,因为如果他没有赶在10分钟之前自杀,万一自己真的因为吗啡药力发作而死,他的计划就全部破产了;而且看玛尔塔慌乱紧张的样子,他相信玛尔塔,相信她真的是输错了药。

由于割颈部动脉的血压高,所以血会喷得比较远,刚好有一滴血溅到了玛尔塔的鞋子上。

(10)玛尔塔按照哈兰的设计,完成了自己的不在场证明

在从窗外爬下来的时候,头昏眼花的老太太(哈兰的母亲)错把玛尔塔当成了自己的曾外孙,并问他怎么又回来了。

(11)后半夜,外孙想要沿着之前换药的路线(也是玛尔塔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路线)折返,取走药包,消除自己换药的证据。

然而家里的狗和他的关系并不好,见到他就一直乱吠,他只得作罢。

(12)女管家在第二天早上,给哈兰送早餐的时候,第一个发现了哈兰自杀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警察到来之后,将哈兰定为了割颈自杀。

得知警察并没有发现哈兰死于吗啡过量,而是定为自杀之后,外孙寄重金请大侦探布兰科前来调查,希望布兰科能查出玛尔塔给哈兰注射了过量的吗啡。

(13)哈兰葬礼的时候,外孙趁着家里“没人”,偷偷返回家中拿哈兰的医药包,未曾想到这一幕刚好被女管家看到了。

女管家猜测外孙有鬼,所以通过在血液中心上班的妹妹,要了一份哈兰尸体的血检报告,但她并不能看懂血检报告的内容。于是她把血检报告寄给了外孙,写到:“我知道是你做的”,并约他见面。如果外孙应约了,就说明外孙真的是有问题。

为了自己的安全起见,管家把血检报告的备份藏在了钟的下面,这是她经常藏大麻的地方。

(14)在哈兰去世一周的悼念活动上,布兰科侦探正式上线,他跟随警探一起来到斯隆比家族的别墅查案,警察再次对斯隆比家族的成员挨个问话,布兰科旁听。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通过推理斯隆比家族成员的口供之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布兰科确认了除了玛尔塔,所有人都在说谎。

他推测出所有人都有作案动机,每个人都有嫌疑。

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哈兰不是自杀的证据。

(15)布兰科调查的第二天,他带着玛尔塔一起寻找证据

之所以选择玛尔塔陪同,是因为她是斯隆比家族中唯一一个有不在场证明的,而且她是唯一一个不会说谎的人。

由于是警方的要求,玛尔塔自然不能拒绝,只得陪同。

为了完成哈兰交代的任务,玛尔塔发挥了她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查案的过程中,一路上假装无辜销毁了很多自己折返的证据。

但布兰科最后还是查出了哈兰阁楼楼道的暗窗,并发现了在哈兰死亡那天的雨夜,有人曾通过这个暗窗来到哈兰房间的证据。

至此,布兰科已经发觉哈兰的案件不只是简单的自杀案件,这背后一定另有隐情。于是他继续调查。

(16)布兰科带着玛尔塔来到了斯隆比家族宣读哈兰遗嘱的现场,想进一步询问斯隆比家族的成员,并找寻证据。

在宣读遗嘱前,斯隆比家族成员因为外孙没有参加葬礼而吵了一架,外孙挨个问候几位长辈“吃屎”。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随后,律师宣读哈兰在死前一周修改的遗嘱,所有遗产都归玛尔塔继承。

此时除了外孙反常地镇静,并笑了之外;斯隆比家族的其他人都陷入了疯狂,对玛尔塔凶相毕露,利刃出鞘。

外孙此时“英雄救美”,带玛尔塔逃离了混乱。

(17)外孙带玛尔塔去吃东西。

他先是向玛尔塔表达了同情和关心,表示自己和他的立场一致,也很讨厌这些家人。

然后他说希望玛尔塔能说出真相,因为他知道三件事:“

a. 哈兰不会自杀;

b. 玛尔塔说谎话就会吐;

c. 此时玛尔塔吃了很多东西。”

在这样的设计之下,玛尔塔只能说实话。并且玛尔塔现在相当无助,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侦探布兰科正在一步步追查真相,所以玛尔塔此刻选择了相信外孙表达的“善意”。

(18)听到玛尔塔说出实情的外孙,意识到哈兰并没有被玛尔塔注射过量的吗啡,哈兰只是死于自杀。

外孙决定将计就计,他鼓励玛尔塔说:“你已经走到这了,还差最后一步就赢了。”并且他说他会帮助她脱罪,他只想要分一部分钱。

(19)外孙将管家寄给他的血检报告撕下了内容,只留了一个开头,并转寄给了玛尔塔。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并在夜里把血液中心全部烧掉了。因为此时他已经听到玛尔塔自己招供了,那他只要把能够证明玛尔塔清白的血检记录全部毁掉,就可以向警方举报玛尔塔,坐实她打错吗啡致哈兰自杀的罪责了。

(20)女管家和外孙见面。

见到外孙赴约的女管家,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果然是你……”但她还没来得及告诉外孙她还有备份的证据,就被外孙弄晕了,并被注射了吗啡,剂量控制在濒死但不致立刻死亡的状态。

外孙把玛尔塔的医药包留在了女管家身旁,打算栽赃嫁祸给玛尔塔。

(21)与此同时,侦探布兰科还在查案,他非常耐心的和目击证人老太太谈话。

最终老奶奶告诉侦探,她看到了外孙从墙上爬下来。

(22)玛尔塔收到了血检报告,并且上面写着“我知道是你做的”,就非常惊慌,她怕自己“失手杀了哈兰”的事被别人发现,这样就会连累偷渡来美国的家人。

她打电话给外孙,外孙带她去血液中心“查找证据”,结果发现血液中心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外孙提醒玛尔塔看消息,这条消息是外孙之前匿名发给玛尔塔的,里面写我知道是你做的,要求玛尔塔上午10点到女管家遇害的那个房子见面,这样就可以把女管家遇害嫁祸给玛尔塔。

(23)随后二人的行踪被已先一步赶到现场的警察和侦探发现了。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这之后上演了一出有些滑稽的追逐戏,玛尔塔开车逃跑,警车在后面追。

(24)暂时躲过警车的玛尔塔在一个巷子停了下来,外孙安慰她说不要怕,无论对方提出什么要求,她只管答应,只要能拿回血检报告就行。

这时侦探突然敲打了他们的车,然后玛尔塔惊讶地发现警察追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为了逮捕外孙。

(25)玛尔塔载着侦探回警局,快到10点的时候,她假装有事,将车停在了路边,独自到约定地点赴约。(下面这段挺吓人的)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赴约的玛尔塔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女管家,女管家最后说了一句:“hugh did it”(hugh是女管家对外孙的称呼)。

但由于女管家的发音不清,以及玛尔塔的心虚、慌乱、紧张,她听成了“you did it”(你做的)。因此,在她看来,女管家知道了自己给哈兰注射了“吗啡”,并且她手上还有证据。

面对濒死的女管家,犹豫片刻之后,人命关天,玛尔塔不再顾忌自己可能因杀人获罪,而是选择对女管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拨打了急救电话。

(26)在路边车中等着玛尔塔的侦探,此时心情非常不错,一边听歌一边放声高歌。他此刻可能觉得,自己即将再一次侦破一起大案了,只要带着玛尔塔回警察局再和外孙问话就能找到真相了。

急救车赶到,侦探和玛尔塔陪同女管家来到了医院。

玛尔塔内心感到不安,向侦探坦白了所有情况,同时侦探告诉她,外孙也已经把玛尔塔的话都告诉警方了,他并没有替她承担罪责。

(27)玛尔塔和侦探回到了斯隆比家族的别墅,她准备向斯隆比家族的成员坦白一切,放弃继承遗产。

在宣布这一切之前,玛尔塔想到了女管家藏大麻的钟,并在这里找到了血检报告的副本,交给了侦探。

玛尔塔调侃布兰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侦探,布兰科则同样调侃她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杀人犯。

(28)正当玛尔塔在斯隆比家族的众人面前,要说出她所认为的真相的时候,侦探突然发现血检报告中根本没有吗啡,也就是说玛尔塔是无罪的。侦探由此想通了一切。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侦探阻止了玛尔塔,把她带到大厅,并和外孙对质,描述了他所犯下的罪行及手法。

外孙并不肯屈服,他说你们没有证据。

(29)这时医院那边来了电话,告诉玛尔塔女管家经抢救无效,死亡了。

但玛尔塔却对外孙说女管家醒过来了,可以作证指出他的罪行。

外孙此时依然抱有幻想,而且很嚣张,说就算女管家能作证,也不能给他定重罪,无论是哈兰的案子,还是女管家的事,都只能定他为杀人未遂而已。

听到外孙说完这样的话,玛尔塔吐了他一脸。因为女管家已经死了,玛尔塔故意说了谎,而刚才外孙说的话就是他谋杀了女管家的证据。警察也表示,刚才这段话录了音。

外孙发现自己被玛尔塔这么一个女佣设计了,不知是由于屈辱、不甘还是愤怒,亦或是几者的结合,外孙拔刀刺向玛尔塔。结果发现手中的刀只是一把伸缩的刀,无法杀人。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30)案子真相大白,哈兰死于自杀,玛尔塔合法继承遗产,失去房产的斯隆比家族成员在别墅外与阳台上的玛尔塔对望……

2. 哈兰知道玛尔塔没有打错药,并且是在玛尔塔发现解药不见的时候知道的。

这种理解则是基于哈兰心思缜密,能够推断出解药不见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为之,并由此推出这是唯一知道遗产归玛尔塔所有的外孙干的。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因此,哈兰推理出两次对调的情况下,自己相当于没有被打错药。但他还是决绝的选择了自杀,是想用自己的死亡来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并借此教育自己的外孙。

按照“哈兰在玛尔塔发现解药不见的时候知道自己没有被打错药”的设定,《利刃出鞘》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6)与第1种剧情解读相同。

(7)玛尔塔绝望地告诉哈兰,解药不见了。

哈兰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怔了一下,随即他意识到解药应当是外孙偷走的,并且调换了药物,目的就是要害死他并嫁祸给玛尔塔;后面哈兰的身体没有药物反应,也使他更加确认了这个想法。

明白了幕后一切的哈兰,决定自杀,原因是:

a. 为了让玛尔塔就此继承他的遗产,让自己的后代能够立刻独立;

b. 用自己的自杀完成对外孙的教育。如果自己死于自杀,外孙的计划就会破产,那么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而是会想办法让警方继续调查。而最终,警方会查出血检中没有吗啡,玛尔塔并没有责任,真正想要害自己的人是外孙,重病还需猛药医,哈兰希望通过外孙“谋杀未遂”这个事来用自己的生命教育外孙。

c. 活了85岁了,荣誉、钱财、地位自己都已经获得了,他此生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子女教育上的问题,他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让子女能够独立;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顽劣,现在再怎样教育都是不管用的,唯有切断向他们提供营养的“脐带”,并且用自杀这样决绝的方式,才能够震撼他们,教育他们。

哈兰继续演戏,假装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没有被注射错药物。

使玛尔塔误认为是她注射错了药物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利用玛尔塔的善良对抗外孙的阴谋,并借此引出事件的真相,达到教育外孙的目的。

在短暂的思考之后,哈兰阻止了玛尔塔报警。

(8)哈兰为了引出幕后的外孙,要让玛尔塔误认为是她害死了他,这样才能演的真。并且哈兰此生最后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职业特长,为玛尔塔设计了两重保险洗脱嫌疑。

一是让自己死于自杀;

二是利用自家别墅的独特结构,为玛尔塔设计不在场证明。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由玛尔塔的无罪,引诱外孙上钩;而最终,玛尔塔由于不能说谎的漏洞,会被警方查出破绽,说出自己“注射了错的药物”;但血检又能够证明玛尔塔没有注射错药物,由此警方可以查出有人调换了药物,然后查出外孙的“杀人未遂”。

只是哈兰没有预料到女管家会查到外孙谋害自己,以及后面外孙会杀害女管家,惹上了真正的人命官司。

(9)哈兰为了逼迫玛尔塔按照他说的做,避免自己没有被注射错药物的事情被玛尔塔发现,必须抢在注射后的10分钟之内自杀。

在哈兰自杀时,由于割颈部动脉的血压高,所以血会喷得比较远,刚好有一滴血溅到了玛尔塔的鞋子上。

(10)—(30)与第1种剧情解读相同。

3. 哈兰知道玛尔塔没有打错药,并且发生的这一切都在他的谋划之中。

(1)哈兰生日一周前,他决定以死为谏,教育子女,补上自己人生中缺失的那一页,补上子女教育缺的那一课,并设计了一出在生日当天自杀的大戏。

他提前修改了遗嘱,把遗产都给玛尔塔,借此让后代们独立。

(2)在生日会当天,哈兰故意与自己的几个孩子及外孙发生了矛盾。

这次集中发生矛盾,是他临死前对孩子们最后的教育;这之后,他将不留遗憾的自杀。

在哈兰的计划中,外孙是最特别的,因为他是最需要教育的,他也是最有可能成为凶手的人。

哈兰利用了这一点,并故意与外孙发生争吵,故意将遗产归玛尔塔的消息透露给外孙,以此引诱外孙按照他设计的方法来调换他的药物。

(3)和哈兰大吵了一架,得知哈兰的遗产留给了玛尔塔的外孙摔门而出,之后又暗中折返,将哈兰的药和吗啡对调了,想要杀死老爷子,并嫁祸给玛尔塔。

(4)生日会结束的晚上,哈兰拉着玛尔塔下围棋。像往常一样,哈兰下不过玛尔塔。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然后像往常一样,哈兰耍起了无赖,只是他此次掀翻棋盘的行为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让两瓶药掉在地上,让玛尔塔在慌乱中不能通过看标签、而是凭直觉选择正确的药物。

使玛尔塔摆脱杀人的嫌疑。

(5)因为时候已经不早了,玛尔塔着急给哈兰输药,所以没有看瓶子上的标签,而是凭借直觉选择了装在“吗啡瓶”中的治疗药。

两种液体虽然都是无色透明的,但是粘度不同,玛尔塔能够凭直觉区分它们。无他,唯眼熟尔。

注射完治疗药之后,玛尔塔想要再给哈兰打一点吗啡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输的药是“吗啡瓶”中的。不知道药已经被外孙调换的玛尔塔,以为自己给哈兰输入了100mg的吗啡(10分钟致死),并将这一“事故”告诉了哈兰。

(6)一切按照哈兰的计划进行着,因此哈兰不会惊慌,而是表现得很镇定,他从容地等待着玛尔塔寻找那瓶注定找不到的解药。

在等待玛尔塔找解药的同时,哈兰继续表演,假装自己并不知道这样的杀人方法,询问着玛尔塔,并在本子上记录。

(7)玛尔塔绝望地告诉哈兰,解药不见了。

哈兰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假装怔了一下,假装自己并不知道实情。

并在故意等待片刻之后,哈兰阻止了玛尔塔报警。

(8)—(9)与第2种剧情解读相同。

(10)—(30)与第1种剧情解读相同。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以上三种不同的剧情解读,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收获

第一种剧情解读,哈兰死于一个误会,告诉我们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希望,只要坚持不放弃,生活就可能在我们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希望;

第二种剧情解读,哈兰是由于外孙的谋害,临时决定自杀。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你如何设计陷害别人,别人也会同样设计线害你,甚至亲人之间也会这样;

第三种剧情解读,哈兰是整个事件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他策划了在自己85岁生日那天的自杀。这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城府很深、心思缜密,却又为了家族后代甘愿自我牺牲的老者,可谓用心良苦。

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今年最佳悬疑片值得三刷

雪夜个人倾向于第一种解读,因为电影表现了哈兰下棋下不过玛尔塔,哈兰下棋时是想要赢,而善良的玛尔塔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胜负欲,她只是想把棋子摆的漂亮,使自己的人生能活的美。最终,哈兰的设计、外孙的算计都输给了玛尔塔善良的本性,这样的理解可能更符合电影想传达的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部电影,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看到的也会不一样。

就好比同样一朵玫瑰花,在有钱人眼中就是烘托浪漫气氛的道具;在没钱的人眼里就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而在对玫瑰花过敏的人看来,则是唯恐躲之不及的过敏原。

同样的道理,对于一部电影,我们不应该要求其他人与自己的看法一致,

理解其他人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背后的原因可能会更有意义。

那么,你认为《利刃出鞘》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是一场意外,临时布局,还是精心设计?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您的完整阅读,影评首发于公众号【雪夜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斯隆   女管家   吗啡   外孙   利刃   遗嘱   后代   解药   侦探   遗产   证据   布局   药物   精心   观众   意外   家族   生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