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口碑两极分化,到底是美化美国,还是致敬英雄?

昨天《金刚川》首映了,但是不同于《八佰》开话8分+,《金刚川》的豆瓣评分目前仅有6.9分。

不过在我看来,《金刚川》确实因为制作时间短(两个多月)的原因存在诸多不足,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它所传达的精神也是正向的,我打7.5分。

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

三个视角呈现一个立体的故事

在电影上映前,我预测的是《金刚川》可能采用敦刻尔克那种拍摄方法,三个角度交叉叙事,设置悬念、互为补充。

另外,我从演职员表上通过几位主演的角色,预测的三个角度分别是步兵、工兵和高炮兵。

看《金刚川》的时候,我发现这三个角度和我预测的并不一样,而是包括了敌人的视角。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挺惊喜的,毕竟我国拍摄的战争片,从敌方视角讲故事的情况非常少见。

不过除了惊喜之外,我也感觉些许失望,三个视角重复的镜头有些多,不知是怕观众看不懂而故意为之,还是因为镜头不够只能如此。

除了镜头重复让人颇感厌烦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三个视角间设置的悬念不够,这就让人在看第二个视角的时候就已经缺少了期待的感觉。

然而,当我看第三个视角的时候我又感觉到了惊喜,这里是全片的高潮,是最热血、最感人的地方,只因为一个人……

演技炸裂的张译

看完《金刚川》,才明白为什么张译是男一号,而不是吴京,按理说吴京的票房号召力应该会更高一些;还有,为什么说邓超这样的大咖只是特别出演。

《金刚川》口碑两极分化,到底是美化美国,还是致敬英雄?

可以说,整部电影都是靠张译所饰演的张飞撑起来的,如果缺少了这个角色,电影会变得非常平淡。

虽然经过前面两个角度的镜头,我们大致知道故事的走向了,也能预感到张飞的结局。

但当张飞真的进行最后的决战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内心被强烈的冲击到了,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哪怕你知道这是剧情需要的刻意安排,但你仍然不会感觉些许的违和,因为张译的演技实在是太逼真了!从他的身上你仿佛能看到70年前那些英勇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将士们。

正是因为张译出色的表演,最后才使我觉得,影片三个视角的设计是巧妙的,前面铺垫情绪,然后在张译这点燃!

另外,吴京和张译的对手戏也非常有看头,两个人争炮位、让炮弹的情节就有触动到我,当时两个人的眼神、犹豫和沉默就把这两个人多年的战友情全表现出来了。

最后就是邓超的戏份是真少,后面差不多四分之三的时间他都没再出场了,所以连配角都不算,只能写一个特别出演吧。

令人不可思议的人桥

最后人桥那块,我本来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当我查资料的时候,却发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们的工兵战士竟然真会这么干!

比如,甘肃日报的记者徐俊勇今年就曾采访过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王宏贤的事迹:

敌人为了切断我军后勤运输保障线,白天不断派出飞机轰炸桥梁、道路。

“运送物资的大桥和道路全部被敌机炸毁,为了保障战场上物资供应不受影响,我所在的部队决定晚上搭桥保障运输。”

王宏贤说,天黑后,4个连队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抱着树桩的战士很快下水,将树桩竖立起来,其他战士迅速铺上木板,一座座简易桥梁很快被搭建起来。

“通过用战士身体和木桩搭建的桥梁,运送物资整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王宏贤回忆,整个冬天也都在下水搭桥,冰冷的河水刺痛着战士们的双腿,双手双脚被冻裂是常事,但战士们还是将树桩做成的桥墩子抱得稳稳的,确保汽车顺利通过,将物资运达前线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宏贤表现突出,受大站通令嘉奖一次,大站物资奖励一次,连队嘉奖两次,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奖励三等功一次。

我没想到为了保证简陋木桥的稳定性,我们的工兵战士真的会跳下水,牢牢地抱住桥墩子!

英雄的缩影

《金刚川》并不只是讲述志愿军工兵事迹的故事,我们从老高、关磊、张飞、刘浩等角色身上能够看到更多志愿军英雄的缩影!

剧透分割线


1、“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

电影中邓超饰演的老高名叫高福来,是步兵连连长,被上级安排配合工兵连修桥。

正当他在桥上指挥部队的时候,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引爆了,高连长不幸壮烈牺牲。

老高的这个角色应该是在致敬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

《金刚川》口碑两极分化,到底是美化美国,还是致敬英雄?

杨连第,天津市四区北仓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解放战争中,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

同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前线各铁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

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挥连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的弹片击中头部而牺牲。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连”。

2、“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孙明芝

《金刚川》中,张飞和关磊所带领的高炮战士们不怕牺牲、带伤坚持战斗掩护了工兵部队修桥。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孙明芝就是志愿军防空部队的突出代表:

《金刚川》口碑两极分化,到底是美化美国,还是致敬英雄?

孙明芝,山东莱阳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他11次荣立战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任志愿军二十七军二四0团高射机枪连副连长,是志愿军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飞机的第一人,并创造出一个月内击落3架、重创1架的辉煌战绩,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胸前挂上了朝鲜国旗勋章。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孙明芝5次负伤,失去了右眼,成为二等乙级残疾军人。

3、“钢铁战士”蔡金同

张飞被敌机轰掉了半个身子之后,仍然用一根木棍支撑着挪到关班所在的高炮阵地,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继续同敌机作战。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钢铁战士”蔡金同:

1951年11月10日,在阿谷里伏击战中,在小山头担任警戒的战士蔡金同,突然发现一股美军从东面迂回过来,企图截断我伏击小分队的退路。

危急时刻,蔡金同大胆地暴露了自己,孤身一人与迂回之敌展开了激烈战斗。美军多路进攻,蔡金同防不胜防,身上六处负伤,肠子流了出来。

生死关头,英雄的壮举出现了:蔡金同以惊人的毅力,将肠子塞进肚内。

美军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呆了。蔡金同猛然端枪向敌人猛扫,美军抱头鼠窜,我小分队安全转移。

此战,蔡金同毙敌、伤敌14人。战后,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他“钢铁战士”荣誉称号。

4、“一级英雄战斗”全军挂像英模邱少云

李九霄所饰演的刘浩,在面临敌人燃烧弹攻击的情况下,抱住修桥的木材岿然不动;张飞在打完最后一发炮弹后,坦然地坐在炮位上,面对敌人的燃烧弹毫无惧色。

虽然历史上美军在轰炸岩里渡口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使用燃烧弹,但在朝鲜战场上的确有无数志愿军烈士牺牲在这种狠辣的武器之下。

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家喻户晓的:

《金刚川》口碑两极分化,到底是美化美国,还是致敬英雄?

5、“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王合良、薛志高

电影中跟着刘浩的小战士在燃烧弹轰炸后受伤伤了眼,但是仍然坚持修桥、不下火线,这样的英雄事迹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比比皆是,比如“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王合良、薛志高:

《金刚川》口碑两极分化,到底是美化美国,还是致敬英雄?

艺术的创作

《金刚川》并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部电影。

所以它并没有真实的展现某一场战役,而是将众多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事迹改编在了同一个虚构的故事中;

高福来、关磊、张飞、闫瑞、刘浩这些角色也都是虚构的,他们是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集合体。

就像56年前上映的《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一样,我们从这些虚构的角色身上,能够看到志愿军英雄的真实事迹,能够看到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的身影!

至于一些人说《金刚川》美化美国,我认为是无稽之谈。

承认敌人的强大,并不是畏惧敌人,而是战胜敌人的第一步;

能够不畏强敌、战胜强敌,也恰恰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英雄   燃烧弹   敌机   朝鲜   树桩   工兵   志愿军   两极分化   连长   美国   功臣   视角   美军   口碑   战士   敌人   角色   电影   金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