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弱的帝国-清缅战争

说起清缅战争,可能许多人都不熟悉,这是发生在18世纪中叶,乾隆盛世之时的一场清帝国与缅甸王国的边境战争。乾隆爷先后四次发兵征讨,历时7年,耗费白银950万两,最终结局是缅甸重新向清朝纳贡。这次战争也入选了乾隆自称的十全武功之中,但是胜利之下,清朝疲态尽显而满清高层却仍然自我陶醉。

虚弱的帝国-清缅战争

乾隆帝

(二)缅甸的崛起

缅甸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边陲小国,很长时期内都没有真正统一,但是1752年,缅甸贡榜王朝建立了,并横扫东南亚,灭掉了暹罗(今泰国),吞并南掌(今老挝)。可以说贡榜王朝是一个强大的新兴帝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其野心也与日俱增。

虚弱的帝国-清缅战争

满清帝国与贡榜王朝

(三)战争起源

贡榜王朝在吞并清缅边境附近的土司后,开始向清朝境内的土司强制收取贡赋钱粮。部分土司并不服,所以就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军事援助。而当时的清朝仍然在平定准噶尔,无暇顾及南方边陲之事,所以云南的地方官府采用的绥靖政策。这进一步助长了缅甸贡榜王朝的野心。

(四)军事骚扰

在看到云南地方官府的绥靖政策之后,贡榜王朝开始直接侵入云南境内破坏劫掠,乾隆27年至29年(1762年-1764年),缅甸连年入境骚扰,边患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手的地步。

虚弱的帝国-清缅战争

缅甸象兵

(五)第一次出兵

云贵总督刘藻到任后,派兵追剿,但是仅仅擒获5人。刘藻为一介书生,不懂用兵,连战连败,最后缅甸深入云南境内,宣布车里(西双版纳)为缅甸领土,而刘藻竟然谎报军情,以“清兵大捷”上奏,最终乾隆帝得知将其革职。第一次出兵完败。

(六)第二次出兵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乾隆大怒,直接派杨应琚到云南。杨应琚可不简单,他是乾隆器重的封疆大吏,之前担任陕甘总督,可以看出这次出兵乾隆还是比较重视的。战争开始后,缅甸坚壁清野,清军没遇到多少抵抗,于是开始大举进攻。最初清军攻取边境重镇新街,由于新街处于水路要冲,顺流而下可以直达缅甸首都,结果缅甸绕道新街,深入云南境内,前后夹击清军,并且后路铁壁关也被截断,而清军却丝毫不知,最终只得仓皇撤回。值得一提的是,战斗中缅甸军队装备了大量燧发枪,而清军仍然基本使用火绳枪,射速,火力均明显弱于敌方。以楞木战斗为例,清军居高临下与缅军交战四日,却伤亡惨重,急忙求援,援兵到时,战况依然不利,缅军一度逼近清军大营。第二次出兵,清军同样失败。顺便提一句,此时缅甸军队主力仍然在围攻暹罗(今泰国)都城,清军打了半天连敌方主力部队都还没碰上。

(七)第三次出兵

第二次出兵惨败,结果杨应琚还是谎报军情。但是乾隆也不是傻子,屡次大捷为啥最终还退回云南了,一番调查才发现连吃败仗,最终杨应琚被处死,乾隆任命自己的内侄明瑞统领17000名八旗精锐征讨缅甸。这次是动真格了,起初八旗劲旅连战连捷,兵锋直逼重镇新街,结果北路军统帅病死了,但这并没有迟滞清军的进攻。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接任的北路军统帅见瘴气密布,缅军火器先进,清军减员严重,直接将军队撤回了国内,临阵脱逃了。而总指挥明瑞不愧为八旗虎将,继续进攻,居然杀到了距离缅甸都城70里的地方,但最终由于孤军深入,被缅军合围,3万清军全部阵亡,主帅明瑞自缢。很遗憾,第三次出兵仍然是完败,并且几乎全军覆没。

(八)第四次出兵

三次出兵,三次失败。乾隆决定采用水陆并进的方式对缅甸发起猛攻,清军水陆两军顺利会师并进攻老官屯,结果缅军援军到来击败清朝水师,虽然最终清军攻下老官屯,兵锋直指缅甸首都,但是伤亡惨重,后勤出现严重困难,已经处于攻不能攻,守不能守的地步。而缅甸国内也出现了政变,最终双方统帅议和。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议和并没有得到清缅双方领导人的同意,第四次出兵就此收场。

(九)虚弱的帝国

满清虽然此时已经平定准噶尔,疆域达到全胜,但是这次发生在乾隆盛世的一场局部战争却清楚反映了满清王朝的积弊。

第一,从朝廷高层到前线将领,不熟敌情,迷之自信,满脑子天朝上国思想,战略战术上均藐视对手。

第二,后勤困难,劳师远征。

第三,武器装备落后,缅甸作为一个小国,但是进口了大量西方燧发枪,火炮,而清军火器始终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以至于攻势屡屡受挫。

清缅战争后,有清军前线将领向乾隆提出发展火器,结果被乾隆以“骑射乃满洲之根本”而断然否决。这场历时7年的战争,不过是乾隆盛世那最后一点余晖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帝国   准噶尔   暹罗   都城   缅甸   乾隆   军统   战争   王朝   土司   官府   云南   满清   清朝   虚弱   境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