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老舍最善于描写底层人民的面对生活的挣扎,每每读完他的小说,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在心头久久无法散去。

《月牙儿》成书于1953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旧社会的一对底层母女,为了那“只有的一张嘴”而沦为暗娼的故事。

这部小说是老舍仅有的,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却真实地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吃人”社会之下,底层女性所要面临的生存困境。

全书共是43个章节,仅有1.6万字,却深度地刻画了母女两代人,最终都沦为暗娼的无奈和心酸,铸造了一部时代的悲歌。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老舍的这一部《月牙儿》,将母女两代人的人生,打碎了,揉开了,扔到了最卑微的黑暗里。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母亲的挣扎和抗争:

“我”的爸爸病重,把母女俩丢弃在了这个混乱的时代。

生活的最初尚且可以以典当度日,直到母亲把姥姥给她的最后一支银簪,也拿去典当之后,母女俩真的山穷水尽了。

母亲开始以帮人洗衣服过活,每次洗完都被臭袜子熏到吃不下饭,本来白皙的手上起了鱼鳞一样的老皮。

可即使是这样的活,也不是常有的。没有工可做的日子里,母女俩只能忍饥挨饿。

此时的母亲尚且年轻美丽,但母亲的精神却被这种非人的操劳不断摧残着,再看着饥肠辘辘的女儿,狠了狠心决定改嫁。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母亲的两次委身于男人:

饥肠辘辘的肚子是不长耳朵,也不长心的,跟着母亲的花轿进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家,“我”也被迫要叫那个人爸爸,这是母亲对生活的第一次妥协。

继父对母女俩很好,女儿甚至得意去学校读书,可是经过了几年稳定的日子,继父却不辞而别。

被抛弃的母女俩只能再次面对生活的压力,母亲把家里能当的东西都当了,最初还倚在门前等男人回来,后来心死了,开始渐渐做起了暗娼的生意。

日子久了,母亲老了,就开始再次寻求新的出路。因为她的姿色和精力已经不允许她再伺候多个男人了,这时馒头铺的掌柜愿意接纳她,母亲就急着嫁了过去,这是母亲对人生的第二种妥协。

“我”已经大了,不方便跟过去,就只能自己找出路。跳过关于介绍“我”的情节,以为不复相见的母亲,文末再次出现。

那时的母亲已经是十分苍老,馒头店的掌柜偷偷回了老家,没给她留下一个钱。母亲只能辗转的找到女儿,依靠女儿做暗娼的钱过活。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我”的挣扎与抗争:

母亲嫁给了馒头店的掌柜,“我”能为自己想到的办法就是去求校长,校长管了我的两餐,我坚信读过书后,我可以以女性的独立和自尊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

然而学校后来换了校长,胖校长说他无法保证新校长是否会以她的标准待我。我开始以给学生织东西来赚些工钱,但是杯水车薪。我想转头去找妈妈,却不忍给她添麻烦。

此时我仿佛开始理解那个曾经洗过臭袜子的妈妈,那个为了有口饭吃两次嫁人的妈妈,那个为了活着,甘心当暗娼的妈妈。

我开始在饭店当女招待,但却不能像别人那样忍受被当众调戏,卖弄风情,于是只能再次失业,没有工作可做。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我”曾经想依靠男人:

“我”去找校长帮忙的时候,见到了一个青年,校长的侄子免费帮我租了房子,恍惚间让我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找到了依靠。

直到他的老婆找上门来,那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我答应他会离开这个男人,但我并不知道离开他之后要怎样活。

终于为了这张嘴,我走上了妈妈的老路,回到了最初的地方。饥饿是人的本能,我无法抵抗。在生存面前,教育赋予我的一切道德信念,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我”一点点丢了至尊,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变成了一具没有感情的躯壳。

在“我”的世界中,从没有见过满月,总是见到那个斜斜的,充满寒气的月牙,它像极了我那凄凉的命运,也成为了千万底层妇女的代表。

“母亲是爱我的,可贫穷比母爱更有力量。”母女相逢后,身份对调,我要依靠就做暗娼,来养活自己和母亲。小说的最后我被抓进了感化院,进而被送进了监狱。

然而对于我来说,监狱甚至比外面要好,因为现在的外面既没有希望,也不再有母爱。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女人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男人,可是女人寄希望于男人的结局是可悲的,到最后,只能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靠自己曾经所唾弃的职业过活。

母女两代人最终都被迫沦为暗娼,即便如此,也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只是“我”比母亲要有着更多的情感和思想上的挣扎。

母亲最后完全信奉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规则和金钱万能的价值观;而我因为那些知识文化和人格意识上的独立,使我产生了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毁灭的报复。

《月牙儿》到最后也没能为女性生存拨云见日,在感化院中所谓的教育就是“找个人嫁了”,而所谓的的嫁人,不过是男人来花两块钱手续费选女人领走。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小说的最后,“我”宁可选择进监狱,也不愿再回到社会中,去体会那贯穿始终的饥饿感和令人绝望的窒息感。在监狱中,至少不需要考虑下一餐在哪,至少可以保留做人的最后一丝尊严。

至此,为了获得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我”不仅脱下了“生而为人的衣服”,还决然地抛弃了作为人这个个体,本应获得的自由。

-END-

《月牙儿》:寄希望于男人,被迫将“生而为人的衣服”一件件脱下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创出品,抄袭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老舍   暗娼   为人   男人   继父   母女   底层   监狱   馒头   掌柜   校长   衣服   母亲   女儿   妈妈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