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古人常自诩为君子,他们衡量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先秦时期,古人常自诩为君子,他们衡量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与“公子”

在先秦时期,名士辈出。所谓君子本意为“君王之子”,可以大致等同为那个时期的“公子”,公子的本意是指诸侯之子。在先秦时期,这两个名词区别性并不大。后来二者逐渐延伸为那些有着崇高的地位,品德高尚的文人雅士。随着时间的推移,君子一词逐渐趋于“平民化”。成为一种礼貌性的“尊称”。

君子一般要有两个属性,一曰地位,二为品德。比如“战国四公子”。尽管他们其中有些人,被后人诟病,但是在当时,四公子确实可以称为“四君子”,普通人谁养得起三千门客呢?在古代君子最看重的就是名,其次才是利。很多人奔走一生,无非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顺便名垂青史。

那么,“君子”这两个字,现如今应该如何被定义?

笔者认为,君子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为是一个人的修行,有所不为是一个人的底线。说简单点,就是做事有底线,处事有原则。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君子并非只有男性才配拥有,女性一样可以成为君子。这就如同“先生”这个称谓一样,它同样适用于德高望重,品德兼修的女性。建国伊始,毛主席经常称呼宋庆龄为先生,这是一种尊称,更是一种尊重。

想成为君子,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但凡事当如宇宙万物一样,从无到有,求简逐繁。这才符合大道至简的规律,所以君子并非是圣人专属,寻常人经过进阶亦可以称为“君子”。

先秦时期,古人常自诩为君子,他们衡量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不徙语,语必有理

谣言止于智者。 因此,君子应当是非礼勿言,不说空话、套话,还不能讲不契合实际的话。另外,有些话当讲则讲,不当讲则应守口如瓶。就如同那句老话“观棋不语真君子”一样。应讲而没讲,则有失于人;不应讲而讲,则失言于人。

这就告诉我们,要做个君子,必须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皆有意义,所以君子不会白白浪费口舌,也不会图一时口舌之快,君子但凡开口,必定有理有据。但要注意,开口并不一定要把道理占尽,否定对方所说的一切,这样非君子所为。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加调查分析,就开始善加评论,往往被别人当成了枪使;还有些人满口的仁义道德,遇事总是以一副制高点的姿态鸟瞰别人,等轮到自己时却一条也做不到;更有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置社会道德、公序良俗于不顾,此非君子也,亦非厚道人士,此乃小人行径。

先秦时期,古人常自诩为君子,他们衡量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有时候我们经常对那些满嘴“妄言”之人,痛斥以“胡说八道”。实际上“八道”指的是“八正道”,也叫“八圣道”。八道是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它主要论述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而当时那些听不懂佛法,又看不懂佛文的人,把胡人所讲解佛经说成是“胡说八道”。这就是这个词语的由来。

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就要严于律己,从言行出发,不随便发言,更不能肆意妄为,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正道”,八正道,为人一身正气,将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遇事不起邪念,做事光明磊落,走的是阳光大道。

在现实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当我们每做一件事时,都要考虑到事情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所带来的后果。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挺简单的,说得轻巧,做起来难。就像我们衡量一个人冷静,看的不是他平时处理事情能否保持冷静,而是在生气时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一样。

假若,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真的都能做到三思而后行,而不是无脑之下的冲动,,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惨剧”发生。头脑发热,一味蛮干,只图一时痛快,最后伤害了别人,也埋没了自己,当身陷囹圄之时,又后悔莫及,然而世上从没有“后悔药”可买。

先秦时期,古人常自诩为君子,他们衡量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不苛求,求必有义‍‍

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做一名君子并不是要求自己不近财、色、名、利,这样的君子恐怕连圣人都做不到,而是告诉我们,以上四者要通过合规、合法的途径来获得。

子曰:财富和地位,这是每个正常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通过“道”的方式换来的,君子是不会接受的;所谓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会避开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来摆脱,那就不是真正的富贵。君子一生从不会离开“正道”,更不会以恶扬名。人前显赫时这样,穷困潦倒时也是这样。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君子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当然并不是理学所讲的那种“存天理,灭人欲”。

曾有西方学者经指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但是动物却不能。虽然有些绝对,但是不无道理。如果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往往会害人害己,当然这也要取决于自己的欲望大小。这种例子就不用笔者再去给大家赘述了。

需要注意的是,君子追求的“义”并不是兄弟之间的“两肋插刀”,单纯的梁山好汉,而是在凝结在社会属性中的“大义”。所谓大义可以理解为“家国天下”,也就说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大于不顾。这一点需要耐得住利益的考验。

也许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道在当今社会中可以代指法律、公序良俗、道德等各种层面。比如生活中的某些“网红”,为了利益,选择无限的拉低人类的下限。

先秦时期,古人常自诩为君子,他们衡量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是君子就应该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达成自己的抱负或理想,而不是走“小道”。君子即使做错了事,也会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拿“职场”举个例子,有些人在职场中“马屁”拍惯了,几乎可以为自己的上司鞍前马后,过程中极献殷勤,然而到头来仍然是无名小卒一个,笔者想说,紧靠巧舌如簧,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即使有幸上位,也不会长久。公司不像古代的王朝,可以容纳庸臣,公司是要发展的,老板养你是要赚钱的还没听说过哪个老板喜欢用平庸之辈。相比之言,一个对工作热心负责、有能力、有拼劲的员工,将会有更好的职场前景。

其次,君子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随便便,能够以自己恪守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所作所为动,必有其用意,这就是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常常可以审时度势,决定取舍,知其可为,而知其不可为,这就是出世与入世间的谋略。

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需要我们自己做到四个方面“道、义、正、理”。以这四个字作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把准则变成一种习惯。

加一句,有人可能会说,做君子太累了,还不如做个小人。记住两点:第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人总归要往高处走;第二,凡成大事者人,皆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旁人那不以为然的习惯。

欲做事,先做人。君子能广交善缘,小人则被孤立,这个社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有了足够的人脉,何愁事业不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先秦   君子   之子   时期   有所不为   有所为   大义   正道   品德   公子   古人   笔者   冷静   地位   欲望   标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