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都说金厨银卫,对于卫生间来说,设计的是否合理,影响着一家人的生活。

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卫生间结构设计,都秉承着“一家人要整整齐齐”的传统理念:集如厕、洗漱、淋浴三大功能一体。

但是这种不合理的设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造了很多没必要的麻烦:爸爸在上厕所,女儿就不方便去洗手;妈妈在洗澡,儿子就不方便去如厕。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如果碰到前面有人上了大号,整个厕所都臭气熏天,想进去洗个手,也得捏着鼻子……


所以,小户型的卫生间,关键要解决“一人如厕,全家等着”的难题。今天我们就沿着卫浴的发展史,讨论一下如何有效地,把各个功能同时使用起来呢?

卫生间的发展史

浴厕分离,从私密到舒适

你了解过吗?


云泥之别——浴厕分离


据了解,中国人的洗浴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夏禹时的《山海经》就已经有记载洗浴的方法。


后来,进入封建时代,“沐浴”也成为了重大事情前必做的事情,像在祭奠前、朝圣前都需要“戒斋三日,沐浴更衣”,以表示对于先祖或者统治者的尊敬。


与现在洗澡、上厕所、洗脸合一的卫生间不同,古代沐浴是在耳房沐浴,而上厕所则是在花园远处的茅厕进行,两者绝不可能设在同一空间。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等到6世纪平安时代,洗澡这件事从中国传入了日本,最早是跟随佛教传入,僧侣们在祭祀等仪式之前会沐浴。到了江户时代热水澡堂“汤屋”普及,日本普通人才算开始普遍洗澡。

到了 19 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的水管连接到了家家户户,中产阶级的家中多了一间洗澡的地方,家庭浴室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起来。

到了 1968 年以后,这种整体浴室进入了日本普通人家的公寓住宅。中国在1978年以后,商品房兴起之后,浴室+卫生间+盥洗区的这种卫生间也慢慢走进了普通人的家中。


经济实惠——浴厕合一


后来,地产商为了“节约面积”将马桶与浴室合并在一起。人们在购买房子的时候,也就接受了“浴室+马桶间+盥洗区”一体化,这种模式的卫生间布局,成为中国家庭的标配。


其实,中国家庭出现这种布局,还有着三种因素,影响着房屋的设计。第一,受限于空间大小;第二,受限于上下水功能,一栋楼共用一根排水管很难改;三是受限于生活理念,放大卫生间,不还不如放大客厅,宽敞又有面子。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直到90年代,人们的经济条件变好,生活富裕了起来,手头上有了闲钱。面对卫生间一体化带来的问题,也让很多人无法忍受:


  1. 淋浴时花洒喷出的水花溅到马桶盖上,给下一位如厕的人造成不便;
  2. 淋浴完毕,所形成的水蒸气不会一时散去,容易在马桶壁上形成滑垢;
  3. 人多的家庭还容易“堵车”,只要一人洗澡,其他人都无法如厕、洗漱


因此,很多人对居住品质的要求,更上了一层楼,再加上对核心功能思维的转变,卫生间的舒适程度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舒适便捷——浴厕干湿分离


进入21世纪以后,很多家庭开始实行干湿分离,将马桶和洗漱台划为干区,淋浴间划为湿区,更加注重家人相处的舒适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庭,开始实行日本人家的多分离卫生间。卫浴的再一次分离,既是人们想要改变生活方式的趋势,也是人们注重自我感受,在家居生活上的具体体现。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从卫生间一体化,到干湿分离,再到多功能分离,人们对于卫浴的基本思维转变,主要体现在“功能单独设置”上。只要我们将功能拆开单独思考它的布局,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在分离中充分利用,卫生间的各个功能,让每个家人都不用再等厕所中,浪费更多宝贵的时间。


污净分离的重点

卫生间别放马桶,能避免交叉感染

卫生间不止要干湿分离,还要污净分离,首先要做得——将马桶移出去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国内很多地方,都有独立的马桶间,我们去一些高级酒店,会发现很多马桶都是单独分离出来的。再者,挪出去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卫生间的功能使用,有两个早晚高峰: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早晨起床)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晚上入睡)


早晚交集中,最抢手的就是马桶了,那何不把它单独拎出来呢?并且,冲马桶时产生的气溶胶落在每天落在牙刷上……想想都难以把牙刷再塞进嘴里。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相反,单独的马桶间使用起来方便,而且做客卫的时候,也可以只做客用马桶间。这样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也让来家里的客人觉得更舒服。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从行为动线和功能布局上来看,如厕和洗澡并不一定相互关联。所以卫生间也不是非得和浴室挨在一起,分离出去后,可以给它安排更适合的位置。


干湿分离的重点

卫生间不放洗漱台,满足洗手便利性

洗漱台,盥洗区日本人叫做“洗面间”,我们回忆一下在这里产生的行为:洗脸刷牙、日常洗手、清洗小物件等,主要是满足全家人的洗手便利性。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但是,自从一体化以后,洗漱台的便利性,大大减弱,根本没办法发挥功能。举个例子,你在沙发上吃完薯片想洗手,鼓起动力走去卫生间,结果发现里面有人,折回来后就不想洗了。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所以,洗漱台最好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也需要做好灯光布置,有条件可以做双台盆,大台面。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直接放在卫生间门口的过道上是最好的,轻松实现了干湿分离。如果担心不美观或者少了点私密性,可以在洗手台旁边加个玻璃作为隔断。


浴缸不是刚需

极度爱好泡澡,再考虑位置所在

虽然,泡澡是从我们国家传过去的,但发展至今,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泡澡的习惯了,闲置的浴缸很多。所以要考虑好对洗浴区的喜好,喜欢的话,就考虑一下布局,不喜欢不如空出来。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因为洗澡分两种,清洁身体和放松心情,淋浴是清洁,泡澡是放松。日本人很爱泡澡,会把浴室安排在可以通往阳台或者庭院的地方,泡澡这件事更为享受,也更为接地气。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如果非常热爱泡澡,把浴室当作居室的也可以。到时候,你可以将全家最好的视野和位置给泡澡,阳台边上的小房间改成了浴室,浴室的区域改成了工作间。


我装下一套房,卫生间不装洗手台!也不安马桶!才能解决拥挤问题


所以,家里到底要不要多分离,其实没有准确答案。因为人们的需求不一致,只能说这种分离,能保证你生活的品质,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马桶   卫生间   干湿   如厕   日本   洗浴   套房   淋浴   中国   卫浴   浴室   拥挤   布局   厕所   不安   功能   家庭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