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三观不正”的问题剧

电视剧《父母爱情》首播至今已有6年时间,至今仍在各省卫视及其他平台反复重播,其播放量大有碾压《亮剑》和《甄嬛传》之势,其热度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关于该剧的一系列话题与评论依旧持续更新。


这部剧看似无懈可击,甚至还被影视主管部门重点表扬,但它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问题剧”,距离官崽们制订的“封杀”标准仅有一步之遥;之所以将其称之为“问题剧”的“罪状”主要有两条,第一抄袭,第二是其在不经意间宣扬“三观不正”的价值观。


先说抄袭,近几年,关于影视剧作品抄袭的话题在网络上一直炒得沸沸扬扬,但多数都不了了之,仅有《爱情公寓》在被指涉嫌抄袭之后引发了一场骂战,最终也是以导演的一句“致敬”而结束,但抄袭风仍在继续,就比如这部《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三观不正”的问题剧

2001年,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以下简称《激》剧)在地方卫视播出之后迅速窜红,登上了当年报纸娱乐版块的头条,成为了年度话题;该剧的导演大概做梦也想不到,多年之后,《激》剧以抄袭的方式在被蹭热度。


如果看过《激》剧的朋友再看《父母爱情》这部剧,一定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父母爱情》中的大部分情节及人物设置都是仿照《激》剧来设定的,比如说《激》剧中的主人公石光荣,孤儿出身,吃百家饭长大,后来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而《父母爱情》这部剧中,主人公江德福也是一名军人,两者相似度达到90%。


这是人物设定,下面再说剧情设定,在《激》剧中,石光荣在一次舞会中认识了小资产阶级出身的褚琴,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开始死缠烂打,最终使得褚琴在已有男友的情况下迫于父母及组织上的压力与石光荣结婚,而在《父母爱情》中,主人公江德福与安杰的相识到走进婚姻殿堂,也开启了此种方式,这就不能说是相似了,简直就是一模一样,说复制粘贴恐怕都不为过。

《父母爱情》:“三观不正”的问题剧

在《激》剧中,石光荣在全国解放之后衣锦还乡,回老家探亲,报答乡亲们对他的帮助,并许诺有事可以随时找他,于是,老家的乡亲们隔三差五便登门拜访,弄得家里鸡犬不宁,夫妻之间因此争吵不断,石光荣这才不得不有所改变,在《父母爱情》中,自然也有相似的情节,唯一不同的是,主人公江德福似乎并未参与其中,反倒是妹妹江德华啧有烦言,但是那些人却不买她的账,反而出言不逊,直到安杰出面,才最终将问题解决。


可以说,《父母爱情》这部剧的大部分情节与《激》剧严重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故事背景和主人公从事的兵种,《激剧》的故事背景是战火笼罩的东北,《父母爱情》则是解放之后的东南沿海,《激》剧中的主人公石光荣是一名陆军,而《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则是一名海军;也许这是编剧怕抄得太多挨板砖的缘故才略微进行的改动吧。


这是抄袭,下面我们再来说说《父母爱情》宣扬的“三观不正”的价值观。


关于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话题,哪怕是在礼教森严的古代亦是如此;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依然有不少青年男女为了自由恋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一大批讴歌自由恋爱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应运而生,像《梁祝》、《牡丹亭》、《西厢记》等等等等。


遗憾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些本该被埋葬的腐朽观念似乎并未彻底消亡,反倒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以“借尸还魂”的方式对人们施加影响,《父母爱情》就是如此,女主人公安杰所想象的爱情,是一个又高大又英俊的男人,穿着白色的西服,打着红色的领带,在月光下含情脉脉地望着她,说:Miss 安,我爱你;然而,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打破了她玫瑰色的梦,在家人的软硬兼施及江德福单位领导的压力下,她不得不把自己的梦想埋藏在心底,与各方面同自己毫不匹配的大老粗江德福结婚,这不仅仅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产物,更是那个黑白颠倒年代的缩影。

《父母爱情》:“三观不正”的问题剧

另外,安杰的亲人们的种种表现更是令人诟病,尤其是兄长安泰面对江德福时那种谄媚的嘴脸,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趋炎附势和世态炎凉,在他的眼里,亲人之间的血缘在权势面前都不值一提,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哪怕牺牲亲情都在所不惜,他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小人嘴脸”。


再说说促成江、安二人婚姻的关键人物:杨书记,看似是在扮演红娘的角色,但是其嘴脸却丑恶无比,运用手中的权力来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其市侩秉性已暴露无疑,说到底,就是流氓对精英的一种羞辱;因为在她看来,你安杰是接受在教育的,必须听我的。


不妨做一下分析,安杰毫无疑问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属于精英阶层;而杨老师则是两盲阶层(文盲加流氓)的代言人,后者一旦变得强大,一切都彻底反转,于是就上演了各种倒行逆施的丑剧,杨老师就是如此,在整个过程中,她毫无底线,甚至已经严重违背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规则,但因其大权在握,旁观者只能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父母爱情》如果从剧情设置、节奏、画面、演员表演及制作技术这几个角度看,绝对称得上是精品,但是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角度来看,却毫无任何美感,它之所以大受追捧,完全是近年来影视作品质量严重下滑的产物,有种“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味道,放眼今日中国,大众的艺术趣味、精神境界日趋低下,排斥严肃文化,追捧低劣作品乃至糟粕;一些编导顺势开历史倒车,将已经扫入历史垃圾堆的陈腐观念找回来,奉为至宝,以传播道德绑架、厚颜无耻为能事。这样一部奇葩剧,却成为观众的宠儿,真可谓是廉耻丧尽。


《父母爱情》之所以大火特火,除了所谓的“内容充实不狗血、剧情贴近生活、人物性格鲜明”以外,主要还是由于道德滑坡所导致的欣赏水平低下的结果,编导的本意是想通过这部剧来教化一下观众,却画虎不成反类犬;简言之,《父母爱情》就是一部失败的电视剧,如同一个特级厨师在忙活半天之后最终烹饪了一道砸锅的菜一样,实在是令人遗憾,甚至可以说,这不是整部作品的失败,也不是编导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中国影视产业的失败,我们的影视从业者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不正   西厢记   父母   敢怒不敢言   爱情   编导   嘴脸   剧中   主人公   情节   剧情   婚姻   话题   方式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