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社保入税在即!选对方法,企业可“合法”降低社保成本

职工社保入税在即!选对方法,企业可“合法”降低社保成本

多地宣布城镇职工社保费暂缓移交税务机关征收,让企业“松了一口气”。


但是,职工社保入税仍是“大势所趋”,企业应该早做准备,积极应对!


那么,企业如何缓解职工社保入税的压力?这里强烈建议试一试灵活用工


职工社保入税,企业患上“焦虑症”


2018年7月,《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求,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虽然只是变了一个“收钱”的部门,但这项改革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人力成本。


一旦职工社保入税,意味着企业要同时基于工资总额和全体员工总数去缴纳社保。


这是一颗“重磅炸弹”,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过去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并未合规缴费,例如:


不缴费,与职工签订“放弃社保协议”;


少缴费,不按职工实际工资足额缴纳,选择“最低缴费基数”等。


与社保部门相比,税务部门稽查能力更强,中小企业不再有社保回避空间。


不少企业也表示,如果按政策合规缴纳社保,企业成本将会上升25%—40%。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缓解企业负担增加的恐慌,部分省市宣布职工社保暂缓移交税务部门。


一些企业竟理解成:“职工社保入税暂停了”,非也!


根据《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其他险种缴费,原则上暂按现行征收体制继续征收,稳定缴费方式,“成熟一省、移交一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保费和城乡居民社保费征管职责如期划转。


这为职工社保入税政策的实施指明的方向——“成熟一省、移交一省”!


目前,青海、黑龙江、河北等省份已由税务部门实际征管职工社保费,不排除其他省份会陆续跟进,毕竟社保入税是“大势所趋”。


企业社保减负,灵活用工是“新招”


众所周知,用人单位不给员工缴纳社保属违法行为,即使员工“自愿放弃”也属违法,一旦遭举报、被查处,往往得不偿失。


那么,有没有“合法”降低社保成本的方法?


“灵活用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人员管理,从而节省企业运营及人力成本。


我们熟悉的“灵活用工”模式有: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业务外包、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平台用工等。


例如:劳务外包的社保缴纳责任由承揽单位承担;平台用工可以不缴纳社保等。


职工社保入税在即!选对方法,企业可“合法”降低社保成本


据了解,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网易等众多企业都有采取灵活用工模式。


事实上,采用灵活用工,除了对企业有好处,对个人也有好处,例如:“工作时间有弹性”。


目前,进入职场的“Z世代”以“95后”为主,他们在职场求职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时间自由等。


另外,在校大学生、退休职工、家庭主妇等也能在灵活用工市场找到一席之地,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上岗,用业余时间,获得更多收入。


灵活用工社保,可“自己”参保解决


由于“灵活用工”不能像全职员工一样参加社保,给个人保障带来隐患,因此,零工人群特别是自由职业者,对于社保问题更为关注


提醒:不管你是个体工商户,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等。


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一般缴费比例为20%,缴费基数可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选择。


可按月缴纳,也可按年缴纳,费用一般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综合选择参保档次。


针对“4050”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社保缴费困难人群,多地还出台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有需要的参保人可以向当地的社保局咨询一下,申领条件及补贴标准。


职工社保入税在即!选对方法,企业可“合法”降低社保成本


除了职工社保,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这两个险种,按年缴费,费用比较低。


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例,一般个人缴费标准为250元,具体标准可向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保征收部门咨询。


来源:51个税管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社保   职工   成本   零工   企业   保险费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外包   劳务   税务   灵活   员工   部门   人员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