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理化通俗演义》――电压的发现


读《数理化通俗演义》――电压的发现

20210426读《数理化通俗演义》,电压的发现。伏打(1745――1827年)。他从小聪慧好学尤爱钻研刚刚露头的电学。

他将一个金属锌环放在一个铜环上,再用一块浸透盐水的纸或呢绒环压上,再放上锌环、铜环,如此重复下去,十次、二十次、三十次叠成一个柱状,便产生了明显的电流,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伏打电堆”或“伏打柱”这柱叠的越高,电流就越强。伏打经过实验创立了一个了不起的电位差理论。

不同金属接触,表面就会出现异性电荷,也就是说有电压。只要有了电位差,电势差,即电压,就会有电流。

这样人们对电的认识一下子就跳出了静电的领域,就不再是摩擦皮毛上的电,雷雨中的电,莱顿瓶里的电,也不只是动物身上的电,而是能控制流动的电。伏打电堆也就成了最早的电池、电流发生器。人们为了纪念伏打,便以他的名字“伏”来做电压的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数理化   柱状   电压   电势差   铜环   莱顿   电位差   呢绒   电学   电荷   露头   盐水   发生器   演义   电流   通俗   金属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