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小故事(一)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杖,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和蔺相如,蔺相如多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非常不服,认为自己是大将军,有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会能言巧辩,并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说了这件事,,对廉颇多次避让,为了国家的安危,把个人恩怨放到一边。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非常惭愧,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因此两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

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小故事(一)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头头是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认为儿子只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王听信谣言,以为秦军最怕赵括,不顾廉颇蔺相如众人反对,命赵括为将。赵括在战场上用书上所学理论和秦军对战,丝毫不懂变通,中了秦军埋伏,损失四十万将士。赵国元气大伤,不就被秦灭国。

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小故事(一)

纸上谈兵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是指赵武灵王为了国家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

出自《战国策·赵策二》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衰弱,和大国之间的战争多数落败,就连周边的小国也经常来犯,他决心变革图强。赵国军队的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沉重,行动不便。武灵王见胡人身穿短袖便服,骑战马,行动灵敏,去如绝弦,想向胡人学习骑射。因此武灵王在军中实行改革,发展骑兵,改良军事装备,很快,赵国总有了一支强大骑兵,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小故事(一)

胡服骑射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打算在期门下挑二十人前往,挑来挑去还少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经过一番辩论说服了平原君同意带他去楚国。到达楚国后,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一上午都没有结果。于是毛遂手持宝剑,上前与楚王辩论,极力说服楚、赵联合抗秦。毛遂的一番话,说的楚王心悦诚服,答应出兵救赵,为国家立下功劳。回国后,平原君待他为上宾,感慨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春秋战国时的成语小故事(一)

毛遂自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胡人   秦国   楚国   史记   负荆请罪   楚王   毛遂自荐   纸上谈兵   列传   春秋战国   骑兵   功劳   平原   比喻   成语   强大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