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作者 | 三点水

编辑 | 智旻

豆瓣4.5分,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作为2021年第一部上星的古装剧,《风起霓裳》即将在争议中迎来大结局。

古力娜扎和许魏洲两大流量主演,《陈情令》导演陈家霖执导,背靠百万余字的《大唐明月》IP,《风起霓裳》一开始很受原著粉期待。

“那翠幕四围、歌舞喧天的地方,出入的多是帷帽遮面的豪门贵女;那屏风半掩、案几低沉的所在,落座的是佩剑出游的文人士子,对着呼呼北风喝酒吟诗作陶醉状……”

勾栏瓦肆,鲜衣怒马,诗酒繁华……小说全六册,作者蓝云舒不仅耗费大量笔墨描写贞观年间的权谋宫斗和文化变迁,还详尽地描绘了唐朝市井的生活细节,比如唐代人如何买衣服、做生意。

这些写实向的内容,都是小说吸粉的不二利器,再加上“大ip+偶像明星”的效应,市场不买账的可能性很小。

然而,《风起霓裳》播出不久,豆瓣评分便一路低走,截至2月23日已经降至4.5分。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一边是黄金档热播,一边是评分走低,《风起霓裳》的“两极化”评价引发了网友热议。打一星的网友认为“剧情漏洞多”“编剧集毕生之力终于把小说毁了”“我估计演员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而打五星的网友则集体称赞服化道所呈现出的美感。

充满矛盾感的纠纷才刚刚开始。当许魏洲扮演的裴行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间“握住”了娜扎扮演的琉璃的胸部时,部分观众涌出了不适感,认为剧组或者男方不尊重女演员。对此,娜扎的回应也冲上了热搜第一,“心里是脏的,看什么都是脏的。”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由于观众对剧情过于不满,编剧和原著作者之间开始暗火蔓延,互相推诿。1月28日,原著作者蓝云舒在微博上回复网友有关剧本改编的问题:“现在收视率和热议度都这么高,是这个剧总编剧的功劳。”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总编剧梅英菊则在私信中回应网友的改编质疑:“你们说的屎一样的大纲还真不是我写的,是小说作者写的,魔改故事的初衷也不是我。”

作为一部“魔改”嫌疑较大的作品,《风起霓裳》背后的故事,似乎比剧集本身更“精彩”。


“魔改”危机初现


一名清华美院染织系的女大学生,一朝穿越,竟成了唐高宗年间库狄家的嫡长女琉璃。

她万万没想到,琉璃身世悲惨,母亲过世后,不仅没有父兄撑腰,甚至还要受到继母继妹的排挤。但拥有现代人灵魂的琉璃怎么甘于走苦情路线?于是,她利用自己精湛的画功,一路从市井奋斗到了朝堂,携手文武兼备的裴行俭通往西域,亲眼目睹了盛唐的万千气象。

不同于其它唐朝故事,《大唐明月》除了讲权谋斗争外,还进行了大量的市井和制衣的细节描写,画风写实。小到老百姓的生活,比如琉璃到舅妈家吃的烤羊、蒸羊还有古楼子(一种夹着羊肉的大饼);大到时代背景,比如佛教文化的兴盛、唐高宗到武周期间的政治背景,都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朝代。

2014年-2016年间的古装市场一派繁荣,《古剑奇谭》《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琅琊榜》等古装剧多为爆款,其数量也在2016年达到了顶峰。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6年4月和5月古装备案数均为29部,达到了2014年至2018年的顶峰。

2016年,《风起霓裳》进行电视剧备案制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唐明月》的改编显然是“顺势而为”,其中的穿越、宫斗、大女主元素在彼时完全是热门元素。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只是市场变幻无常,风向标转变得很快,上一秒风头正盛的题材,下一秒就可能遇冷。近年来,相关政策对穿越和宫斗的限制越来越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庆余年》等包含穿越元素的剧集,都选择合理隐化了这方面的表达。

因此,《大唐明月》剧本改编需要跨过的第一道关卡是:将穿越的内容合理化。

小说一开始,琉璃就是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她用现代人的思维和上帝视角,去处理家宅、市井、宫廷之间的事情。对这样一以贯之的穿越内容进行修改,相当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意味着,找到合适的内容来替代穿越部分尤为重要。

《风起霓裳》最终的呈现,是从女主小时候开始讲起,为她设定了一系列恩怨纠纷。与小说不同,在新添加的剧情中,小琉璃背负着杀母之仇,在机缘巧合下与裴行俭结缘,同时也引出整部剧的关键出场人物,如反派卓锦娘、重要配角人物武媚娘等。

这样的叙事方式引发了第一波争论。剧集刚播出,就有网友用“魔改”来形容。粉丝并没有追究消失的“穿越”要素,也对男女主幼年时期空穴来风的剧情持保留意见,但却对卓锦娘陷害琉璃之母的手法不敢苟同。

卓锦娘作为尚服局小小的女官,一出场便自带反派金手指。她不仅能够夺得领导的信任,同时能够威胁到在宫中功成身退的师父,并在李世民面前耍心机瞒天过海。

看似流畅的剧情,却经不住网友的推敲。

“卓锦娘那个证词荒唐到我直接笑出声,李世民居然还信了,2021年了,我玩的橙光游戏都不敢这么写。”

“卓锦娘带着亮瞎眼的智商登上反派第一把交椅。她的智商能让人怀疑人生——她的愚蠢,传染性极强。”

“《风起霓裳》让我失望,因为它的编剧没有能力提供合情合理的剧情,为了叙事方便,不断让其他角色降低智商,配合反派的表演。”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在豆瓣长评中,网友对反派角色的塑造有诸多不满,这种不满既包括剧本逻辑与台词,也包括对历史人物的戏说。

这些仅仅是《风起霓裳》争议危机的初现。


这只是一部“古装偶像剧”


从播出情况来看,《风起霓裳》只改编了小说的前两册——市井篇和宫廷篇的内容。除了市井描写外,宫廷见闻与权谋争斗本应占据相当的篇幅。

然而,这些内容在剧集中的占比大大降低。相反,男女主的情感戏份不断增加。从年少时的相遇、大慈恩寺的再遇到最终两人情定彼此,《风起霓裳》的感情戏从头到尾,一以贯之。

宫廷戏的女性受众占比高。如果是考虑市场因素增加感情戏占比,这样的改编固然可以理解,但一些“奇怪”的感情戏却又触怒了观众。

库狄氏、裴行俭、李治、武媚娘等角色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令大家无法接受的是 ,唐高宗李治竟与琉璃凭空生出一段感情。

在第41集的预告中,太子李治萌生出了将琉璃纳为嫔妃的念头……这样的剧情引发了观众的诟病,“武媚娘呢?李治的恋爱脑也不能对琉璃啊?”“李治,你的官配明明是武媚娘”等评论纷至杳来。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原著《大唐明月》 尽管在文章中参杂了“穿越”的爽文元素,使女主角拥有提前知晓历史的能力。但作者蓝云舒毕业于清华美院,把历史考据与美术专业工作做得较为扎实。因此,历史感也成为了小说的一大特色。

从修改与穿越有关的内容,再到删减宫廷戏、增加爱情戏的占比,《风起霓裳》的原著含量大大降低,其历史感减弱,古装偶像剧的气质增强。由此引发的剧情,则让“魔改”的评论屡屡出现。

2016年电视剧备案时,这部剧的名字叫做《琉璃传》。对比《甄嬛传》《芈月传》等剧集的名字来看,《风起霓裳》本质上是一个大女主剧,女主人设对整部剧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网友发现琉璃一反原著聪慧、玲珑心的属性,成为了一名典型的“傻白甜”。她不仅想法简单,还对反派轻易交付信任,不分好坏,毫无深宫成长的痕迹可言。娜扎“瞪眼式”表演更是“火上浇油”,在前期劝退了不少观众。

尽管后期琉璃发现弑母真相,顺利“白切黑”,创作团队建立了八九万平方的棚景还原和美化场景,服化道方面也邀请了专业的刺绣老师参与其中,却还是无法挽回观众的初印象。

剧本的缺陷还将战火引到了演员身上。在播出的一个片段中,裴行俭抱着琉璃在马上狂奔,由于琉璃女扮男装,裴行俭对此一无所知,因此没有任何顾忌地抓住了琉璃的胸部,从而识破了她的女儿身。

观众沸腾了。大家认为这样的剧情设计不仅有问题,而且对女演员很冒犯。剧集官方匆忙进行声明,表示开拍前与演员有商量;许魏洲工作室立刻发表律师函阻止谣言的传播;而在娜扎进行“心里是脏的,看什么都是脏的”简短回应后,观众的怒火才被平息。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相应的,豆瓣评分一降再降到了4.5分。

大女主人设坍塌,历史感弱化,太子李治与琉璃之间产生感情戏等无厘头的情节,掀起了观众对编剧的强烈不满。不少网友甚至表示,以后看剧要“避雷”总编剧梅英菊。


“魔改”吃力不讨好?


剧情的争议刚刚落幕,原著与编剧之间的纠纷便开始上演。

在豆瓣,1.8万人为《风起霓裳》打分,其中40%的人都打了一星,剧情的改编无疑成为最大的硬伤。“剧情漏洞”“编剧魔改”“糟蹋原著”等评价接二连三地出现,剑锋直指编剧。

也有网友指出,“原著作者也是编剧。”

2月15日,《风起霓裳》播出过半,原著作者蓝云舒在微博上撇清自己与这部剧的关系:“今天我也不妨把话说明白,几年前我的确协助编剧老师做过一稿大纲,但从目前播出的情节来看,最终呈现的剧本和这稿大纲的距离跟电视剧和原小说的距离一样远,我个人在最终呈现的剧本中的贡献更是几乎为零,会被列名为编剧,实在名不副实,受之有愧!”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随后,蓝云舒承认自己早期做过辅助工作的同时,也希望网友能够剧书分离,不要乱扣锅。对于自己为何署名编剧,她也进行了详细的回复:“因为他们说前十五集用了我的大纲,但剧一播出来,我嘞个去……”

此前,网络上曾流传着一张总编剧梅英菊私信回应剧本“魔改”的图片。

《风起霓裳》豆瓣4.5分背后,观众苦“魔改”久矣

图片显示,梅英菊疑似甩锅原作者:“你们说的屎一样的大纲还真不是我写的,是小说作者自己写的,魔改故事的初衷也不是我。我是从2018年5月才接手这个故事,用了两年时间,所有工作量都是在给原来的大纲擦屁股。第一小说作者写的大纲跟她自己的小说已经没啥关系了……”

梅英菊表示,“魔改”从大纲就已经开始,“魔改”程度可以达到“除了人名一样,其它的重合度也就的、地、得了”。自己接手后,尽力捡回了一些情节;其次,原大纲故事混乱,男女主几乎没有感情线。

2月15日当天,怒发4条微博的蓝云舒也对此图片进行了回复,“作为以码字为生的人,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最终呈现的作品负责,不推卸责任,诚实地面对公众的评价。当然现在我知道,我的确太傻逼了。”

这场纠纷从春节前持续到《风起霓裳》完结之际。

2月22日,据青工委报道,编剧梅英菊对“魔改”进行了正式的回应,一方面是因为“故事主线模糊”,另一方面“主人公没有明确的行动线,缺少大量能推进男女主情感的事件。女主没有主动性,放在小说里不是问题,但是写成电视剧,就是硬伤。”

《风起霓裳》最好的收场结果,或许就是原著和编剧陈列创作大纲了。

此次纠纷的根本还是在于剧情的“魔改”。在遍地都是IP影视化的今天,这种情况实在常见,如刚播完不久的《有翡》就被网友诟病剧情“魔改”,赵丽颖在2019年就发过微博,疑似内涵剧本“魔改”情况,原著作者也曾亲自转发“拒绝魔改”的官方微博。

剧情有多重要呢?一旦内容跑偏,“大IP+双流量”的打法也会失效。赵丽颖和王一博主演的《有翡》豆瓣评分最终沦落到5.6,这样惨痛的教训刚结束不久,便又发生在《风起霓裳》身上。

由“魔改”引发的作者与剧集创作团队之间的“不和谐”还在发生。

2020年底,《张公案》预告片发布后,原著作者大风刮过即刻发布微博进行澄清,认为小说与剧集之间联系甚少,“当中的差别有银河系那么遥远”“讨论剧版的时候也无需带上原作”“虽然这部剧的预告片当下备受好评,将来会非常热播,成为现象级大爆作品,我都不能沾光蹭这份热度与荣誉。”

为什么花重金买IP还要进行“魔改”?将一本好的小说改差究竟是谁的锅?

小说与影视化改编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一位制片人告诉娱刺儿(ID:yuci-er),将小说进行魔改的原因,有可能是基于团队对小说基础以及人设的考量,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

而另一位著名编剧认为,“魔改”是一种伪命题。

“写小说和影视化是两种不同的生产逻辑,比如一些小说胜在文字优美,但这些不一定适合改。作为编剧,我不会专门去讨论“魔改”的问题,只能说烂IP可以改到一个字不剩,好IP完全可以忠于原著。其次,将小说影视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制片人、出品方、导演、演员都有可能参与到编剧的工作中,影响到剧本的质量,而编剧才是话语权最小的那一个。如果是将一本好的小说改差,并不能将锅都甩到编剧头上,关键看整个项目的核心责任人是谁。”

(以上受访人的言论仅针对“魔改”,不针对此次事件)

合理化修改部分情节其实情有可原,但“为什么买了原著IP,还要进行魔改”这样的问题不仅困扰作者,也让大众困惑——“魔改”既讨好不了作者,又讨好不了粉丝。

肯定的是,剧本是一剧的根本,即便是大IP遭魔改,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剧情,很难不被反噬。

观众苦“魔改”久矣,苦不合理、经不起推敲的剧情更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霓裳   观众   大唐   剧集   反派   市井   原著   豆瓣   琉璃   编剧   大纲   剧本   剧情   网友   作者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