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很多人看了之前的文章,在后台非常关心我的病情。


谢谢大家的关心。


虽然后续我已经发在微博、B站和朋友圈,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在微信和大家说一下。


简单的说,就是有好消息,那就是我不用手术了。


具体情况如下:


1,为什么我说我脑袋里有动脉瘤?


这个在之前的文章说说我大脑里的动脉瘤里有解释,再大概说一遍。


就是我最近在上海比较好的医院——华山医院进行例行体检的时候,脑部MRI扫描,检测出我有一段血管有可疑肿起的部分。


体检报告上说怀疑是颅内动脉瘤,打了一个五角星,让我一定要重视,尽快复查: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所以我赶紧约了神经外科的医生,医生调出了我当时MRI拍的片子,告诉我鼠标指的地方可能是动脉瘤: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但医生也和我说MRI的准确率只有60%-70%,让我去做一个CTA或者DSA继续排查。


医生同时还告诉我,如果真的是颅内动脉瘤的话,那就是脑子里的定时炸弹,它只会越来越大,血管壁越来越薄,所以要尽快处理。


2,CTA检查是什么样的?


DSA检查虽然更好误差更小,但需要用导管把造影剂,通过导管注入需要检查的血管内,然后通过X光成像。


它是有创检查,并且有一定风险: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所以根据医生建议,我选择了更简单的CTA复查。


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简单的说,就是把含碘显影剂打到人的血管里面,一边让显影剂在血管里面流,一边给人照CT。


通过往人的血管中注入显影剂,因为x光穿不透显影剂,所以可以显示更清晰的血管形状,对确认许多血管疾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病人极多,做什么检查都要排长队,乃至于当时在华山医院,CTA检查约到18天以后了。


我当时状态很不好,我的朋友和家人也都很担心,等不了这么长时间,所以我们去了上海一家专门做医学检查的机构做CTA检查——为了防止有打广告的嫌疑,名字我就不说了。


做的结果是一样的,甚至华山医院的医生告诉我那家机构因为专门就是做检查的,反而机器会更好,成像更专业。


只不过,区别是华山医院约CTA,医保报完以后我只要付60块钱。而那家机构的CTA,虽然第二天就能做上,但医保报完以后还要自付1900元——中间差了30倍的价格。


(某医生朋友知道这点之后,再次表示中国公立医院这么便宜,还总有患者骂医生,大倒苦水)


总之,上周五早上我就去做CTA检查了,检查前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然后医生会问你为什么要检查,主要检查哪一段血管等一系列问题。


随后,医生在我胳膊上扎了一个针管,让我躺到CT里面去,同时在CT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那个针管往我血管里持续注入含碘显影剂。


我能清楚感受到一股液体在我身体里循环,所到之处身体急剧发热发烫,并且喉咙口会有一种奇怪的苦涩味,只不过时间不太长,很快身体就冷却下来,完成检查。


完成检查后,还要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确认没有不良反应后,才可以离开——离开时医生告诉我,最近三天不能喝酒不能吃海鲜。


检查报告当天下午就出来了,它长这样: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当然,片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发上来了。


3,如何解读这片子?


其实,给我做检查的医院就会告诉我一个大致的结果。


他们的结论是,这不是动脉瘤,而是颅内动脉圆锥:


颅内动脉圆锥(intracranial arterial infundibulum,IAF)通常被当作偶发的正常解剖变异,很少导致严重后果。系动脉起始部喇叭形、漏斗形、三角形的对称的扩张,最大径不超过3 mm,主要位于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发起处,且后交通动脉自漏斗的顶部发出。IAF在正常人群造影发生率为7%-25%,国外报道为7%-13% ,日本报道的发生率为15%-25% ,目前尚无中国人群IAF发生率的研究报道。

关于IAF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一直存在争议。首先在家族动脉瘤和多发动脉瘤病例中其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有所增加。在较早期报道的临床病理研究发现部分病例IAF壁存在中膜缺损,以及内弹力层的紊乱,这正与动脉瘤管壁的病理改变相一致。在最初发现该结构存在时,有人曾一度把它当做动脉瘤性疾病来处置。在后续的临床研究报道中,一些学者发现绝大部分IFA是存在于正常人群的解剖变异,既没有破裂出血,也没有发现局部的血管壁改变。


就是这可能是一种发生率高达10%以上的血管变异,广泛存在于很多人的血管中。


曾经有人会把它当作动脉瘤处理,但其实临床研究发现,他们很少破裂,很少造成严重后果。


用人话来讲,就是我血管虽然长得奇怪,但它天生就长这样,不用手术手术治疗。


当然,只看这个报告我还是不放心,所以11月2号也就是昨天,我又约了挂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特需门诊,找了刘教授,请他帮忙看看片子。


结果去了刘教授那,他说看片子他不是专业的,现在医院分工已经很细了,看片子有专门的放射科看。他还告诉我,华山医院放射科最资深的陈医生,当天就在对面诊室,建议我挂一个陈医生的号,看看病。


陈医生是“特需博导主任医师”,他的号500多块钱一个并且用不了医保,确实很贵。


(但相对于之前在以色列,喉咙肿了想去医院看病,结果耶路撒冷的医院告诉我,他们挂号要800美元...已经好太多了....)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陈医生的看法,和报告上的类似。


他觉得现在看CTA出来的结果,证据不足以支撑“这是动脉瘤”的诊断,再加上我今年才27岁,相对比较年轻,而动脉瘤更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人群。


所以他建议我先不要进行后续治疗或是后续检查了(比如DSA),以后每年做一次检查,观察那一块区域的状况就好。


这是病例,但是医生的字,实在比较难看懂:


关于动脉瘤,我的复查结果


所以我就不用手术了。


虽然以后每年都多了一个要查的项目,估计要多吃一些辐射,但总比需要做手术治疗要来得好。


4,最后呢?


整件事到现在就告一段落了,体会到“虚惊一场”真的是最美好的词汇。


前两天确实比较担心,甚至有“如果我真的得了严重的病,那我一定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写下来,帮助其他人”的FLAG式想法。


(事实上可能谁都帮不到)


最后说两个经验吧。


一个是要体检,不能因为会体检出问题就害怕体检。


体检出问题才好排查风险,才能更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很多疾病在初期都是完全没有任何症状的,等到出现症状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不好治疗了。


然后我们去体检,尽量还是选择三甲医院体检部。


一方面,那里的体检项目更全更靠谱,另一方面,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在后续排查治疗的过程中,医生是认的,同样的检查不需要再做一次。


还有一个,是体检出了问题也不要太自己吓自己,尤其不要在网上随便查随便看未经证实的资料。


那些资料不一定准确不说,而且我们其实也没办法准确描述我们自己的症状。


感冒了,网上会告诉你是肺炎。


膝盖疼,网上会告诉你再也不能运动了。


肚子疼,网上会告诉你是胃癌。


头疼,上网一查,可能只有三个月能活了...


总之,重视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但是也不要太紧张了,更多时候一个良好的心态更为重要。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身体。


吃嘛嘛香,开心快乐。


-END-


因为比较高兴,不用做手术了

所以决定搞一个大抽奖

3000块抽100个人

所以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就可以参与一个3000元的抽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动脉瘤   显影剂   放射科   针管   造影   医保   病例   动脉   血管   人群   身体   医生   医院   报告   华山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