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01.


千呼万唤的“七普”数据终于出来了,很多人为上海的年龄结构和生育率担心。


确实,上海人口达到了24870895人,比2010年增长0.04%。然而上海14岁以下人口占比全国最低,仅为9.80%,不但在全国垫底,同时也是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里唯一低于10%的。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确实,9.8%的青少年比例确实太低了。


很多人就纳闷了,上海怎么变得越来越不敢生育了,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老年人又越来越多了,城市怎么越来越空心化了。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这样的悲观情绪在过去一直有。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并且认为会越来越严重。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以及专家曾经的忧心。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还延伸出了危言耸听:


“199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2784人;

200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148人;

201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380人;

202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6人。”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以及更新到了今年的元旦:“2021年1月1日,上海仅有27名婴儿诞生。”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那么,再推想,未来呢?


未来的某一个元旦一个孩子都不生?未来的某个一月一个孩子都不生?未来的某一年一个都不生?


那些危言耸听试图让我们进行这样的推想,并让我们意识到上海的人口形势很差很可怕。


很多就是谣言和夸大。


02.


在这样的舆论下,很多人就有疑问,上海的人真的少了很多吗?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并且收到这样的解释。


常住人口在2017年出现了负增长。前一年还是增长了4.43万人。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这一正一负差了5.5万多。


但几万人数的差,十几万人数的差,放在2000多万的体量里根本察觉不出来。


所以这个解释不太靠谱。


而且,常住人口的数量是在总体上涨的,2015年至2020年每年正增长人数达到了14.36万人。


这个数据对于高速发展、低生育率的发达城市来说,依然是一个比较好的数字了。


看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就更清晰了,上海人口的大趋势是在上升的。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从人口总数层面上来说,不用担心上海人变少。


而且,14岁以下的人口比重虽然全国最低(9.8%),放到历史长河里看,比“六普”(8.6%)还提升了。


这些都比较难解释上海人口越来越少的印象。


所以,我想真正的原因可能出现在中青年人口比例上。


“六普”资料显示,上海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占比是76.3%,“七普”变成66.82%,降了10%。


相应的,老年人口比例由“六普”的15.1%,变成了“七普”的23.38%。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换算到具体的数量上,就是十年间“少”了近百万的中青年,“多”了234万的老年人。


也许正是由于中青年人数比例的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的显著抬升,给很多人一种上海在变老的印象。


老年人出门少,或者很难与中青年相遇,或者发声次数不频繁,反正越来越得不到中青年关注。


在这种的“视觉偏差”下,很多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上海年轻人越来越少,上海人越来越少的印象。


解构这个印象的关键就在于,为什么上海这么一个人口流动性强的城市里,老龄化这么严重呢?为什么有一千万量外来人口的上海,老龄化这么严重呢?


上海市统计局在2018年写了一篇《上海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预判》,这里的老龄化率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


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显著偏高。占全市常住人口40%且整体年龄偏轻的外来常住人口,大幅拉低了全市老龄化程度。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看上面这张图就很明显,外来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率从不超过5%,而户籍人口几乎都在20%以上,要知道国际标准是7%。


占到人口四成的外来常住人口含辛茹苦地在帮助全市缓解老龄化进程,但无济于事。


老龄化另一个原因是本地户籍的年轻人并不怎么愿意生娃。


不多说,看看《上海统计年鉴》里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知道,经常是低于0的负增长。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想象一下这样的局面,户籍老年人一直在,年轻人不怎么愿意生娃,本地户籍新生儿数量少。


而外来的非户籍人口短时间内很难再把整体的老龄化拉低下去,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年龄结构。


人们面对这样的年龄结构,自然就可能产生印象——上海的年轻人去哪里了,上海的人去哪里了?


其实那些人哪里都没去,他们只是没被“看到”罢了。


03.


所以问题拆解下来关键就是——劳动年龄人口怎么在变少,老年人怎么在变多。


人们的担心和误读也是主要基于这两方面。


首先,是否应该担心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不足的问题。


我们知道常住人口可以简单地看做户籍常住人口和非户籍的外来常住人口。


根据第一财经的信息整理,上海的非户籍外来人口数量在2017年达到了976.21万人,规模上是全国第一。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外省市来沪人口与上海户籍人口比从“五普”的1:3升到2010年”六普”的2:3,这个数据和上表里非户籍人口占比的40.28%是吻合的,预计“七普”里的具体数据也会如此,甚至会更高。


一句话,外来人口在上海的数量和比例会越来越高。


说句题外话,除了外来人口在上海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外来人口出生人数的占比也在上升,所以,两相结合,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海的新生人口未来将越来越倚重外来人口的贡献。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外来人口增加,其实更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比重的增加,这还是很有助于缓解劳动年龄人口不足的问题的。


他们的孩子再来到上海工作的可能性也大。


所以从人口流动的数量上来说,不必太过为上海的人口形势担心。


而且这些来的人口的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


2019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里,上海位居第一;

流出北京的人才里7.7%去了上海;

流入上海的人才的主要来源地有南有北,有东中学部,分布广泛。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还包括高科技人才的聚集:


根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数据,国内70%的AI人才集中于北京和上海,上海占33.7%,超过三分之一。


《全球科学家“理想之城”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首选的中国工作城市。


从结果来看,与“六普”时相比,“七普”上海市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892人上升为33872人。


这些说明,在人口流动过程中,上海的人才流动有了很好的质的提升。


所以从人才流动的质量上来说,也不必太过为上海的人口形势担心。


其次,关于老龄化的问题。


我们简单算一下需要多少外来非户籍人口才能扭转老龄化。


上海2487万人里,1千万的外地人,一千四百多万的本地人,目前65岁以上的老龄化率16.28%,而国际标准是7%。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直接出结果。


还需要3297万的外来非户籍的劳动人口才行,注意了是3297万的外来中青年。


而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凭空出现这么多人,还是劳动人口,任何城市都承受不了,所以需要其他方法。


除了上面一些提升劳动人口的方法,提高劳动者的价值也是值得考虑的,具体路径就是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发展第三产业,上海的2012-2018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到84.7%,服务业成为上海经济韧的支撑,那么就需要更多这方面的高水平的服务业从业者。


不管是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批发零售),还是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还是科技服务、文化娱乐、公共管理等,都需要高素质人才。


反过来看,当我们粗看上海产业空心化,淮海路、四川北路传统商业街萧条的时候,其实看到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些低端制造业和产业从业人员被挤出上海,但同时,上海也加强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当从业人员的价值有了提升,其实就是在间接地缓解老龄化的影响。


当然还有其他方式。


所以从缓解老龄化的手段上来说,也不必太过为上海的人口形势担心。


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一直是问题,或者说是大城市的问题。


东京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早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降到了67.25%,纽约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稳定在68%的水准,这个水准其实和目前的上海相差无几。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换句话说,上海只是一直在朝着大城市的发展和前进而已,就像一个人擅长跑步,势必可能常年累积膝伤;就像一个人工作久了,势必可能伴有职业病。


我们确实需要关注这些影响社会动力的问题,但也不需要危言耸听和杞人忧天,因为目前来看所有大城市都很难避免。


04.


同样,大可不必对北京的人口形势杞人忧天。


北京的面积是上海的两倍,人口比上海还少,对于上海我们不必太多担心,对于北京亦如此。


当然人多人少问题只是表明,人多人少影响的是幸福:


上海人是不幸的,他们生活在高压的职场下,他们经历着地狱式的通勤拥堵,他们居住在越来越小的房间里,还得体验中国式相亲与不婚主义的双重冲击……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上海人又是幸福的,他们触手可及全国最好的教育、医疗、教育、养老资源,他们周末去江浙皖的花园城市度假,他们的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有人说,大城市就会有大城市的美丽的焦虑,大城市就会有大城市宿命的苦乐。


而当我们把聚焦的目光再宏观一点,就可以看到——上海在螺旋式上升,北京亦如此。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过去十年间,过去二十年间,过去五十年间,多少令人瞩目的城市黯淡了下去,可能再也无法崛起。


而上海继续她东方明珠的光彩,并且欢迎更多人来点亮她。


未来总是存在广阔空间,并大有可为的。


不必为上海的生育率担心


可能技术更好了,让人们在大城市的空间更充足;


可能制度保障更到位了,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调整;


可能文化观念变化了,出生率也发生变化了,等等。


未来总归值得期盼。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上海   担心   生育率   中青年   户籍   北京   大城市   外来人口   形势   常住人口   人口   年龄   未来   人才   数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