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最近有个词很火——“siri型社交”,说的是有些人像siri一样,有问必答,但从不会主动找别人说话


当代社恐青年纷纷出来认领,觉得这就是在形容自己:


打电话之前,要做n个小时的心理建设。


拨号的时候脸上笑嘻嘻,心里想的却是:“求求他们千万别接通啊”。


在电话铃响的前一秒钟,急忙把电话挂了。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和朋友有约,如果临时取消,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餐桌上的人数如果超过三个,就会不知道说点什么,把头埋碗里使劲干饭。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朋友圈给别人点赞,又会马上撤回。


自己几个月更新一次朋友圈,有人评论了立刻删帖。


在社恐的世界里,总有几条默认的社交准则,就像办公室茶水间的陈年烂梗,一个眼神就能体会:


以后=13个月,下次=星期八,改天=32号,马上=61分钟,有时间=1000年以后。


木心先生说:你问人问题,她若答非所问,便已是答了,毋需再问


同样的,如果对方没有语气坚定地提出就是客套,没有爽快的答应就是拒绝。


不想被打扰,也不想打扰别人,安安静静过好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连沟通中的被误解都懒得解释,因为在他看来你压根不值得解释。


这也可能是大部分社恐青年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了,有人说:社恐青年的通行证,是你不开口我不问


不开口,是一种观照内心的安稳。


不问,是一种外部世界的沉默。


能同时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你不开口我不问,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彼此熟悉和尊重。


没有这种熟悉和尊重,社恐青年永远还是社恐的青年。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Ray先森。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为什么相较于群居

社恐青年更喜欢独处


在我们生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向社恐的边缘,甚至还有很多年轻人会把“不善社交”归为“社恐”。


根据2020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科院和探探联合发起的调研显示:


年轻人中有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恐”,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科院、探探联合发布)


和我们父辈不同的是,社恐青年对于社交的态度,常常是能不去就不去,去了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说了能不多说就不多说,实在不行能早点走绝不晚留


不信你想想你自己,周末是摊在床上刷微博追网剧顺便看人在弹幕上斗嘴多一点,还是像你爸妈一样隔三差五约个酒局、搓个麻将,还能抽空抚养一两个人类幼崽?


可能答案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实我们肉眼可见的是,社交对人们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吃的是大锅饭、过的是集体生活。


在家里,兄弟姐妹一大帮;工作后,出门是同事,下班是牌友。


所有人的生活都紧密相关,社交就如同空气一样必要且寻常。


“单位”在社会和个人之间扮演着“中间层”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代人的社会关系。 就像我们父母辈中的人依然习惯把“公司”叫做“单位”。


但从90年代开始,国企改制导致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单位解体,中间层也随之消失,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交”的定义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我们这一代人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对大厂和体制情有独钟,就像父母们不理解年轻人喜欢独处一样。


随着结婚人数和生育人数的逐年下降,我们已经不可抵挡地迎来了少子化时代,90后、00后也正在进入独居时代,年轻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愿迁就别人委屈自己


独处,相比群居生活,更能带来简单直白的快乐。


有调查研究显示,超过90%的独居青年选择独居的理由:


想要追求个性化生活,不想忍受各种约束。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与生俱来是群居动物,尽管我们都害怕孤独,但我们更渴望自我空间和个人隐私得到最大的尊重,这或许也是社恐青年最为介怀的地方。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许子东曾经在一期《锵锵三人行》的节目里说:我们人跟人的关系,就是我们道德的基础,尊重隐私、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一种道德。


我们对于社交的恐惧并不是不愿意与朋友相处,而是很多时候,社交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人我界限,我们常常忘记了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迫性的社交过程也让社交变成一种负担。


记得在圆桌派《吸猫》那一集里,道长提到:


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几乎就像是人跟猫的关系。


“它跟你作伴,但是又不干扰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间,尊重它的独立性,不要过分骚扰它,大家的界限还是存在的。”


无论你承认与否,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社交关系已经变成:爱我可以,但请保持恰当的距离


在社恐青年看来,所谓的独处,更像是一种适当范围里的自我保护,我不想打扰你,但也请你别来打扰我,你可以追逐你的社交狂欢,我也可以享受我的一人生活。


不打扰,才是对社恐青年最后的温柔。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与其避免风险

不如直面缺点


其实,社交的本身并不复杂,我们恐惧的不过是社交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这些事情往往让我们感到无感、无力、无奈甚至无法释怀,而这种事情越多,我们也就对社交越抗拒。


或许,对于社恐青年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破题之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就提出了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经研究发现:


按照成就动机的不同,人类可以被划分为“避免失败”和“追求成功”两类。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做事的主要动机就是避免失败,因此这些人会逃避生活中的风险,努力让自己活得安全。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这本书说,渴望表达是生命的重要动力


现在社会压力大,和人打交道有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不管性格内向还是外向,职场的沟通交流,家庭里面的爱意表达,都是需要“讲”出来的。


我们终究需要和世界做⼀次和解,或者说,和自己做一次和解。


在这里,我同样想对那些被“社恐”支配的年轻人说: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这种社恐状态,我的建议不是逃避,而是直面这种“缺点”


你不妨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去解决:


1.了解你真正的恐惧


心理学家艾琳·亨瑞克森(Ellen Hendriksen)在《如何做你自己:克服社交恐惧症》一书中表示:


社交恐惧的本质,是恐惧“暴露自己的致命缺点”。


拥有社交恐惧的人常常会有很多焦虑,比如自己不够好看,或者更进一步,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够有趣、能力不足等等。


在这些焦虑之中,隐藏着每个人心中最怕被暴露的“致命缺点”。


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找到你最害怕被人发现的致命缺点,可能是外表上的缺陷,或许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当你真的找到它时,平心静气想一想,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也并不致命


2.克服社恐的误区


《绿皮书》中有一句台词: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踏出第一步


社交中最大的误区,是觉得“最糟糕的结果一定会发生”。比如一个社交恐惧者不敢主动搭讪他人,因为他内心会想:


对方一定不会理我,甚至会觉得我好讨嫌。


然而事实上,最糟的结果不常发生,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会以友善的态度来回应。


击破这些误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练习。不要因为害怕出丑而止步不前,就像很多人喜欢别人却从来不敢行动一样,他们害怕的不过是自己要是被拒绝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避免与他人交往,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大部分人都很友善,而且坏事情并不经常发生


即使坏的事情发生,也是可以弥补的。


3.放弃那些掩盖焦虑的“安全行为”


我们常常认为,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别人一定能看出来。事实上,你内心的焦虑并没有那么容易被人认出。


而更容易被人发觉的,恰好是你用来掩饰焦虑的“安全行为”,比如不停刷手机、盯着地板、讲话声音变小。


我们以为这些行为掩盖了自己社交恐惧的表现,但在他人眼中,这些行为反而显得你有些奇怪。


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你需要逼迫自己放弃这些安全行为,放下手机,抬起头,参加小组讨论而不是在边缘晃悠


这不仅会让你减轻焦虑,还能让你发现,其实很多人喜欢同你聊天。


4.多关注外部世界


当你过于关注和沉溺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你的社交恐惧感也会更强。


你会不停在想:对方看了眼窗外,是不是觉得我很无聊?他是不是觉得我很蠢?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是不是没说好?


如果我们问自己内心的焦虑感:你觉得事情进展如何?


它会回答你:糟透了。


所以,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环境时,我们就能够捕捉到外部世界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外部刺激会令我们充满好奇,问出我们想问的问题,让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Siri型社交火了,社恐一直逃避的事情终于暴露了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热闹,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热闹。


孤独本就是人生的底色,你与它相处的方式,决定了人生的样子。


不管你是社交达人也好,是社恐青年也罢,希望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能找到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最佳模式,既不伤人也不伤己。


最后,也希望你能明白:


社交并不令人恐惧,真正令人恐惧的,是一个人无法直面内心的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社交   友善   事情   焦虑   缺点   恐惧   害怕   内心   年轻人   孤独   父母   发生   青年   喜欢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