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公元前221年,38岁的秦王嬴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整整十余年的征战,他终于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面对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盖过了三皇五帝,国君的称号不足以表明对自己的尊称,于是嬴政骄傲的称自己为皇帝。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有人也许会问,诸侯国那么多,为什么最后灭六国的偏偏是秦国?历史为何会选择嬴政?

答案很简单,抛去嬴政自身的励精图治和雄心壮志。还有一个重要的先天条件就是秦国的前君主们交给嬴政一个强盛的秦国。而这强大秦国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的伟大贡献。也就是说,秦国强大的基石,正是此人奠定的。如果没有他,秦国未必能够雄吞六国,统一华夏。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商鞅,因为他的变法,使得秦国能够脱颖而出,迅速崛起,拥有了吞灭六国的资本。

然而,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他,却落得了凄惨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一死,继任者秦惠王立刻将商鞅处以极刑——车裂。不是秦惠王太狠,小心眼打击报复商鞅。而是商鞅变法当年下手实在太狠了,得罪了太多的人,其中就有秦惠王。秦惠王感觉不杀商鞅,不足以平民愤。当然,这里还有秦惠王的一点点小私心,他这是在报当年之仇。后文再续。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1

商鞅,卫国人。本姓公孙,正名叫公孙鞅,民间也叫他卫鞅。至于为何叫商鞅,因为他卓绝的功勋,秦王封他为商君,所以后世又称其为商鞅。

商鞅出身高贵,乃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年少时,他就已经表现出卓越的治世才华。当时他的老师公孙痤曾对魏王这样说过:大王,商鞅这个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将他杀掉,万万不可放虎归山。

魏王听了,觉得这老头可真病得不轻啊,老糊涂了,说话太不着边际。竟然叫我杀了自己的学生。当然魏王没有采纳老头的建议,商鞅算是逃过了一劫。魏王根本不会想到,后来将魏国打下神坛的人正是当年自己放过的少年——卫鞅。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没错,当时的魏国无人赏识这个少年,尽管才华横溢的商鞅有一腔热血和抱负,但是在诺大的魏国,根本就没有商鞅的用武之地。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俗话说得好,人挪活!既然魏国无人肯用商鞅,那就去求贤若渴的秦国吧。于是,在魏国坐冷板凳的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

2

公元前359年的某个夜里,秦孝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因为一件事情他压在他的心头已经好久了,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时的秦国犹如积重难返的老者,举步维艰。秦孝公心里比谁都清楚,再这样下去,群雄逐鹿的竞赛中,秦国必然会处于劣势。变法图强,势在必行。然而,面对那些食古不化的贵族们,他心里也没了底。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此时,变法心切的秦穆公急需一个有力的支持者,并且这个支持者有能力驾驭这场变法运动。就这样,两个想要变法的人一拍即合,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即将在秦国拉开序幕。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在变法之前,商鞅还做了一件事。他将一块木头立在城门口,只要搬动木头,便可得十金。然而,没有人敢上前一试。商鞅又将赏金提到了五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人做了。商鞅信守诺言,当场给了那人五十金。这下,全城百姓沸腾了,官府竟然如此讲诚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护。这个典故就是著名的立木为信。此时,商鞅变法的条件成熟了。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力排众议,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这一年,商鞅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政治上,一推行秦律法,法律面前,刑上大夫,百姓也要懂法。商鞅的这招不仅彻底的改变了先秦以来的刑法不公的问题,而且将旧贵族收拾得服服帖帖。但也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祸患;二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连坐法,有人犯罪,亲属遭殃。结果后来又用在了自己身上;另一方面实行按军功授爵位,这样一来,不仅变相地削弱了顽固的旧贵族,而且激发了秦国士兵的雄雄斗志。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商鞅很清楚,诸侯争霸,最后拼的就是经济实力。在经济上,商鞅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奖励农耕发展商业。第二次变法商鞅又统一了度量衡,继续在经济上农业上动刀。

经过变法以后的秦国,犹如一只获得新生的鹰隼,飞击长空,征服六国只是时间问题。至此,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距离拉开了,赳赳老秦的虎狼之师,兵强马壮,夜夜枕戈待旦。也与当时第一强国魏国有了较量的底气。当时的魏国是真的强,不仅三次暴虐秦国,而且抢占了秦国大片的土地。

终于,一雪前耻的时候来了。公元前354年,变法后的秦国对强大的魏国发动了战争,当时,赵国进攻卫国,魏国救卫,在南梁大败赵军,并进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楚。秦乘魏进围赵国首都邯郸的时机,商鞅率领秦军在元里大败魏军,并占领少梁,魏国不得已选择求和乞降,退还了秦国大片的土地。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秦孝公大喜过望,封商鞅为君侯,并且给了他自己的领地。然而,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劳的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立刻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3

秦惠王一上台,立刻就拿商鞅开刀,商鞅招来杀身之祸,并不是功高盖主所致。而是商鞅的严酷残忍和变法树敌太多导致的。后代史学家,有人就直接指出,商鞅是个酷吏。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商鞅本人,是典型的鹰派人物,做事极端刻薄。比如新法初期,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王触犯了律法。胆大包天的商鞅居然要给太子用刑——黥面(脸上刺字)。

商鞅说:“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

这下,秦孝公不好张口为太子求情了。这下众人慌了,看来这厮竟然动真格了。众人苦苦哀求,毕竟是太子,以后还是要当一国之君的,真要在人家脸上刺了字,以后怎么向天下交代。

于是,商鞅说到:太子不可黥,黥其师傅。这才网开一面,没有黥太子的面,徒弟犯错,那得找他的师傅算账,于是,商鞅坚决的黥了太子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的面。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公子虔也是够倒霉的,几年以后,他又触犯了商鞅的新法。这次,商鞅直接给他用了劓刑,割掉了他的鼻子。于是,苟延残喘的公子虔坚持活着的动力就是扳倒商鞅,报仇雪恨。

两位老师被商鞅收拾了,自己又无可奈何。这笔账,秦惠王算是记下了。等秦孝公一死,他立刻就开始找商鞅算这笔老账了。商鞅可不是吃素的,于是他揭竿而起,立刻就造了反。然而,他这举动无疑是以卵击石。很快,秦惠王就平定了这场叛乱,直接抓住了商鞅。

秦惠王怒气难消,先车裂了商鞅,然后诛杀了他的族人。一代雄杰,最后竟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商鞅虽功勋卓著,推动了秦国的变法图强,但由于他为人刻薄,变法得罪了太多的王室宗亲。以至于,秦国贵族几乎人人都想要他的命。

商鞅执法也是相当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苛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商鞅在秦国执事十年,权贵几乎被他得罪了个遍。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啖其骨。商鞅刑法严酷,直接加速了自己的覆灭。


4

商鞅作为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尽管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因为他的变法之举,直接推动了秦国的强盛,也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奠定了先天基础。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后世人尊他一声商君,他担得起。但是,人非圣贤又孰能无过。

商鞅,他也存在自己致命的过错,刑法严酷,不近人情,做事极端刻薄。以至于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同时,他的刑法严酷的思想严重影响了秦国,致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二世而亡。

尽管商鞅严酷,执法严厉,极端刻薄。但,假如没有他,秦国也将无法崛起,更不会具备吞灭六国的实力。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都淹没在了尘土之中。但他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改革创新的壮举,一直都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千百年以后,或许人们会忘了帝王贵胄,但那些真正推动了中华历史前进的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好歹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他,结果却落得车裂的凄惨下场

商鞅,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而凄惨。但他的革新图强,他的法治思想,早已融入中华千年的历史之中。

对商鞅的评价,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言: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魏国   凄惨   国君   秦国   秦王   公孙   邯郸   车裂   杀身之祸   严酷   刻薄   公元前   刑法   太子   好歹   下场   贵族   基础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