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砸碑五壮士”事件回顾

事件概述

2011年7月30日,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谴责方正县政府的这种行为。2011年8月3日下午2时,五个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的网友,自驾车赶往黑龙江省方正县,砸毁当地政府为"日本开拓团"所立的纪念碑。

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砸碑五壮士”事件回顾

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砸碑五壮士”事件回顾

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砸碑五壮士”事件回顾

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砸碑五壮士”事件回顾

黑龙江方正县花费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砸碑五壮士”事件回顾

02事件起因

2011年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被疯狂转发。

  此碑,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墙。2007年,方正县政府逐级申报到国家有关部门,用了2年时间筹集资金,搞基础建筑,今年7月把这座名录碑墙立起来。

  “政府通过立碑,一方面是让来参观的日本人可以找到养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中日后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胸怀,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7月31日下午,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

03事件背景

1945年那一年,日本战败投降,居住在中国东北的百万日侨大溃退,想取道方正去哈尔滨再回国的上万名日本妇女儿童被苏联红军堵在方正县,半数死于饥饿、寒冷、疫病。余下的半数被方正人收留,融入当地社会,得以生存。

根据1953年方正县公安局外事科保留的档案,1945-1946年,方正县共收留了5000余名妇女儿童,其中973名孤儿。这5000名妇女儿童正是方正县成为中国东北独一无二“侨乡”的血脉依据。

中日两国恢复正常邦交后,还健在的日本人绝大多数去了日本定居。根据日本法律,他们的远近亲属,都享有去日本定居的优先条件。方正县外事侨务办副主任李钟军统计,方正县现有人口26万人,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有3.8万人———占哈尔滨八区十县(市)的76%.

归侨和侨眷有6.8万人,加上华侨,占到全县人口的44.2%.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日侨。

04舆情舆论

  对此,《中国青年报》评论:作为GDP情结的一大证明,一般来说,患有树碑癖的地方政府找一点噱头,花一点民脂民膏,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太违反公序良俗,舆论嚷嚷一阵也就罢了。不过,像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树碑,置民族感情于不顾,冒昧唐突地做一级地方政府无力为其担责的事情,哪怕他们自认怀着再真挚再宽广的所谓“胸怀”,我们也只能敬谢不敏了。

  “只要有一个人愤怒,碑就不会存在,” 有网友发微博说。

  8月1日,“九一八”全国鸣警报首倡者、中日关系观察家王锦思,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谴责立碑!!!——抗联老战士李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烈后代声明》的文章。

  这封声明的发起人,是军旅作家、抗联史专家姜宝才,同时他也是东北抗日联军司令赵尚志头骨的发现者。40余位长期从事抗联精神宣传的抗联老战士、抗联将士后代和部分专家学者,都在这份声明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抗日英雄赵一曼孙女陈红说,赵一曼牺牲70多年,遗骨一直没有找到,仅有一个衣冠冢。

  “作为一个抗联子弟,知道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愤怒。抗战结束了那么多年,日本政府都还没有认罪,而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急于献媚了。”抗联名将冯仲云之女冯忆罗说。

  将实为殖民者的开拓者,铭于“纪念石碑”,《京华时报》评论文章认为,实在于理有悖、于情难容。文章说:“在辩称尊重生命、和平意愿的同时,是否有意选择忘记所铭刻的这一群人曾有违国际社会基本伦理、现代文明基本原则?对此举,可以有各种辩解,也能做不同解读,但最基本的,却是历史观念的混乱、底层价值的迷失。”

著名抗战作家、《军营文化天地》主编余戈是“愤怒者”之一。他谈到“立碑”,毫不留情地批评到: “GDP至上,也不能不顾良知与良心,为了政绩就肆意歪曲历史,这样的发展,是当婊子立牌坊式的发展。”

  对于方正县政府的解释“立碑”原因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余戈认为,那是中性的名字,而不是“方正地区日本开拓团公墓”。 让“开拓团”这一侵略殖民色彩的称谓直接刻入碑墙之上,属于突破历史政治外交尺度的行为。另外,“开拓团”也应该加上引号,同“伪满洲国”,“日本派遣军”等称谓一样,表达一种政治上的不承认。

  有网友认为,这种放弃尊严的发展是“带血发展”的一种新变种——“带耻发展”。 “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换来的投资与乞讨何异?”“如果别人把你家霸占了,把你家女人强暴了,你还要在你家里建一个霸占纪念碑吗?“网友们议论纷纷。

05砸碑五壮士

砸碑五壮士的网名为:湘军五百、飞天燕子、梁智、陈福乐、韩忠。砸碑者介绍

人间不公 35岁 河北保定人

韩忠 24岁 湖南株洲人

湘军五百 29岁 湖南长沙人

梁智 31岁 河南许昌地区长葛市人,医生,保钓6年

飞天燕子 30岁 江西新余人

注:以上均为网名,统计时间为2011年

2011年8月2日,五人分别从河南、河北、湖南等地赶往北京,在北京会合后,再坐火车赶往黑龙江方正县。到了哈尔滨后,他们租了一辆普通的三厢家庭用车,以避免引起警觉,然后赶赴方正县。并准备了两桶红色油漆和几把小榔头。车子到达日本人公墓附近,发现有很多警车已在警戒,无法直接进去。于是他们开车绕行到山后,然后爬山一个多小时,从公墓后面绕进。

他们砸了一分钟,看守就发现了,现场突然出现了八九个人,开始阻拦他们。并发生扭打。他们在扭打中持续砸了5分钟。大批警察赶到。他们预料到相机可能会被扣留,提前准备了两张存储卡。后来警方扣留相机,只删除了其中一张存储卡上的照片和视频。

五名男子接受记者提问他们5人随即被带往方正县公安局,并给他们做笔录,询问了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砸碑动机。笔录做完后,警方要他们签字,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犯罪,所以都拒绝了,警方也没有强迫他们签字。当晚8点30分,警方告知他们,同意放人。但必须马上离开方正。在得到五人的口头保证后,警车把5人一直护送到收费站。直到他们的车上高速后,警车才掉头返回。

06事件后续

  在全国汹涌的批评潮的压力下,方正县的“开拓团碑”拆了。

在方正县的“开拓团”碑被拆后,“砸碑五壮士”之一“梁智”——真实姓名谢少杰说:“这次砸碑,与日本人无关。”

对于这件事,他们一致对外表示:绝不后悔。陈福乐说:“我去之前做好了被拘留15天的准备,所以走之前办好家里的事情才出发的。”他还表示:“就是解气!真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每一锤子都特使劲地砸下去,有种出气的感觉!”

07各方反应

  8月4日下午,在北京约20位各路人士迎接了“砸碑五壮士”,打出“迎接砸碑五壮士凯旋”的横幅。“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向他们每人发2000元现金奖励。

  对于五位青年的“砸碑”行为,白岩松评论到:“如果要是回到理智的这种层面上来说,我想说的是不值、不用,也不提倡。”

  白岩松认为,砸碑是一种暴力的正义,或者说叫正义的暴力。“透过触碰法律的边界,以及暴力的方式才能得到正义的话,好像解了气,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未来的一种牺牲品,因为这不应该是被提倡的。”

  白岩松提倡尝试用理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假如它真的是不该存在的话,那么用一种理智和舆论监督这样一种方式,以及众多的声音的方式,让这样一个墙或者一个碑去倒掉呢?”

《满洲开拓农民入植图》为“昭和15年”也就是1940年出版,发行方则是“满洲拓植公社”。

  该图的持有者赵先生知道方正县立碑一事按捺不住了,致电《北京晨报》:“怎么能给开拓团立碑呢?让后人看了,岂不得去琢磨他们是来侵略的,还是来帮助中国的?立个碑,日本人不会感激你,只会瞧不起你,你不就图那点投资的钱吗?为了钱连这样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作家方军曾在日本大使馆领事部援护处工作了6个月。他认为,为“开拓团”立碑是原则性的错误。方军说,许多“开拓团”成员并没谢罪,他们至死仍坚持军国主义的立场。

  “在遗孤问题上我们善待,可以说遗孤是受害者,但是对日本兵包括开拓团,绝不能说是受害者。世界上给侵略者立碑,恐怕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情。”方军说。

  杨澜也发出自己的感想:“能想像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树一块纳粹屠夫的碑吗?荒唐!”

  学者连称“不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告诉记者:“日本自己人立碑也就算了,我们中国人来给他们立碑就不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李晓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蒋立峰也与张鸣教授持有相同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方正县   黑龙江   满洲   方正   逝者   哈尔滨   湖南   河南   县政府   日本人   日本   公墓   警车   北京   警方   侵华日军   事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