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废墟瓦片里的童年:“眼里有光,世界皆为美好。”

眼里有光的人,即使身处黑暗中,也能发现光明;眼里有光的人,看所有人身上都闪耀着光芒;眼里有光的人,看生活是亮着绿灯的通行光;眼里有光的人,看世界是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美丽且动人。

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他所认为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清代作者沈复在《童趣》这篇文中讲到:“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意思是,我把蚊子想象成是群鹤,心里是这么想的,那些蚊子果然都变成了仙鹤。

阿富汗废墟瓦片里的童年:“眼里有光,世界皆为美好。”

一个人眼里的光,从有到无的过程即是从孩童成长为大人的过程。在我所认知的范围内,见过最有光的眼睛,竟来自于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儿童的眼睛。

他站在废墟瓦片中,怀里抱着同伴,那纯净的笑容和眼神,直接震撼到心灵深处。

阿富汗废墟瓦片里的童年:“眼里有光,世界皆为美好。”

在他身后是残骸的家园,有些人只睡了一觉醒来,家就没了。

阿富汗临近中国,很多欧洲国家想控制整个亚洲,这其中美国人最想占领,好以此来监视中国,战争一触便是二十余年。怎奈小国不富,打不过没办法。

虽然孩子没有选择自己来处的权利,但是战争也夺不走他们与生俱来的纯真。正如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所说的:“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夜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此后,他们的灵魂会在灰烬中肆意生长,变得坚韧,会在野草般的境遇中被塑造。

阿富汗废墟瓦片里的童年:“眼里有光,世界皆为美好。”

苦难并不是阻碍人们发光的源头。前不久一篇来自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致谢论文,在网上走红,讲述了他二十二载求学之路,历经人情冷暖,生离死别,母亲离家父亲离世,家徒四壁,唯一值得开心的是在煤油灯下学习。他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稀松平常的东西,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扛不下去。

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最终战胜了命运,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

网友评论道: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阿富汗废墟瓦片里的童年:“眼里有光,世界皆为美好。”

成年人的世界依然可以拥有光。心中有信念,生活就会有光。黄国平博士说,这一路走来,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信念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它会在你准备缴械投降之际,反射出最有力的光束,支撑着你挺过最难的时刻。

信念可以化成面对生活困难时的乐观态度,滋润干涸的心灵,使之发现幸福之光。如李诞说的:“人先要感到幸福,才能看见玫瑰。”

信念是在面对无法改变境遇时绽放的万丈光芒,照耀着你前行,如知乎博主曹哲所说的:“我们生在笼子里,但也不要为笼子辩护。即使被带上脚镣,也要戴着脚镣起舞。”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成为自己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阿富汗   无光   有光   巴基斯坦   拟作   眼里   脚镣   瓦片   世界   光明   境遇   废墟   中国   蚊子   信念   光芒   童年   美好   眼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