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我是地道的三国迷。小时候听长辈们谈论三国历史,被那些英雄人物所吸引,逐步走进三国时代。小学时,为求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放学时到同学家借阅,往返十多里,回家时往往天已黑尽,免不了被家长责骂,却仍是勇而不顾。小学四年级时,连蒙带猜地读完整本《三国演义》,借助小说的精彩描述,对三国时代有了一个大致印象。在此以后,凡与三国有关的书籍绝不放过,每每与同学、朋友谈论三国,无不眉飞色舞、激情飞扬。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读完大学,电脑游戏开始走进大家的生活。能够走进三国时代,与梦想中的英雄豪杰并肩作战,再次引发我对三国世界的激情,逐渐达到痴迷的程度,把《三国志》、《三国群英传》等所有与三国有关的游戏都玩了个遍,翻来覆去,尝试各种玩法,往往沉浸于三国世界不能自拔。当时的国产游戏BUG成堆,一个游戏往往要不停刷档甚至从头开始地往复几十上百次,才能勉强把游戏玩完,有个别游戏连我这种“疯狂”而执着的人都没办法玩到最后,只能遗憾地收场。但我仍然乐此不疲,游历于三国的世界,满怀情感。在玩《三国志7》时,我还写了一篇长文《三国时代的爱情》,讲述自己征战三国的历程,发表在当时火爆全国的《电脑报》上。那个时候,对三国的了解,就来自于这些游戏和文艺作品,其间还掺杂着自己的些许梦想。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后来,我开始探寻中国历史的奥秘,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才恍然发觉,少年时怀揣的真的是梦想,理想与现实差距太远。文艺作品也好,游戏也罢,那只是让你好看、好玩而已。但真正的历史,却远比这些更加精彩。这些年来,读了《三国志》等原著,彻底颠覆了儿时对三国的认知,一直想对三国迷们说点什么,但感于自己才疏学浅,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不敢轻易造次,犹豫再三,终于还是鼓足勇气敲响了键盘,于是有了这篇《史说三国》,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解读自己心目中全新的三国。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史说三国》讲述的事件与情节,全部来自于史籍记载。但所有的记载,肯定都有记述者自己的角度,有意无意间代表着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我不是历史学家,甚至可说是历史的门外汉,对浩如烟海的史籍没有多少辨别的能力,只能说是东寻一点,西找一些,把自己认为是那么回事的材料胡乱拼凑在一起,献丑出来,供志趣相投者参考。

有几个情况作如下说明:

1.因为是“史说”,文中涉及的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等,尽量只说“史实”,不敢妄加评论。2.时间编年采用年号加(公元纪年)的方式,月份和日期一般采用旧历,便于大家与史籍结合,同时也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时间脉络。3.全文以时间为线,逐年讲述,但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历等,为方便阅读,不至凌乱,有时也以事件或人物为线,出现跨年。4.三国的行政区划分州、郡、县三级,在涉及地名时,除非具体到城市或小地名,一般是指该州、郡、县境内,或者该州、郡、县治所所在地。地名沿用当时的地名,首次出现时,后加括号注明现代地名,个别古地名已不可考,未加注释。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5.本文只是讲述历史,非学术性文章,考虑到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在引用原文时使用的是翻译后的白话文,喜欢引经据典的同好请自行参阅史籍原著。为便于读者理解和判断,有时引用的篇幅较长,不愿阅读的读者可略过。6.三国这段历史的时间跨度史学界历有争议,说法不一。但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前因后果不交代一下,容易让人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所以,我按自己的理解,从给后世带来重大影响的西羌战争开始讲述,尽量给大家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三国时代吧。如有不当之处,欢迎三国同道者指正。羌人烧当部落,世代居住在黄河北面的大允谷,部族很小,非常贫穷。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滇良长期受到侵凌轻慢,很是愤怒,于是联合附属部族和其他混杂的部族,从大榆谷进兵,突然袭击先零、卑甸,杀死三千人,掠夺到大量财物牲畜,并夺取大榆谷中部地区作为居住地,自此开始强盛,其子滇吾继位。汉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 ,武都的参狼羌反叛,杀害和掠夺官吏百姓,武都太守出兵讨伐,未能取胜,陇西太守刘盱派从事辛都、监军掾李苞率领五千人赶到武都(治下辨县,今甘肃成县西北),与羌人作战,杀了羌人的头领,杀死并俘虏羌人一千多人。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武都的军队也打败了羌人,杀死一千多人,其余的羌人全部投降。滇吾的附属部族此时都变得强盛,经常在各羌人部族中称雄,凡是谁想侵犯边境,滇吾就教给他们谋略,做他们的大首领。第二年秋天,滇吾与弟弟滇岸率领五千步兵和骑兵,侵犯陇西边关要塞,刘盱派兵在袍罕(今甘肃临夏东北20公里)攻打滇吾,不能取胜,又在允街(今甘肃永登县红城镇河西的古城湾)交战,被羌人打败,五百多人遇害。守保要塞的各部族羌人见刘盱战败,都纷纷反叛,相继侵犯边界。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东汉朝廷派谒者张鸿统领各郡军队,攻打羌人,在允吾、唐谷交战,结果战败,张鸿和陇西长史田飒战死。天水的军队也在白石(今甘肃临夏东南小古城)被勒姐部落打败,战死一千多人。烧何部落首领中有位叫比铜钳的妇女,年龄一百多岁,很有智谋,部族内的人都十分信服,对她言听计从。比铜钳当时被卢水胡攻打,就率领部众前来投奔郡县。其部族内有很多人犯法,临羌县长就逮捕关押了比铜钳,并且杀了比铜钳部族六七百人。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刘庄知道此事后,对比铜钳很是同情,下诏书说:“从前齐桓公征讨戎人而没有仁爱和恩惠,所以《春秋》将齐桓公贬称‘齐人’。当今国家缺乏仁德,恩惠达不到远方,老弱之人有什么罪过,反而一道送掉性命?长平活埋赵国军队的残暴,不是做皇帝的功绩。过错是因为太守和郡县官吏妄自加以残酷杀害。如果比铜钳还活着,她所在的郡县就要给她看病吃药,赡养照料,让她招来同部族的人。如果他们想回到原先所住的地方,就用厚礼遣送他们。那些小部族如果停止抵抗,自己到郡,愿意效力立功的,一律免除他们的罪责。如果参与谋反而被官吏逮捕,但罪状未判决的,将他们全部赏给有功的人。”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永平元年(58年),东汉朝廷又派中郎将宝固、捕虏将军马武等人攻打在西邯(古水名,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的滇吾,大败滇吾,其他羌人部落全都投降或逃散。东汉朝廷将七千羌人迁到三辅安置,任命谒者窦林领护羌校尉,驻守狄道。滇岸向窦林投降,窦林误将滇岸当做大头领,向朝廷奏报,封滇岸为归义侯,加封汉大都尉。第二年,滇吾投降,窦林又上奏说滇吾是第一首领,与他一道到朝廷进贡朝见。汉明帝刘庄对一个部族有两个首领感到奇怪,怀疑其不是真的,就盘问窦林。窦林理屈词穷,只好撒谎说:“滇岸就是滇吾,陇西语发音不纯罢了。”

史实论三国,一位三国迷对历史的见解

刘庄不肯就此罢休,穷根究底地追问,最终了解到真实情况,一气之下免了窦林的官职。正好凉州刺史又告发窦林贪污受贿,窦林被关入狱中而死。谒者郭襄代理领校尉一职,到陇西上任,听说凉州的羌人强大,吓得慌忙返回京城,被朝廷问罪,撤去校尉官职。滇吾的儿子东吾继位,因为父亲投降了汉朝,他就到边塞里面居住,自我持守,不再行反叛之事,但他的弟弟迷吾等人却多次入侵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郡县   陇西   临夏   太守   史籍   校尉   历史   部族   官吏   甘肃   史实   朝廷   地名   首领   见解   时代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