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安然的父母意外去世,却给她留下了一个6岁的弟弟。


虽说是亲弟弟,但24岁的她跟这个弟弟没有任何感情。


曾经父母为了生这个弟弟让她装瘸,为了捆绑安然,甚至偷偷修改她的填报志愿……


于是,弟弟的出生让原本就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安然,更加坚定了远离这个家的信念,她说:18岁之前,自己还是独生女。


如今安然拼命长大,终于拥有了自己生活、爱情、理想,拥有了重新选择自己人生的能力。在一切将要开始时,弟弟的出现就像一个噩梦,把她重新拉回了家庭的泥潭。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家里的亲戚一致认为,照顾弟弟是姐姐的责任,因为长姐如母


她反抗,她想把弟弟送人抚养,却又在跟弟弟相处的过程中开始心软,唤起了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


安然必须做出选择,是“抛弃”弟弟,去北京读研开始自己的人生,还是留下,为了这个陌生的亲人赌上自己的后半生?


这就是4月2日刚刚上映的新片《我的姐姐》,上映两天票房突破2亿,张子枫饰演片中的姐姐安然。


这是今年《你好,李焕英》爆火之后,又一部女性题材佳片。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很多人在看完这部影片后,都希望安然拒绝亲情绑架、勇敢逃离。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但现实中有多少“姐姐”在这样的亲情中不断退让和付出,而且难以逃离?


或许,这个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



01

多生一个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常常听到长辈说的一句话就是:


“多生一个,以后孩子有个伴儿,父母不在了儿女还能有个臂膀。”


这句话听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只是来自成年人的意淫,并不一定为孩子所接受。


甚至可以说,不少父母想多生的一个的目的就是想要一个儿子。


李银河教授看完这部电影后讲:


“时至今日,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重男轻女的情况:家穷时供儿子上学不供女儿,让女儿打工挣钱帮儿子娶媳妇,好像女孩天然是二等公民,为男孩做牺牲是天经地义。”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安然就是那个被牺牲掉的姐姐,甚至弟弟会命令她、警示她、宣示主权:


“爸爸说家里的东西都是我的!”


一个6岁的小孩子拥有这样的思想有多可怕?而这并非编剧刻意挑拨。


网上有很多吐槽自己姐姐的帖子,其中大部分来自弟弟的指责让人费解。


有一位网友说自己的姐姐很自私,明明都结婚了还总是赖在他家里,怀孕之后更是在他家里吃吃喝喝,打扰他休息……


有人问他,你姐姐不是你们家的成员吗?那里也有她的爸爸妈妈啊?


他说姐姐嫁出去了就是两家人了,他才是这个家未来的主人。


我忍不住去猜想,在这种失衡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真的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彼此的臂膀吗?


还是说,多生一个本来就意味着要牺牲其中一个?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钱钟书曾对夫人杨绛讲:


“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


我一直认为,在决定养育多个孩子之前,首先要问自己能否平衡好儿女间的关系,否则只会让家庭关系愈发混乱。


事实上,用心养过的孩子家长都知道他们的内心极度敏感。


孩子,就是可以在大人的一言一行中衡量自己得到了多少爱。



02

有个姐姐/弟弟真的幸福吗?


知乎有一个问题:


「身为弟弟,有一个姐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部分弟弟都觉得有一个姐姐还挺幸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回答,列举了很多很多跟姐姐相处的小确幸:


1:姐姐有时候和妈妈一样烦,给我布置很多任务,每天要练字,看书,写读后感。

2:姐姐霸道,她看书的时候要求我不能玩电脑,她不看书的时候要用电脑,然后我只能玩手机。

3:逛街逛超市逛公园都要我跟着,但是她总是提重的东西。

4:她有时候会发疯,我不理她她更生气,走路上就会走我前面,但是过一会会停下来等我。

5:她喜欢做饭,总是问我想吃什么。

6:再也不用妈妈给我买衣服了,脱离了各种土掉渣的运动服。

7:可以和她讲段子,讲各种搞笑的事情,不用担心她听不懂。

8:和我建立统一战线,抵抗爸妈各种唠叨,帮我藏漫画书。

9:她经常在朋友面前夸我,但在我面前总是各种打击贬低我,其实我在同学面前也会吹姐姐多好。

10:开学报到,开始体验寄宿生活,之前在家里就不停地问我这个有没有带、那个有没有买,在路上也一个地吩咐我各种事情。

……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问题:


「作为姐姐,有个弟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呈现两极化,幸福的姐姐特别幸福,被爸妈宠,被弟弟宠,被全家人呵护。


而不幸福的却说:


“一旦你有了弟弟,你爸妈就忘了你是他们的女儿,而是他们儿子的姐姐。”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有一个情节,当儿子和张子枫饰演的女儿同时被埋,只能救一个的时候妈妈百般纠结还是选择了儿子,因为儿子是“独苗”,可以“传递香火”,女儿早晚要嫁人,早晚得成为外人。


讲到这段戏时,那时年幼的张子枫哭着说她想不通,“干嘛要选弟弟,我也是你的孩子”。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姐姐”同样需要家人呵护,“姐姐”也永远是她原生家庭的一份子。



03

“姐姐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加倍努力


看完这部影片,让人触动的另外一点是,安然为自己的人生所做出的努力和规划。


她清醒地知道,自己不为人知父母所爱,于是拼命逃离原生家庭,靠自己创造幸福。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因为在过去,我们几乎都见识过被”重男轻女“吞噬的女性。被这样的糟粕思想所害,随着岁月蹉跎却又成为了拥护者,她们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姐姐、母亲、姨妈、伯母,甚至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儿女……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我想起2021年初轰动全网的“杭州樊胜美”事件,一个努力工作的女孩被父母、亲弟敲骨吸髓,只因对丑恶原生家庭还抱有一丝幻想。


当一个女孩儿生在一个儿子利益至上的家庭,抓住一切机会逃离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而关于“父母重男轻女”,一位微博博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微博博主@故事天琦


想起影片开头,安然父母出事,交警出示了一张只有夫妇俩与儿子的全家福照片,并询问她跟死者的关系。


安然平静地说:“女儿,我是他们的女儿。”


可自始至终,安然都未被真正当作女儿对待。


这才是这个故事里最让人无法直视的真相。


19岁张子枫​:“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女儿​”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姐姐》


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理解一句话:


养女儿,我们首先养育的是一个人,然后她才去选择成为姐姐、妻子、妈妈。


我们赋予她生命,不是为了让她肩负某种责任,不是为了告诉她必须要为这个家庭付出些什么。


否则你根本不配生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弟弟   女儿   重男轻女   安然   家里   儿子   姐姐   父母   来源   妈妈   孩子   幸福   家庭   电影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