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要不是你,我早就……”

“妈妈受苦受累,都是为了你,你千万要争气……”

“我们家不富裕,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


这样的教育方式,如今被称为“内疚式教育”。


如果你也曾经这样说,无论是无心之举,还是故意为之,都请你务必看完今天这篇文章。


01


最近看了一个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其中关于“内疚式教育”的探讨,令我印象深刻。


4岁女孩桃子要背诵课文,为了完成作业,“完美主义”的妈妈陪她熬夜到凌晨一点,由于桃子总是背不下来,妈妈的情绪十分崩溃。


为了让桃子快点完成,妈妈的举动让无数观众目瞪口呆——


“没办法,我就抽自己!”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毋庸置疑,妈妈的举动让小桃子特别地惊恐,果然乖乖背诵起了课文。


或许是看到了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之后桃子每背错一次,妈妈都会扇自己一巴掌。


让孩子内心产生内疚情绪,自然就会好好学习了。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宝妈的如此做法,让在场嘉宾李成儒吃惊不已——


“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视频下方,也有不少相同遭遇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不就是我妈吗?每次阻止我干什么的时候就绝食,我只好听她的。”

“我一旦成绩不好,我妈就哭着讲她年轻时受过的欺负,直到我哭了才罢休。”

“我妈爱扇自己,说后悔生了我……”


下面这张图都熟悉吧?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父亲惩罚犯错儿子的方式,竟然是拿棍子抽打自己,一边抽还一边喊“我的错,我的错,是我没有教好你”。


而犯错的孩子在一旁站着,浑身发抖,不知所措。


有人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错。


让孩子快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不至于因为体罚孩子让自己心疼,一举两得。


也有人说,这样教育孩子,肯定有问题。


家长利用孩子爱爸妈的心理,使孩子产生巨大的愧疚感,最终不得不服从自己。


所以,“内疚式教育”到底可不可行?它到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02



孩子犯错,不去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纠正错误,而是惩罚自己。这不是在解决问题,更像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表面上惩罚自己,实际上在惩罚孩子。


1、会让孩子丧失沟通能力


这会让孩子越来越怕你,越来越不敢开口,不敢沟通。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们的判断和选择可能会走向极端。


在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茉莉是那个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妈妈的教育方式,却让她开心不起来。


考的不好,会挖苦讽刺;考得好了,让她不要太得意。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谈到自己要选择中文系,妈妈会大吼“你爸妈脸就被你丢光了”。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而最残酷的是妈妈的“内疚式教育”,妈妈生气时所说的话,都让茉莉内疚不已,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煎熬——


“我好歹也是留美硕士,要是没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一边是不能让妈妈满意的内疚,一边情绪低落的极度崩溃,所有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在一起,像是一直绷紧的弹簧,总有一天会失去承受能力。


最后,绝望的她选择用跳楼结束自己痛苦的一生。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看到这里,作为妈妈的我十分难过——


现实中很多人用“内疚式教育”对待孩子却不自知,等伤害一点点积累起来,最终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2、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丧失自信


“内疚式教育”是一种情感绑架,很多人甚至称它为“自虐式教育”。


它的危害为什么这么大?


因为父母每打自己一下,都是对孩子内心的煎熬,“因为你,我才打了我自己”。这不仅会让孩子有做错事的负罪感,还会有无法排解的羞耻感,对自己充满嫌弃和厌恶,这种混合情绪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力。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习惯了妥协的孩子,不仅会丢失沟通能力,还会丧失自信心和判断力,因为怕被责备而不敢提出要求。


3、会让孩子丧失安全感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孩子的倾诉——


作为独生女,父母十几年来一直告诉她一件事,就是家里很穷。父母多么没用,多么不容易,希望她好好学习,能赚大钱。


但作为父母,他们通宵打牌,吃喝玩乐,从不努力。


对于孩子,却是百般刁难,鸡蛋里挑骨头。孩子在学校朝五晚九,吃不好睡不好,放假回家还干这干那,多花一点钱都是罪过,无条件限制孩子的欲望。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回顾过去,没有一点欢乐的回忆,她严重缺乏安全感:


对父母没有安全感,甚至对任何人都有很强的防备心,很难获得友情和爱情;


对钱也没有安全感,只知道拼命攒钱,却连生病都不舍得花钱,患得又患失。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而这样的负面情绪会跟随孩子的一生。


一个在原生家庭中习惯性因为内疚而妥协的孩子,长大了依然会因为内疚妥协,很多因为摆脱内疚感而做的决定,根本不是在为自己负责。


03


作为父母,我们要深知——


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做孩子成长的守护者。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好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孩子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而被影响一生。


1、正确看待孩子犯错


是人都会犯错。大人都常常犯错,何况孩子呢?


爱因斯坦说,一个从未犯错的人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允许孩子尝试、坦然接受孩子犯错,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羞辱和过分的批评。


因为真正舒服的亲子关系是永远是轻松自由的,而不是剑拔弩张的。


不随意用父母的威严去压迫孩子,不情感绑架、不过分苛责,做孩子坚实的后盾和支持者。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2、不要过度付出,切忌自我感动


有人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为他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是父母也应该给他足够的空间。


否则,你自以为是的关心,很可能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记得《小欢喜》里的英子妈妈吗?她一心一意地照顾英子的饮食起居,到头来换回的却是英子的彻底崩溃。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最后英子差点跳海,此刻妈妈才明白,全面接管孩子的生活是不对的。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决定,更要有自己的空间。


那些口口声声“为你好”的父母,实际上是想在孩子身上实现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确的是,无论孩子跟父母多亲密,彼此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父母的价值不在孩子,而在自己。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完全处于自己的意愿,而不要把责任强加给孩子。


3、以身作则,好好陪伴


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爱好,我们要做引导者而不是操纵者。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优秀,大可不必逼迫他们,而应该努力做好自己。因为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什么样,孩子就会什么样。


放弃自己,去掌控孩子们的人生,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大概率会不尽人意。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写到这,突然想起了胡适的那几句关于孩子的名言——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并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但我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深以为然。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而是成全。


放过孩子吧,不要用内疚的桎梏,让孩子失去美好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内疚   羞耻感   妈妈   孩子   都会   桃子   安全感   这不   个体   可怕   内心   情绪   独立   父母   错误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