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大秦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史况,唱响了荡气回肠的史歌。秦国逆袭成为统一天下的霸主,被千秋万代传颂。然而,皇冠之下,不啻一将功成万骨枯。《大秦赋》开篇,血与火中熔铸的皇冠,令观众毛骨悚然、发人深省。

观峥嵘战国,识用人方略。

六国人才济济,为何偏偏秦国一统天下?

彼时,战争形势变幻莫测,民富国强依仗人才。

谁能汇聚更多的人才,谁就能拥有主动权。

秦国重视、重用人才,多措并举,广招贤士。

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才的选拔任用,关乎国运,岂能随意?

人才、蠢才、庸才、害才,

岂能唯才是举?

历览战国兴衰故事,

品鉴秦国用人之道。

秦国——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秦国能够崛起,并统一中国,是千古传说,更是创世奇迹。

何出此言?秦国初始,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后因养马有功,被作为附庸国纳入周朝版图。周天子指点江山,大手一挥,分封诸侯。秦国原是前朝贵族,抵御西戎,直到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的时候,才被封为诸侯。大争之时,诸侯各国攻城掠地,尸横遍野。秦国被其他诸侯列国蚕食瓜分,所剩无几,秦国人种下了百年屈辱国恨。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草根秦国,穷得只剩下士气


秦国远在边陲,饱受周边国家的欺压侵犯,苟延残喘,濒临被周边灭国。秦献公战死,“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危机感,燃起秦国的斗志。秦孝公渠梁深藏屈辱,广纳天下贤士,拉开了秦国逆袭的序幕。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变法图强,势在必行;招贤纳士,不惜重金

正所谓,得人才者昌。春秋战国时期,乱世出英雄。恰逢人才辈出的时代,可歌可泣者无数。

大秦之大,如海,容纳百川。秦国六代国君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秦国的晋级之路,与各国人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秦国,广得人才,广得天下。

于人才来说,如同吕不韦所言: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偏偏大秦拥有六代伯乐明君,而其他六国的明君甚少,人才流失严重。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吕不韦揽政时期,秦国仍在吸纳人才

商鞅、吕不韦,均出生于卫国。商鞅,被魏国国君嫌弃卑贱;吕不韦,被辱称贱商。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吕不韦与六国博弈

《大秦赋》剧中,吕不韦招揽贤才,羊羔引起了很多观众的注意。满是羊羔咩咩叫声的门厅,不知道的以为来到了草原羊圈。李斯的求职出场,令人眼前一亮:抱羊宠!送礼,大家为何都送羊羔呢?只因《周礼.春宫》的记载而来。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人才求明君,如饥似渴

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引自《周礼.春官》

看到此载,我忍不住笑了。九卿高官相见拿着羊羔,士大夫相见拿着飞雁,士人相见拿着野鸡,平民相见拿着野鸭子,商人相见拿着家鸡。如果赶到了一起,那将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别人撞衫,你们是撞礼。求宰相,找工作,送羊羔,这是古书记载的敲门砖,无它。礼不可废,羊可奈何?

权利是把双刃剑。吕不韦独揽大权,竟忘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吕不韦,请坐下;李斯,请开始你的表演。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只为投明君,实现统一的梦想

李斯暗中帮助嬴政从吕不韦手中夺权,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废分封、建立中央集权,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操作,令天下归一统,功在千秋,利于万代。

然而,成也李斯,败也李斯。李斯对秦国并没有赤胆忠心。当明君死亡,李斯就与赵高矫诏,逼迫扶苏自杀,扶植胡亥为傀儡皇帝。后来,李斯被赵高诬陷,腰斩于市。

至此,秦国凉凉,李斯凉凉。

李贽:“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如果秦始皇早一些立扶苏为秦二世皇帝,相信世界会有另一番景象。

可惜,没有如果。

企业:

灵魂人物是把双刃剑,能发出“前无古人”的光芒万丈,也能造就“后无来者”的尴尬困境。

灵魂人物接班,应及时到位。

灵魂人物若盲目自大、刚愎自用,企业不只是作茧自缚,更会日暮途穷。

韩国——皇帝的新衣,欢乐的奇葩

韩国在《大秦赋》中,可谓一朵给人带来欢乐的奇葩。开局一个“战争式”幽默亮相,紫色的玩笑,令我们忍俊不禁。

韩桓惠王韩然,一介小人、庸才、害才。他表面援助周王室,实则攻城。他背信弃义、倒戈相向,残杀合约国阵营,以为占尽了便宜,出尽了风头。却不知中了吕不韦的计谋:吕不韦假装以5万兵马出战,诱敌深入,使联军内讧;然后令蒙骜带大军突袭,坐收渔翁之利。韩军溃散四逃,周王室投降。韩然,偷鸡不成蚀把米。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自作聪明的憨憨

不作不会死,不死不甘心。韩国君主韩然又脑洞大开,简直是先主动送人头,然后递给敌人铡刀。奇思妙想的“疲秦存韩”谋略,反而帮秦国解决了粮食问题,使秦国富甲天下,兵强马壮。这个主意,如若抱薪救火,火上浇油。愚蠢之极致,谋划之怪异,神操作之隆重,发作之频繁,后果之惊人,整个战国时代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没有一个君主可以“望其项背”。

奇葩生在帝王家,简直是战国时期的欢乐喜剧人。

郑国:此人是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他原打算按照韩然旨意,借修渠疲秦,竟不知阴谋败露。但秦国向来惜才爱才,念修渠有霸业之利、千秋万世之功,令郑国完成修渠任务。秦国阴谋阳谋,切换自如。而郑国这个水利专家,成为韩国送给秦的大才。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间谍变投诚,才华得以施展,梦想得以实现。

韩非:荀子高徒,与李斯同门。韩桓惠王韩然在位时期,在韩国郁郁不得志,常常受排挤忽视。当他看到,父王韩然的小心思,心里觉得愚蠢可笑,但却不可直言。韩非看不到希望,另谋高就,来到秦国,却被李斯设计杀害。韩非虽然有才,却能为了理想,背弃父亲和母国,就职敌国,也是一朵小奇葩。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父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韩国韩非性命

上党郡守冯亭:有人才必然有蠢才韩桓惠王韩然时期,冯亭面对秦国来兵,无视韩国的强弓劲弩之优势,直接将“上党”军事要地割让给秦国,计策名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是让其他国家互相争斗,韩国得以保全。冯亭竟不知“唇齿相依”的道理。上党求和引发了秦赵两国的“长平大战”,赵国将士死亡40余万。韩国的结果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不得已卷入这场大战,不但野王邑等黄河北岸的军事要塞,连黄河南岸的水陆要道也被秦国夺走。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人算不如天算,秦军东出,首灭韩国。

韩国也曾有明君韩昭公,他重用申不害,创下八百年基业。

申不害:是法家大才,以“术”闻名,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主人公。韩国富国强兵,仅限于韩昭公时期。早先,韩昭公时期,重用申不害为宰相,大力发展兵器制造手工业,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申不害变法,韩国存续八百余年

韩恒惠王期间,

蠢才庸才排挤人才,

笑谈笑柄制造笑料。


企业:

不想成为别人的笑话,

就不要让韩国的笑话成真。

鼠目寸光不可取,

高瞻远瞩为大计。

魏国——人才最大输出国,慷慨让贤,来者不迎,去者欢送

魏国毗邻秦国,在中原曾是鼎盛王者,主要原因是,人才浩繁如星空。魏国之所以强大起来,是因为魏文侯重用了人才,如子夏、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军事方面,魏武卒在战国初期天下无敌,使魏国成为中原霸主。

后来,魏国“让”贤,忽视人才,任其自流,成为敌国最大的人才输出基地。

富强不过二代,魏国就此走向下坡路。君主刚愎自用,亲小人,远贤才。吴起去了楚国。所以,魏国没落,人才流失是根结所在。

魏国人才济济,所以毫不在乎流失多少:比如重用庞涓而轻孙膑,使孙膑去了齐国;错过了孟子。

相反,秦国人才匮乏,以重金招揽贤才。那么,这些魏国流失的大才,在秦国有何大能?我们列席观览:

魏国流失的顶级人才:一个战略家(尉缭子),一个大家(孟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三大名相(商鞅,张仪,范雎),五大名将(吴起,孙膑,公孙衍,魏章、魏冉),十位人才,仅秦国占了七位,何愁大业不成?七大人才,助大秦实现了“六王毕,四海一”的宏图伟业。

商鞅:秦国大厦将倾,商鞅挽狂澜于既倒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秦孝公时期他立法使秦国法制深入人心,国家精神浩气长存,军功爵制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他本是卫国人,在魏国公孙痤门下,受公孙痤明珠蒙尘,却学到了公孙痤的本领。公孙痤没有鲍叔牙的胸襟,担心商鞅超过自己,直到临死,才把他引荐给魏惠王,魏惠王却不稀罕。商鞅为求明君,转战到秦国,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更使秦国领先于其他六国。后因公子虔复仇,给商鞅罗织罪名,商鞅被车裂五马分尸。

生于法,死于法;明君殡天,臣子分尸。

奈何,一朝天子一朝臣。

企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济天下。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商鞅变法,秦国反转

张仪:鬼谷子的高徒。巧舌如簧,机敏幽默。原本合纵抗秦,后因在楚国被排挤讥讽,怀才不遇,转身投靠秦国。秦惠王时期与苏秦斗智斗勇,使20多年的“六国联合抗秦联盟”彻底土崩瓦解。后因与秦武王不和,张仪炒了老板的鱿鱼,转身回到母国魏国。

明君明眼识真才,学识展现放光彩。


企业:

择才、用才、爱才、留才是一门学问。

不是说说而已。言必行,行必果。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诡辩之才,足智多谋

范雎:生于魏国,被魏齐陷害和侮辱,死里逃生,无奈投靠秦国。如果说秦国是虎狼之师,范睢就是其中的老狐狸。他被秦王说成真小人,他善于揣度人心,狡猾善变;他渊谋远略,在秦昭襄王时期,他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帮助秦王蚕食诸侯以夺权。长平之战后,挑拨君臣关系,成为武安君白起被赐死的缘由。后秦王后悔愠怒,赐毒酒给范睢。

可惜,战神白起,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故:国家用人,以德为本,才能次之。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范睢鼓噪群臣杀白起,秦王反省杀范睢

尉缭子:鬼谷子的徒弟,天才的战略家。他是秦国国尉,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的灭六国整体思想;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计谋,乱他国内政。

魏章:秦国左庶长,秦惠文王时期名将。丹阳之战斩首8万楚军,夺得楚国800里土地。后因赢荡继位,他与张仪看出来赢荡不是明君,一同返回魏国。善用人才之君,为明君,平庸之君,不能识才,即便识才,人才也易遭谗臣所惑。过河拆桥之君,国运不能长久。伯乐难求,明君难寻。

人才,也要识得明君。非明君,远离。

企业的灵魂人物,不能只靠武力征服,更需有勇有谋,德才兼备。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名将魏章

公孙衍:犀首,魏国阴晋人,于秦惠王时期任大良造。斩杀魏军8万,夺河西之地。后因张仪至秦,一山难容二虎,又对母国存有感情,故离开秦国。后来,公孙衍虽四次合纵攻秦,仍败给张仪连横。

对个人而言,寻找明君,不但要有眼光,还要有度量。

对企业而言,挽留不住,索性不用再挽留。强扭的瓜不甜,留人留不住心。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虽一山难容二虎,却已立功无数

姚贾:上卿。原本助赵国联合楚,韩,魏攻秦,被秦国离间。秦王重金聘用,他以金银珠宝与口中巧舌,用计周旋,将四国抗秦的联盟土崩瓦解。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巧用钱财,收买利用

韩非斥责姚贾是“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财迷,但是善于用财。经常拜访各国君主,逢场作戏收下礼金,然后送给秦国在赵国设置的暗探,让他们用这些钱对付赵国的庙堂贵胄重臣。他可没有视钱财如粪土的高风亮节,只是将目光放在了秦统一天下之后的光耀门楣、万古流芳。毕竟自己一生平平无奇,常受他人歧视为“世监门子”。所以,他解私囊而助秦大统,欲扬眉吐气。从他与甘罗一同出使赵国,却不给甘罗脸色,也不穿小鞋,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以国事为重。微末之处,彰显大秦的团队精神:“对内抱团,对外强硬”。

企业:

钱,是老板驾驭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

企业愿景和使命,是人才进取的不竭动力。

赵国——重小人,远贤臣

赵国君王赵烈侯重用牛畜、荀欣、徐越等人,使赵国逐渐强大。

赵孝成王盲目自大。秦昭襄王时期,范睢采用离间计,散播谣言:廉颇已老,千万不要用赵括。

赵孝成王以为赵括为新生代人才,错用赵括替代廉颇出战。

然而,赵括只善于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余万将士被秦国大将白起断粮坑杀,赵国国本根基动摇。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赵括空谈大将,害国害军害己

因为得胜消息没有及时传达,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割地给秦国。赵孝成王冤枉平原君通敌卖国,大庭广众的朝堂之上,气死了叔叔平原君。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自视清高,有勇无谋

毛遂:毛遂也曾是一代名臣,毛遂自荐、窃符救赵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但一世英名,却晚节不保。他掉入郭开的圈套,不得不扶植野心勃勃、无才无能的公子赵偃成功上位,设计了借秦国之手废太子佾(yì)。毛遂故意在吕不韦面前夸赞太子佾才能出众,四处散播赵国会派太子为质子。秦国自然不乐意太子佾登上君位,于是将计就计,让太子佾入秦为质。太子佾被赵姬惩罚服苦役,赵孝成王气得出兵伐秦,摔下马病重。毛遂虽自知有愧,去接太子佾,但是在路上被郭开杀害。赵孝成王一命呜呼。毛遂,一失足成千古恨。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毛遂被利用

郭开:赵偃的伴读,无才无能,贪财好色。赵偃登基,任郭开为丞相,收缴了老将廉颇的兵权,乐乘与廉颇出走他国。秦国深知李牧的作战技能与廉颇相仿,于是派人以重金贿赂郭开,令其诬陷李牧。赵偃郭开巧用计谋杀死李牧。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弃贤臣良将,留小人误国害国

秦国能一统天下,郭开功不可没。

赵偃的荒唐无能、昏庸无道,让赵国一蹶不振。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父子,一个不懂立相国,一个不识对手。

国君:

掩耳盗铃,误才;自以为是,害才。

用错了将领,纸上谈兵,背道而驰,万劫不复。

昏君,南辕北辙,火上浇油,加速灭亡进程。


企业:

识才,方能聚财。厚德载物,才需配位。

庸才、蠢才、害才只会阻碍企业发展,甚至使企业走向灭亡。

齐国——用贤臣,留奸佞

管仲才干,世间少有。齐桓公贤达大度,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称其仲父。管仲助齐桓公强齐图霸:灭谭国、遂国、郑国,鲁、宋、陈、蔡、卫先后臣服于齐国。自此,九合诸侯,齐国成为公认的一方霸主。

齐国君主设立的稷下学宫,蔚为壮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促进了先秦时期的文化繁荣。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管鲍之交,鲍叔牙大度举贤才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齐桓公重用管仲

但齐桓公晚年昏聩,重用了3个小人:易牙、竖刁、公子开方。管仲离世前,再三叮嘱齐桓公杀死这三种小人,齐桓公不舍。齐桓公虽然按照管仲建议,立公子昭为王,但公子无亏,受这三个小人怂恿篡位。一时之间,齐国乌烟瘴气、四分五裂,跌落霸主神坛。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小人误国,祸患横流

一国之君,应有胆识和气度。

对待才能君子,无疑要以礼相待,委以重用;

对待小人,如果不能果断杀伐,就会祸国殃民。

可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没有孔子鲁国,被齐国吞并;失去管子齐国被秦国战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

用对人,人尽其才,国之大益。

用错处,张冠李戴,适得其反。

用错人,饮鸩止渴,引火烧身。

企业:

人岗相适,德重于才。

舍得。有舍,才有得。

舍害才、庸才、蠢才

得天才、大才,英才。

楚国——成在用贤,败在弃贤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一度“惟楚有才”。

孙叔敖:楚庄王不拘一格用人才,将孙叔敖“举于海”,任命为令尹。孙叔敖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以及安丰塘。他治水治国,造福黎民。施教导民,农商并举。翘楚中华,名垂千古。

吴起:吴起来到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实施变法,强兵简政,助力楚国繁荣兴盛。

芈月的父亲楚威王错过了商鞅,任人唯亲。

其后几代君主,更是不辨忠奸,主昏臣奸,天怒人怨,权利掌握在少数王公贵族手中,贤能志士受到排斥打击,甚至被杀害,许多人被迫远赴他国。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君臣无道

我们耳熟能详的屈原,投身于汨罗江中。他的赤胆忠心,惊天地,泣鬼神。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屈原,太委屈

苏秦看不到楚国未来,任凭楚王再三挽留,仍执意远去,帮助燕国,联合秦国灭齐国。

楚国的大好河山,被权臣宵小,弄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楚国无大国精魂,徒留大国躯壳,不堪一击。

甘茂、魏冉、李斯、顿弱均为楚国人,为秦国重用。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

宣太后芈月,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前者大才,后者小才,在秦国政务上曾作出不同的业绩。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楚国贡献的才女,为秦国打江山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华阳封锁宫廷,平原君得不到胜利的消息,赵国割让六城

企业:

用才,更要留住人才。

任人唯亲,是管理混乱的导火索,更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大秦赋》峥嵘战国,彰显用人方略;教科书式用才,谱写强国篇章

稷下学宫,齐鲁——文化发祥地

春秋战国,繁荣灿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故,识才与用才,是两码事。

人才常有,而用人之才不常有。

用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大秦,以人才为基,谱写了强国篇章。

大秦,

有,海纳百川的气量,才有,天下统一的霸业。

识才,择才,用才.....良才尽其用,方能成就未来。


谁擅长治国,谁善胜军旅,

谁堪任庙堂,谁适合县治。

滥官滥爵,国之大患。

张冠李戴,学非所用。

大秦故事,也是一部人才管理学教科书。

彩!彩!彩!


以史为鉴,以铜为镜。

知过去,明未来。

------------

点击头像,可查看更多深度剧评。

点击关注,也可随时获得更新。

欢迎发表评论。

本文章可转载

请您注明出处。

码字不易,

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管仲   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公孙   申不害   伯乐   齐国   峥嵘   韩国   方略   篇章   强国   教科书   战国   用人   小人   时期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