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十一、老郭拜师

2004年,老郭重召旧部,移师到潘家园附近的华声天桥。没钱呀,只能流浪;德云社新舞台上方是铁皮顶,只要下雨,就叮当作响,如果雨大的话,演出只能暂停,要等雨小了才能继续。

北京电台文艺频道主持人大鹏,想做郭全宝纪念专题,就来德云社找李文山。李文山有当天演出,就在华声天桥,大鹏听到了德云社相声,马上被吸引;可是看看台下,就十几个观众。后来才知道,这十几个人里还有八个是不给钱的。大鹏就想:这么好的节目,就台下几个听众,而且还有不给钱的,不应该啊;这些演员水平这么好,但没人知道。大鹏立刻就有了把相声节目搬上广播电台的想法;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大鹏的这个想法,对德云社是一次很好的广告,为德云社日后成功,做了非常好的推广。这一年的秋天,大鹏在自己主持的《开心茶馆》节目中,开始播放相声大会录音。有了广播电台的加持,德云社的粉丝越来越多。到德云社举办传统相声濒临失传曲目专场时,竟然出现了火爆的现场,有观众涌上了舞台。

这个时候,老郭的相声传至“中华笑海”网站,受众面越来越广,日渐有了名气。情形变了,剧场老板就说:重新谈谈分账吧。老板竟从“二八”一路要到“倒二八”。如果照“倒二八”这么来,就算坐满,一个演员最后也只能分20块钱。无奈之下,老郭又带着“德云社”又搬至天桥乐茶园。


2004年6月18日,对于老郭来说,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拜相声大师侯耀文为师。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在拜师仪式上,侯耀文动情地说,“我希望相声队伍壮大,因为我们的这支队伍太弱小,我希望我们的队伍团结,因为我们的队伍太分散。所以我希望能够有新的血液、新的空气、新的人才,能够进入到我们队伍当中来。相声队伍,现在看来,并不十分乐观,因为大家现在所熟悉的,天天能看到的相声演员,已经都在四十多岁以上了,三十多岁的、二十多岁的,有出息的,像个样儿的,将来能成角儿的,真的是很难找。”

“就郭德纲而言,三十岁出头,他会的传统相声可能会比我们一些现在的同志多得多,他的先天条件可能会比我们现在声名之下的一些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条件还要好得多。所以,我希望有一个新人,我希望有一个将来对相声事业有用的人才,能够进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不光是因为今天我收了他,他作为我的徒弟。他就是拜给李耀文、拜给赵耀文,我都高兴。拜谁,我都觉得是我们相声队伍、我们相声界的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

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拜师。

侯耀文在收徒之前,很多相声大咖和文艺前辈都劝他要慎重,虽然这个时候老郭有点小名气,但是却是一个“海青”。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劝侯耀文的人,都认为老郭这个江湖派是来抢饭的,至于郭德纲的“德”和“相声八德”的“德”相重合,是借口罢了。

一个圈子外的人,想挤进圈子中来分一杯羹,圈子里的人自然反对,他们不想让圈子里进来一只会咬人的“野狗”,尤其是一只经历过多年风雨,顽强生存下来的“野狗”。

跳出来的还有杨志刚。老郭之所以第三次去北京,是和杨志刚闹翻,在天津实在待不下去了。老郭和德云社走红之后,杨志刚跳出来指责“郭德纲另拜他人”,犯了相声界的忌讳。老郭解释是:两人当年只有“口盟”,没有“摆知”,不算真正的师徒。实际上,老郭跟着杨志刚时间不长,杨志刚也没教老郭啥东西。但对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相声行当而言,老郭的的确确向杨志刚拜师过,虽然没有“摆知”;但相声又极其注重仪式,没有公开“摆知”,杨志刚就不是郭德纲真正意义上的师父,只能说教了些本事。

据说,曹云金背着老郭偷偷给杨志刚写信:“别惹我师父,我黑白两道都有人,否则对你不客气!”这封信成了老郭“威胁”杨志刚的把柄,被杨志刚曝光,引起了不少风波。老郭得知后,不但没有怪曹云金冲动,还非常感动他对自己的维护。

侯耀文自然知道相声行当的规矩,所以在收徒之前,专门打电话问了杨志刚,在得到不是他徒弟的肯定回答后,这才放心地收徒。

还要说一个事实是,北京相声圈里也有小圈子,其中有两个小圈子比较有影响力,一个是曲协,一个是铁路文工团;曲协领导是姜昆,铁路文工团领导是侯耀文。姜昆拜马季为师,来头不小;侯耀文传承了侯门相声,师父是赵佩茹,来头也不小。身为曲协主席的姜昆创建姜昆笑剧场,并最早提出反三俗,高举高雅相声;侯耀文领导铁路文工团,倡导相声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个人没啥大矛盾,但认识不同,观念不一致,有很大的不同。

姜昆反三俗要有靶子,靶子中心是老郭。所以,很多东西就很明显了。现在侯耀文竟然要把老郭剜到篮子里,拉到圈子里,不单单是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还冒犯了一些人的权威。

还要说的是,相声很早就有派系,主要的派系就是北京派和天津派;有些人还说分舞台相声界、民间相声界。老郭是天津江湖派代表,和北京曲协的舞台派有很大差异。北京舞台派和天津传统派的冲突由来已久,老郭只不过恰逢其时,被当做了靶子。

有人还八卦说,姜昆和老郭不对付,还因为姜昆搭档戴志诚勾搭侯耀文老婆袁茵,导致侯耀文离婚;侯耀文没说啥,老郭实在是看不下去。曾经专门写过相声段子,讽刺戴志诚的所作所为。于是,旧恨加新仇,各自看不习惯。

有人说,姜昆是马季的徒弟,马季的师父是侯宝林,姜昆应该和侯耀华是师兄弟,咋会有矛盾呢?马季还给郭德纲题过“德云社”三个字字。呵呵,说的一点也不错。亲兄弟会不会有矛盾?很多亲兄弟之间有矛盾,亲兄弟之间的关系还不如和邻居的关系好。


回到老郭拜师上来。

拜师时间:2004年6月18日

拜师地点:北京都王食府

嘉宾:除了姜昆和李金斗两支没来以外,几乎相声界所有名家都到场来贺,包括石富宽,常贵田,师胜杰,笑林,李国胜,赵世忠等等。张文顺,王文林和王玥波也在现场。

三师:引师是常贵田先生,代师是师胜杰先生,保师是石富宽先生。

老郭遇到了自己的恩师侯耀文,侯耀文力排众议收老郭为徒,为他在相声界正名。从此以后,老郭有了正儿八经的师承,不再是“海青”。老郭为啥2006年能公开“摆知”?就是他拜师侯耀文之后,有了师承,可以公开收徒了。在老郭最难的时候,也是侯耀文力挺老郭。侯耀文可以说是天津侯家的代言人,是天津传统派的代表。

在后来的德云社四个国家七个城市的全球巡演圆满结束后,老郭更是直接发文感谢所有人,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一句“蒙祖师爷恩典,感衣食父母支持,学生郭德纲鞠躬致谢”。


没有师承的话,只能是“海青”,像荒野中的狗尾巴花,永远摆不到大堂里。没有师承的老郭,只有卑躬屈膝,可是,那些体制内的舞台派,对他又咋看的呢?一次在相声研讨会上,老郭为李金斗,姜昆等人小心翼翼地撤凳子,以示对他们的尊重,但对方根本看也不看老郭。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老郭低头哈腰对相声界前辈姜昆毕恭毕敬,姜昆却表情高傲,一副看不起他的样子。


十二、小岳岳加盟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2004年10月,在炸酱面馆打工的河南小伙岳龙刚、孔德水经赵铁群老先生介绍,找到了老郭,想跟他学相声。老郭心想,后台实在没人,也不管天资,都来吧。于是每人写了一段贯口,让他俩背去。不久,老郭收二人为徒,赐名岳云鹏、孔云龙。孔、岳二人加入德云社扫地擦桌子,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段子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一位经常来这家面馆吃面的赵铁群老先生对岳云鹏说:“你嗓子挺不错的,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跟他学相声去吧。”

岳龙刚问:“谁啊?”

老先生回答:“郭德纲。”

老郭见到岳龙刚,第一印象并不好,因为岳龙刚连相声和小品都不会区别。多年后,老郭感叹:“你说赵铁群先生得多恨我,给我介绍这么一棒槌!”

赵铁群同时还介绍了孔德水,张文顺对于他的评价是:天赋极佳。

同样是人,差别很大。有时候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动物的差别还大。

2006年,孔云龙成为首批“摆知”的五弟子之一,岳云鹏只能一边养狗、擦桌子,一边等待下次“摆知”的机会。

很快,孔三哥已经上台可以走大活了,最火的时候在广德楼,一场下来,孔云龙的收入比郭德纲的都高。不过,很快火起来的孔云龙,很快飘了,自然也就狂了,在作死的路上狂奔;终于有一天,膨胀的孔云龙偷偷骑老郭的摩托车出去,不小心撞到了别人车上,摔了,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才醒过来。差不多一年后,孔云龙才重返舞台。

因为天赋好,又得老郭真传,孔云龙很快赢得不少人喜欢,收获大量粉丝;可是,天妒英才,或者天不遂人愿,熊孩子孔云龙给老郭拜完年后到楼下放炮,结果,炸断了腿,再度入院。没有倒霉,只有更倒霉。熊孩子烧饼在《鲁豫有约》上说:比捣蛋,我都比不过他。

熊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是因为不管啥时候都在惹事儿,或在去惹事儿的途中。2007年,孔云龙再度出事:在北京三里桥吃饭,为座次的问题跟人吵架,进而动手;悲催的是,对方还是国家级搏击运动员,结果不用说了,孔云龙再度入院。

应了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不少人有一个疑惑:岳云鹏一没长相,二没文化,三没才华,四没背景,五没钱财,到底是咋就进了德云社?

2003年,岳云鹏还在饭馆当服务员,每月1000多工资。赵铁群老先生说要把他推荐给老郭时,这家伙还犹犹豫豫,但赵铁群老先生再三要他去试一试,这家伙才和同事孔德水一起去华声天桥听老郭的相声,听了几次之后,他发现心里还挺喜欢相声。据小岳岳说,当是还穿着饭馆的衣服。

老郭说:你可以有空就来听相声,不要门票,你喜欢的话就可以来说,不喜欢的话我强留你也留不了。岳云鹏这才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来到德云社跟着老郭学相声;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他发现相声还挺有意思。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小岳岳跟着老郭学相声,半天是上杆子买卖。气死人:有些人想尽各种办法,拼了命想跟着老郭学相声,有些人机会摆在面前却犹犹豫豫。人和人不能比呀,如果非要比的话,会把自己气死。

老郭为啥就收岳云鹏为徒?真实的原因很简单:当时德云社没啥名气。当年岳云鹏在观众席里听老郭一帮人说相声,加上他和孔云龙总共只有4个人,后台却有十几个演员。估计当时一只狗会说话,表示要跟着老郭学相声的话,老郭也会收留。小岳岳占了天时的光。

当一个人混得不好时候,不管谁对他笑一下,他都会感激涕零。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岳云鹏表演风格非常独特:一直以来都是以贱萌著称。想不到,观众就喜欢他的贱和萌,吃他这一套。

其实,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岳云鹏就登台演出,但演砸了:15分钟的相声,他3分钟就讲完了;乏味的观众把他轰下了台。小岳岳的处女秀,就这样结束了。

老郭自然生气,说:你还是去打杂吧。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老郭都不敢让岳云鹏再登舞台。他怕呀,怕小岳岳就此萎靡不振,怕德云社招牌砸了。这是后话,后面我们再细讲。


十三、康大鹏神助攻

2004年7月12日,相声名家郭全宝去世。郭全宝与侯宝林、白全福、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过相声,声望老高了。德云社李文山也曾与他搭档过,北京台《开心茶馆》的主持人康大鹏想找李文山做节目,于是就到华声天桥听了一回相声;碰巧,老郭在台上使了一段《西征梦》,康大鹏瞬间就变成了钢丝:“听了这么多年相声,还没有哪段儿是能让我从头笑到尾的。”

随后,康大鹏就带领一帮人,带着专业设备,将老郭的相声录音录像,并在他的节目中播出。效果显著:一周后,“德云社”再开场,观众人数已经上升到两位数,有60多个。11月时候,老郭和张文顺到大鹏那儿做了一期节目,剧场观众人数已经上升到三位数,有两百多。到“传统相声濒临失传曲目专场”演出时,观众已经爆满了;到了2005年,已经订不到票,得进屋站着听了。

不得不说,康大鹏是老郭的有一个贵人;在他的推动和宣传下,老郭名声越来越大,给老郭引来了大量观众,同时也引来了弟子。谁?阎鹤祥。

阎鹤祥,本名阎鑫, 1981年9月14日出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和李菁是校友。那时还在中国移动工作的阎鑫,天天坐66路公交回家,偶然间听到大鹏节目,从此迷上老郭;2006年,他考入德云社。老郭说他是徒弟里面“捧哏第一人”,就把他安排给自己儿子,成了郭麒麟的搭档。前面说过孔云龙吃饭打架的事儿,就是和阎鹤祥一起吃的饭。当是他也出手了,还拎起路边的自行车砸向对方,不过,对方接住了自行车,还把200斤的他扔了出去。他想着他是重量级的,但在国家搏击队队员面前,小菜一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还有个事儿要说一下:老郭曾经拜西河门说书艺人金文声老先生为师,艺名郭增福;后来他也收徒弟,阎鹤祥是其中一位,在西河门赐名阎景俞。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大鹏上老郭的节目《以德服人》

2004年,13岁的朱绍峰也拜入老郭门下,取艺名朱云峰。因为长得胖,脸上还有很多的雀斑,身边人都戏称为烧饼,时间一长也便成为了新艺名,一直沿用至今。生性顽劣、好惹事端的他,在德云后台最淘气,在当时的一批弟子中,最让老郭头疼。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这一年,张云雷12岁了,演出时已经毫不怯场。从小调到相声,从大鼓到三弦,无一不通。唱起古调,如云中惊雷,清澈透亮的嗓音赢得满堂喝彩。这一年,他为老郭攒底,因为别人都压不住。

张德武已拜入张文顺名下。张德武本身就爱相声,而且说得很好,是相声名票。在德云社后台捧哏里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了,他捧哏的相声尺寸拿捏到位,严丝合缝。2008年徐亮退出德云社时,张德武代表张文顺发布了解除徐亮师徒关系的声明。

德云社1/4世纪恩怨(四)


这一年,在IT公司上班的徐德亮也常来撑场;王玥波心系评书,要走;谦大爷正式加入德云社。

这一年还有一个段子,大家听听就可以了,无从考证:2004年,在天桥乐茶园后台,曹云金说:“别让我火了,我以后火了就给他(指老郭)弄个大的。”


2004年,已经嗅到相声春天的气息了!

相声繁荣的日子不远了,老郭的好日子快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孔德   天桥   文工团   师承   天津   师父   徒弟   恩怨   老先生   北京   相声   后台   观众   队伍   舞台   节目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