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饥荒是历史最大的灾难,比瘟疫和战争带来伤害更多,在饥荒面前,可以践踏一切法律、突破人性所有的底线,饥荒往往会伴随其他更多的灾难,比如饿殍遍野带来瘟疫横行,食不果腹造成战争冲突。

贯穿历史始终的往往都是饥荒,饿死者遮天遍地,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光绪初年1875年,那场饥荒即是人间惨案,又是人间地狱,饥荒加上伴随而生的瘟疫,受灾面积遍布山西、河南、山东等大半个国土。

造成一千多万人死亡。吃糠咽菜后来吃树皮,吃观音土,再到后来吃人惨剧不停上演。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1942年,河南的人口从3000万锐减到2100余万。天灾如此,而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却对百姓生存安危毫不放在心上。一个省饿死近千万人,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翻开历史的苦难,正视历史,才能理解饥荒的可怕,粮食的弥足珍贵,饥荒给社会带来伤害是巨大的、深远的,难以弥补的。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饥荒,会发展到饿殍遍野,吃树根,甚至吃观音土这样惨烈的程度。

主要还是源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常低:


一是农具质量非常差

古代冶铁技术不发达,铁不可能做到大量普及,铁制品用在农具上更不可能普遍,甚至很多贫寒人家连口铁锅都没有,平常用的都是泥盆瓦灶。

农民种庄稼用的大量都是木制产品,而木制产品也是严重制约了产量,挖地、松土、收割等等,木制农具效率是相当低下的。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大型牲畜稀缺

电视作品上,家家牛羊满圈,鸡鸭漫山遍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只有大地主家庭才能拥有牛、驴,那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要说牛呀、马呀这些,就是骡子这类大牲畜,都不是普通家庭能拥有的,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很多人耕种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力,生产力那是相当低下,

柴门闻犬吠那是有普遍可能的,牧童骑黄牛那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没有了大型牲畜,所有的事情必须亲力亲为,又没有效率高的生产工具,只有一些粗糙的木制工具,那生产力要多低有多低。

那时亩产量低到不可思议,且哪怕土地充足,你都没有精力和能力耕种。

杜甫笔下描写道: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处境,男人都上战场,耕种是极度耗费体力的事情,家里又没有大型牲畜,依靠孱弱的女子很难做到。只能让土地撂荒,任他荒草遍地。


这还是在生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哪怕家里有个壮劳力,那土地也并不能很好的耕种起来。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还有,庄稼要深翻,种子透气能扎根,成长才会好,土地不板结,庄稼长势才会好,但深翻没有器械也要好的农具,农民手里那些粗糙的木制农具,每天深翻耕种面积非常小。

所以,古代很多农民一辈子风雨无阻,勤奋异常奋斗在土地上,但收获非常微小。


农具过度的落后,不但制约了产量,也把农民与土地紧紧绑定在一起。且效率一点都不高。

二、缺少肥料

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肥料,也有各种防治病虫害的药物,但古时候纯粹是靠天吃饭。

肥料也仅仅只是有机肥,就是人畜粪肥。


哪怕是有机肥,也并不充足,很多家庭的肥料只能靠自产自销,首先是动物粪肥,大型牲畜都没有,哪里有粪肥,有的人会去路上捡牛马的粪蛋,但这几率不高,哪怕捡了一点回来,对于庄稼也起不到作用。


接着就是全家的有机肥,自己吃的食物非常粗陋简单,很多都是野菜和粗粮,那样的有机肥养分也是极度贫瘠的。


庄稼没有了肥料,人力能做得干预极少,那产量也是可想而知的稀少。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三、浇水除草都靠人力

现在水利设施极为完善,缺水沟渠里过来,或是用水泵,或是高效灌溉,但在当时却只能自己到远远的河里去担水。


风调雨顺的时节好一点,可遇到天灾水患的时节,颗粒无收也是正常的。


再说,有的田地离水渠很远,有的土地甚至是开垦荒山得来的,这样的土地去远远的地方担水,付出巨大辛苦收益却是极为稀少的。

四、高产作物种子极为匮乏


早期很多种子都是从自己地里打出粮食留下的种子,产量不高,抗病害能力很差,又不会优选优育。产量比很差,亩产更是少得可怜,这才是最主要制约产量的因素。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五、优质土壤太少,良田匮乏

为什么以前江南富庶,因为那里土壤肥沃,是产粮的重要地方。

而除了江南,其他地方要么风沙大,要么山区丘陵,要么盐碱沼泽,要么土里砂石过多,都不适宜耕种,哪怕耕种,耗费巨大人力和无力,最终结果都是得不偿失。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六、灾难比较多,除了干旱、洪水、地震、暴雨、严寒、酷热,甚至是各种病虫害

那样脆弱的农业体系禁不起任何自然的风吹草动,没有任何抵御灾害的能力,甚至面对病虫害都束手无策,庄稼能长大成熟,那真的是老天在赏饭吃了。

因为以上各种原因的制约,历朝历代的亩产非常低:

秦汉:北方小麦亩产120斤,南方大米亩产96斤。

隋唐:北方小麦亩产105斤,南方大米亩产157斤。

两宋:北方小麦亩产110斤,南方大米亩产220斤。

明清:北方小麦亩产155斤,南方大米亩产305斤。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而现在呢,我们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杂交水稻”示范基地的产量来说明,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合亩产2653.54斤。是古时候的8.7——28倍之间。

读到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家十亩土地都只能仅仅够果腹,更何况大量家庭土地更不可能达到十亩之多。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而且,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如果算上,就知道农民在在灾年被饿死不是匪夷所思,哪怕在丰年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古人经常说吃糠咽菜,因为他们大多时候,真的是在吃糠咽菜,里面放点粗粮,如果一味地吃粗粮,那根本不够吃的。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哪怕是丰年,都不可能可劲地吃,大白馒头,白米饭,那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享有的待遇,平常饭锅里多的是红薯、甚至是红薯叶子,再有就是各种糠菜。

正常年份过的都是岌岌可危,举步维艰,可以想见灾年时,任何风吹草动都是灭顶之灾。

历史饥荒下那些人性的考验,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的饥荒

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感谢祖国繁荣昌盛,这真的是最好的时代,感谢祖国这么多年奋斗,毛主席提出的粮食安全的底线,倡导的机械化大型耕作,强调重工业反哺农业的构想和实施。


回望历史才知过往种种艰难,看待当下才知幸福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饥荒   观音土   饿殍遍野   粪肥   亩产   农具   粗粮   牲畜   庄稼   肥料   小麦   大米   产量   人性   古代   土地   农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