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之所以被称为武十回,除了景阳岗打虎和怒杀西门庆之外,在《水浒传》里还有三段精彩的武戏: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虽然原著对这三段描写都相当精彩,但电视剧为了搏人眼球,仍然进行了较大改编。

通过改编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改编后的情节充满了玄机奥妙,可谓一言难尽回味无穷。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醉打蒋门神的改编

在《水浒传》原著中,武松被发配到孟州牢城后,施恩作为管营的儿子,不仅请求父亲饶过对武松的一百杀威棒,而且盛情款待视为上宾。目的无非是让武松帮他夺回被蒋门神抢去的快活林酒店。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但电视剧却直接把管营改成了施恩,无形中减掉了一个儿子。

管营本是朝廷命官,官职不算大也不算小,起码在孟州牢城里还是一手遮天。

而管营的儿子施恩,不过是个开酒店赌场的社会人士,是个生意人。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父亲利用职权在后面为儿子撑腰打气。儿子借助父亲的势力,把武松这个囚犯好吃好喝地养起来,想让武松帮他夺回被别人霸占的酒店,这在逻辑上可谓无懈可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但电视剧却让管营充当儿子的角色,当上了酒店老板,直接冲到第一线。这种既做管营又当老板的改编,显然不符合常理。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其次,武松在去往快活林的路上,逢店必喝三大碗酒,叫作“无三不过望”。这个“望”字究竟代表什么,作者并没做解释。有人解读是代表酒馆外面挂的幌儿。不过望,就是不放过一个酒馆。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就这样,武松一路喝来,到地方已喝成了一个踉踉跄跄的醉汉。

这一点,电视剧忠实地履行了原著的情节,没作任何删改。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但是,到了快活林酒店之后,情况则有了根本性变化。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原著中讲,武松把蒋门神的小妾扔进酒缸之后,在外面躺椅上假睡的蒋门神大踏步奔过来,和武松迎面相撞。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见到武松醉眼朦胧踉踉跄跄,蒋门神误以为是个醉汉前来闹事,顿时放松了警惕。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先把拳头对着蒋门神虚晃一下,转身就走。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蒋门神不顾一切扑上来。哪料武松突然转身飞起左脚,正中蒋门神小腹。蒋门神顿时捂着肚子蹲下。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几乎就在同时,武松右脚飞出,正中蒋门神面门,踢得他仰面朝天倒了下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上前一步,踏住蒋门神胸口,抢起了打虎的铁拳,朝着蒋门神头上打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由此可见,原著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充其量也就几秒钟的事。而且用的是看家绝学“玉环步,鸳鸯脚”。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电视剧对这段戏作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只见武松拎个酒坛子,晃晃悠悠歪歪斜斜,一边和蒋门神打斗,一边还举着酒坛喝酒。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蒋门神气壮如牛,恨不得把武松一口吃掉。但打来打去,就是占不到便宜。一会儿被武松压在身下,一会儿被酒坛子砸破脑袋。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待把蒋门神的力气耗得差不多之后,武松突然发威,三拳两脚就把蒋门神打得倒地告饶。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这段戏,打得眼花缭乱精彩纷呈,看得人目不转睛热血沸腾,可谓吊足了观众的眼球。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电视剧为什么要这样改编呢?

显然是为了提高收视率,无疑是典型的哗众取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既不符合原著的理念,也不符合情节的逻辑思维。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试想,一个比武松身材还高大威猛的武林高手,是不可能被一个拎着酒坛子的人,边喝酒边打败的。如果真是如此,只能有一种解释——蒋门神是个不堪一击的无能之辈。武松打这样一个人,又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可见电视剧已经抛弃了逻辑思维和情节的合理性,只为了吸人眼球而任意改编。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二、大闹飞云浦的改编

受张都监和蒋门神合伙陷害,武松被刺配恩州。

行至不远,见到两个提着朴刀的人站在路边,与两个押送的官差挤眉弄眼。武松自然有了几分警惕。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来到飞云浦桥上,武松乘对方不备,突然飞起一脚,把一个押送的官差踢落桥下。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另一个没等反应过来,早被武松再飞一脚也踢落桥下。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那两个杀手见状,当时就有一个被惊倒在地。另一个转身就跑。武松挣开枷锁,追上照着后心一拳打倒,夺过朴刀搠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另一个惊倒的杀手刚要爬起,武松上前一脚踏住,问明张都监和蒋门神正在鸳鸯楼等着回话之后,又一刀捅死了对方。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再赶到桥下,把摔得半死的两个官差每人补上几刀,然后便直奔鸳鸯楼而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可见在原著中,武松杀的四个人,对方根本就没来得及动手,更谈不上反抗,也就不存在什么打斗了。

以少胜多,以劣胜强,在被动的前提下,取胜的砝码只能是智取。这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

但电视剧却恰恰相反。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来到飞云浦桥上,杀手由四个人变成了六个人。四个在明处,两个埋伏在暗处,一前一后把武松围起来,并且先声夺人:

武松,今天飞云浦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这就足以说明,大闹飞云浦,并不是武松先动手,而是对方先进行围攻。这显然把武松陷入了被动局面。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紧接着,埋伏的两人拉起两条长大的铁链,把武松紧紧缠住并拖倒在地。六个人举刀一齐动手,和武松对打起来。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在这样的劣势下,武松还是挣脱枷锁,和六个人拼死搏杀,最后一个个都被武松杀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电视剧把原著中的一方根本没来得及反抗,任由武松碾杀,改编成六人合力斗杀,场面紧张刺激,情节扣人心弦。再一次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可见,这个情节的改编,与醉打蒋门神如出一辙,就是要制造紧张空气,就是要打得眼花缭乱,目的也是不言自明,不过是图个热闹。至于合不合情理,则忽略不计了。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三、血溅鸳鸯楼的改编

这场戏,是改编幅度最大的桥段。

首先,把原著里的张团练凭空取消。如同把孟州牢营里的施恩换成了他爹,活生生地改没了一个人。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如果说,减少人员是为了凝炼情节。那么,对张都监家里的养娘玉兰,则给予了大书特书。

原著里,玉兰和武松并没有单独接触。尽管张都监声称要把她许配给武松,但玉兰由始至终没有发声。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电视剧却让俩人有了单独相处的情节。

玉兰提着水桶进入武松的房间,当着武松的面给他洗衣服,两人还有如下对话。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我做我的,你只管歇你的。

自从死了哥哥,我武松在这世上便没有亲人了。做梦也没想到,都监大人对我这么好。又认下你这个妹子,莫不是我武松前世的造化。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玉兰也是孤苦伶仃,从小在都监府里做丫头,今日遇上哥哥,也算是有个亲人。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日后,若是有人敢欺负你,自有哥哥为你做主。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多谢哥哥。老爷器重哥哥,赏了哥哥这么多礼物,何不买个箱子装起来。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整日不是教枪练棒,就是跟随老爷左右,哪有空闲。哎,这屋子鈅匙给你,有空你帮我买一个就是了。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接下来,玉兰在张都监示意下,趁武松和张都监饮酒的空档,用武松给她的钥匙进入房间,把栽赃的赃物放进武松的箱子里。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当武松回房休息,听到外面呼叫“捉贼啊”时,玉兰在门外拦住了冲出来的武松

贼往哪跑了?

往后花园跑了。有人去追,哥哥何必。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恩相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岂能坐视不管。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被当作贼人抓起来。在他房间的箱子里搜出了赃物。

张都监问:

这箱子里的东西,如何在你屋里呀?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答:箱子是玉兰姑娘买的,此事只有她知。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张都监问:

玉兰,你知道吗?

玉兰回答:

玉兰从未见过。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大叫:

好啊,你给我栽赃陷害,你给我说个明白。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张都监说:人赃物俱在,你是赖不掉的。

武松大叫:玉兰,你为什么要害我。为什么要给我栽赃,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待武松大闹飞云浦,返回鸳鸯楼复仇时,正在和蒋门神饮酒等待消息的张都监对玉兰说:

玉兰,结果了武松也有你一功,老爷我还没有赏你呢。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那武松空有一身力气,呆得很,果真把玉兰当成了亲妹妹。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武松杀掉张都监和蒋门神后,和玉兰正面相逢。

二人还有了如下对话:

哥!

谁是你哥,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是我不好

怪我武松有眼无珠,把你当成了自家妹子,武松平时最恨口是心非的人,你骗得了武松,骗不了武松手里的刀,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哥,玉兰实在是不得已。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休怪武松无情。

说完,一刀刺穿玉兰的胸膛。

临死前,玉兰仍说:玉兰自然自受,哥——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电视剧改编的这些内容,都是原著中没有的。之所以这样改,显然是要说明,玉兰既作了恶人,又是张都监陷害武松的牺牲品,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总结:

从武松形象的改编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为了吸人眼球提高收视率,电视剧抛开原著的严密逻辑性,胡编滥改,任性作为。不顾历史背景的局限性,任意把爹改成儿子,把儿子改成爹。把武林高手之间的对决,改成了杂耍儿般的儿戏。

这无疑是对古典名著的亵渎。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2、面对几倍于己的强敌,面对相差悬殊的劣势,要想取胜,只能智取,先发制人,给对手心理造成强大的震慑力,陷敌于措手不及之际,达到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目的。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在大闹飞云浦的战斗中,《水浒传》原著充分把握了这一点,使武松在高度劣势的前提下,取得完胜。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但电视剧为了搏眼球,把这些完全抛之脑后,不顾戏剧逻辑严谨的重要性,单纯为追求热闹而任意改编,把古典名著拖入了港台动作片那种无厘头的肤浅层次。让人哭笑不得。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3、在水浒传原著中,武松是个睚眦必报,疾恶如仇的形象。为了达到复仇目的,包括张都监家的马夫,更夫,佣人,丫环,夫人这些没有任何关系的人都可以杀掉。更不用说玉兰这个尽管身不由己,却也是事实上的帮凶。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电视剧对玉兰形象的改编,采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诠释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历史背景,明显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等于是好心办了坏事,因为玉兰虽然有些冤枉,但处在封建的环境里,她只能是一个牺牲品,除此之外没有其它选择。

武松形象改编的奥妙

而一旦把她塑造成地地道道的无辜者,则势必陷入自相矛盾的混乱思维之中。

而只有原著中那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隐喻出后面的隐情,才是妙笔生花,高手的选择。

电视剧显然是弄巧成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孟州   水浒传   玉兰   官差   目的   酒坛   赃物   门神   奥妙   原著   鸳鸯   眼球   情节   儿子   哥哥   形象   电视剧   武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