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痛批耽改,粉丝先别急着激动

作者 / BJT


“这篇文章仿佛有那个大病!”


官媒痛批耽改,粉丝先别急着激动


在《耽美作品改编盛行带偏大众审美》一文的热门微博短评下,有愤慨的网友如是留言,表达对文章观点的轻蔑。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引人关注的是,该文刊登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机关报《光明日报》上,特殊的官媒属性,让文章输出的观点带上了官方立场的味道。


官媒痛批耽改,粉丝先别急着激动


有网友点评道:“看来国家队要出场整顿了。。”“《XXX》营销太过,吃了红利,后面的101可咋办?”


官媒痛批耽改,粉丝先别急着激动


先别急着操心后面几部耽改剧的命运,风声鹤唳过头,倒显得有些心虚。再者,《光明日报》也不是第一次“敲打”国产影视剧创作了,去年针对甜宠剧太“齁”的评论言犹在耳,后来这类题材有格外受到总局“关照”吗?


措辞上,这篇文章格外让“腐圈”愤怒的点在于:将耽美定性为畸形审美取向。


“文艺创作就不能百花齐放吗?”“耽美就不能被尊重吗?”“‘男性凝视’搞得光明正大,‘女性凝视’就要赶尽杀绝?”


面对官媒如此之严厉的措辞,“腐圈”的激动,情有可原。但是,激动归激动,必须承认,文章所指出的部分问题,在当下耽美影视作品改编中是客观存在的。


决战营销之巅跟百花齐放不是一回事


文艺创作理当百花齐放,这个观点学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的同学都明白。但这个通用观点,并不能用来给耽改影视作品肆无忌惮的营销行为打掩护。


“除了耽改剧数量井喷,很多本不属于耽改题材的影视剧也非往耽改上贴,要么人物设置主打双男主,要么在铺陈剧情时刻意渲染男性角色之间的暧昧气氛。有的综艺节目利用剧本设定、后期剪辑、话题营销等方式,对男性嘉宾强行配对炒作,博取眼球。这股为诱导观众想入非非而不惜‘打擦边球’的恶俗风气还从影视创作延续到了宣传营销领域,一些媒体采访、杂志拍摄、短视频制作也加入了蹭耽美文化热度的队伍。它们以各种敏感话题撩拨着大众的神经,乐此不疲地引导粉丝对耽改作品甚至出演耽改剧的演员关系过度解读。”(节选自《耽美作品改编盛行带偏大众审美》原文)


《光明日报》文章中指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耽改101”,拼的如果是作品质量,那应当允许这种百花齐放。但眼下的耽美影视作品改编,走的是决战营销之巅的路子。这种创作行为,还不至于上升到百花齐放的境界。


曾几何时,“双男主剧”的理解仅限于字面意思;如今,提起“双男主”,业内、观众、粉丝都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哦,就是那种剧,两个俊美男子的社会主义兄弟情。


这种词义的“进化”,挤压了真正“双男主剧”的创作空间,让英雄惜英雄的男儿豪气,变成了扭扭捏捏、挤眉弄眼的“卖腐”大会。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为了吸引耽美受众氪金,“杀”红了眼的营销,拉踩同行,误导大众。这对真正的品质好剧不公平。严重一些,会形成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健康竞争氛围。


在新近收官的某部耽改剧营销话术中,出现了“2021第一耽改出圈爆款”“力压《XX》成为站内TOP 1”“力压同期热剧,微博热度一骑绝尘”“海外反响热烈,助力我国文化输出”“双男主走红:疯狂吸粉,热度超同期剧集CP”等形容词。


官媒痛批耽改,粉丝先别急着激动


从拉踩同行到给自己戴上文化输出的高帽,这种营销,有些过犹不及的意味。


从豆瓣水军刷高分、微博一集一热搜轰炸,营造口碑、流量双丰收假象;到双男主CP线下营业发糖、诱惑CP粉氪金,当下的耽改剧营销,已经形成精准狙击的一条龙服务。狂欢假象下,粉丝只关心:我的CP今天发糖了吗?制作方只关心:今天上了几个热搜?演员只关心:今天接到新商务了吗?作品质量几何,无人在意。


这不是百花齐放的本意。百花齐放,是允许耽改题材的存在,但这种存在,是鼓励正向、积极、有纵深探讨的耽改影视创作,不是决战营销之巅,将发糖当做唯一出圈途径的“氪金101”。


“归根结底,对耽美IP的过度热忱,反映了影视业原创力不足、过度依赖IP的老问题。这应该引起广大从业者的反思——与其钻研宣传营销的歪门邪道,试图靠题材的噱头弯道超车,不如脚踏实地投入创作,夯实思想艺术基础。”(节选自《耽美作品改编盛行带偏大众审美》原文)


这段话,值得业内同行反复咀嚼。


尊重性取向跟“卖腐”不是一回事


眼下的“耽改101”,打着尊重性取向之名,行不尊重性取向之实。


在三观上,很多“腐女”是割裂、双标的。


一方面,她们坚称结婚生子不是美好爱情的唯一表现形式,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更纯洁;另一方面,她们在各种同人小黄文中,将两位男主人公翻云覆雨、灵肉合一,甚至跨越生殖阻碍结婚生子视作终极大团圆。


在“腐圈”有口皆碑的轻博客平台LOFTER上,某新近完结的耽改剧爱好者们,输出了大量双男主生子同人文,尺度之大,令人咂舌。该剧的豆瓣专组中,有粉丝留言称:“生子是女性拥有的创造生灵的神权,男性被赋予这种神权怎么是被弱化,那是天赐神权!”


官媒痛批耽改,粉丝先别急着激动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某仙侠耽改剧,原著小说连载期间,也曾因黄暴、大尺度的双男主性交场面而出圈。


这种反生理常识的猎奇审美,与是否尊重性取向无关。真实目的,是为满足个人观赏私欲。深一层面想,正如《光明日报》文章所言:“虽然耽改剧往往‘去耽美化’”,将原著中两个男主角的爱情关系设置成兄弟知己,但其背后的原著乃至腐女文化里却潜藏着大量色情暴力内容,包括偏执不健康的性别观念,以及缺乏科学性甚至错误的生理知识。这些内容若不加以约束,将对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价值判断、自我形塑造成严重误导。”


于创作者而言,尊重性取向,是用理性的创作立场,客观展现这一人群的生存现状,输出健康的价值观;于观众而言,尊重性取向,是不戴有色眼镜看待LGBT群体,不将他们的性取向当做满足个人猎奇审美心理的工具。


眼下的“耽改101”,创作者在抄流量的捷径,观众在满足自己的私欲,尊重性取向是个幌子。包售后的CP营业,一味迎合“腐女”嗑糖的心理需求,两个直男面不红心不跳地伪装“基友”,强行“卖腐”。这是把同性恋当“氪金”工具人,唯一目的是攫取流量,何谈对多元性取向的尊重?某种程度上,这种是对同性恋群体的一种不友好消费,称得上冒犯。


《光明日报》的观点不代表真理,但文章最后的呼吁说得很对:相关监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应当重视起来,理性看待腐女文化,对病态营销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引导耽改作品以更加正面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光明日报   粉丝   神权   百花齐放   大众   原著   眼下   影视作品   题材   激动   观众   男性   观点   作品   文化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