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虽然还没到清明,


影妹却已经开始泪纷纷、欲断魂。


不为别的,就因为它——


《我的姐姐》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殷若昕导演,游晓颖编剧,张子枫主演。


三个女人,搭建起了一台戏。


一台从女性视角出发,聚焦女性生存困境的戏。


什么样的女性?


被“姐姐”这一身份禁锢的女性。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姐姐,


似乎意味着忍让,责任,牺牲和不被重视。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


姐姐,你什么时候可以做自己?



01


曾经,安然是一个独生女。


一个不被爸爸待见的独生女。


和很多独生子女一样,


她的父母不是不想生二胎,而是不能生二胎。


任谁都知道,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


想生二胎,总归有办法。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比如,


到处找人托关系,给女儿办一个残疾证,让女儿假装自己是个瘸子。


可倔强的安然却在相关人员来家里调查时,穿着裙子翩翩起舞,哪里像个瘸子?


就这样,安然父母生二胎的梦想破灭了。


直到二胎政策开放,直到安然上大学,安然父母才如愿生了二胎,有了儿子。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在安然父母眼里,女孩读书无用。


就该早早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在家孝敬公婆和父母。


考大学时,安然想去大城市念医学专业当医生。


没想到,父母偷偷改了她的志愿,她只能在家乡念个护理专业。


这件事成了安然和父母决裂的导火索。


自此,安然再也没花过家里一分钱,连家也很少回去。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读完大学后,安然一边工作一边考研。


她用尽全力只为离开家。


没想到,父亲突发心梗,父母因车祸而死。


突然之间,想要飞得更高的安然成了弟弟唯一的家人。


跟自己不亲的弟弟,养还是不养?


养他,自己的梦想怎么办?


不养他,是不是所有人都会骂她没心没肺、忘恩负义?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不待见自己的父母,该不该和他们和解?


和解吧,内心的伤痕犹在。


不和解吧,人都已经死了,还能怎样呢。


电影,就从安然父母车祸去世开始。


电影,就讲述了安然面对“如何安排弟弟未来”这一问题的内心挣扎。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02


《我的姐姐》触及了很多现实议题。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计划生育、放开二胎……


这些议题无不围绕女性展开。


电影讲述了三个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的女性的故事。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一代女性,安然的姑妈。


作为姐姐,她堪称无私伟大、勇于牺牲的楷模。


上学,明明她比弟弟聪明,却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


谁让她是姐姐呢?


谁让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呢?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毕业,她人都已经到了俄罗斯了,却因为亲妈的一个电话放弃了梦想。


亲妈让她回国干啥?


帮弟弟看孩子,也就是照顾安然。


虽然咱也不知道为啥亲妈不能帮儿子看孩子,反正结果就是,


姑妈放弃了做自己,隐身在“姐姐”“女儿”“妻子”“妈妈”这些角色里,平庸地活着。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姑妈说,


“我是姐姐,一直都是,永远都是。”


“姐姐”这一身份是禁锢姑妈的牢笼。


在里面待得久了,也就认同了姐姐等于责任和奉献的观念。


所以当安然的父母去世后,她极力撺掇安然自己带弟弟。


安然把弟弟送去领养家庭,姑妈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让领养家庭放弃了领养。


直到最后,觉醒的姑妈决定不再让悲剧继续轮回,她把决定权交给了安然自己。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二代女性,安然。


和姑妈不同,安然是反抗的一代。


让我装瘸子?我不愿意!


偷改我志愿?我要和这个家决裂!


在小城市当护士不开心?那就考研走出去!


突然丢个弟弟让我养?偏不!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可是不管安然如何反抗,无法解决的困境依然存在。


从小生活在姑妈家,不是被表哥打就是被姑父偷看洗澡。


单位里,总有靠关系进来的同事,能力不行还自以为是。


情感里,男友生性懦弱,第一次见男友妈,对方就开始说生小孩的事情。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能让安然感到一丝温暖的,反而是那个陌生的亲弟弟。


看着弟弟对自己的依赖,安然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挣扎。


相对姑妈,安然至少有了选择权,至少有了坚持做自己的权利。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在这两代女性之外,电影还加入了一段插曲——


一个病人家庭。


孕妇患病,如果不及时终止妊娠,可能会丢掉性命。


丈夫坚持让妻子生二胎,就连妻子也说自己想生。


宁愿不要命也要生男孩的女人,何止她一个?!


可我们能怪她们狭隘愚昧吗?


看看《生门》就知道,


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问题。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03


整体来看,《我的姐姐》笑点和泪点齐飞。


它直面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却也展现了亲情的细腻温暖。


这种温暖来自姑妈,一个总把西瓜最甜的部分给侄女吃的女人。


这种温暖来自舅舅,不管他如何爱财,都一直惦记着姐姐。


这种温暖来自弟弟,他对安然的依赖多多少少抚慰了安然的孤独。


这些温暖中和了原生家庭问题的残酷,让电影在窒息中透露出希望。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和很多亲情类电影一样,《我的姐姐》煽情得有点过了头。


比如安然一角。


前半段安然给人的感觉冷冷的,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


这和她的遭遇是吻合的。


后半段在和弟弟相处一段时间后,安然开始动不动就落泪。


就算心被弟弟融化了,这前后反差是不是也太大了点?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除此之外,剧情的走向也有些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和解而和解。


前半段,安然恨父母重男轻女,一副跟父母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后半段,安然在半夜对着父母遗照痛哭不已,最终和死去的父母和解。


不是说角色不能转变,而是说这种转变缺乏必要的铺垫。


难道就因为亲戚说安然爸爸患有心梗,安然对父母的怨恨就可以烟消云散?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在豆瓣的短评上,观众提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好哭”、“催泪”。


没错,电影内外的人都在哭。


可是,哭过之后呢?


本打算去北京的安然突然拉着弟弟不顾一切地从领养家庭跑了出去,然后呢?


电影中的安然可以暂时逃避,电影外的安然们却不得不做出选择。


而不论是哪种选择,对安然们来说,都近乎残酷。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最后,影妹想聊聊张子枫的演技。


前半段,作为早早离家,和家人关系不和的女儿,


张子枫的面部表情不多,但肢体和眼神都是戏。


安然对父母的感情不是单纯的恨,而是渴望、愤怒和不甘相交融的复杂情绪。


安然处理父母的遗物时,拿起了父亲的旧皮衣,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似乎只有当父亲死了,安然才能好好感受父亲的气味。


张子枫演这段戏时,动作是小心翼翼的,神情是略带好奇的。


把一个从未得到过父爱,却渴望被爱的女儿的复杂心思演得淋漓尽致。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后半段,随着哭戏渐多,张子枫的演技更显“炸裂”。


让影妹印象最深的有两场戏。


一场戏,是在医院门外。


安然对病人家属怒吼,


“你已经有两个女儿了,为什么一定要生儿子?”


喊出这句话时,张子枫面带愤怒、眼含泪水。


但那泪水也只是在眼眶里打转,绝不会有滴落的可能。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直到面对着对自己掏心掏肺的姑妈,安然才痛哭出声。


这段戏,张子枫一边吃西瓜一边哭。


她的哭是内敛的,是压抑已久的宣泄。


一向坚强不表露脆弱的她,在哭的时候会下意识用手背捂住颤抖的嘴唇。


这种处理更让观众觉得心疼,得是经历过什么的女孩,连哭都不能放肆地嚎啕。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哭戏的好坏,


从来都不在于眼泪的多寡与造型好看与否,


而在于是否能切实表现角色当下的心境。


显然,张子枫清醒地知道这一点。


纵观电影中她的几场哭戏,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正是这种细节上的不同,赋予了角色更丰富的层次感。


张子枫,你哭够了没?


从《唐山大地震》到《唐人街探案》,


从《快把我哥带走》到《我的姐姐》,


张子枫从配角一步步成为主角,每一步都堪称惊艳。


谁看了不说一句,


妹妹未来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瘸子   重男轻女   后半段   姑妈   安然   弟弟   角色   父亲   温暖   姐姐   父母   女儿   家庭   女性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