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万吨茅台生产”提案,随后,《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中间试制)》作为1975年科技试验项目,获国家科委和轻工业部批准。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不仅如此,这个项目还被列入国家“六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成立了“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基地”。

为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从选址到项目组的参加人员,当时都是经过多方考证的,经过科学家们的周密考察,最后贵州省遵义市十字铺被定为实验地点。

与此同时,项目组还先后从茅台酒厂调来了以原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原副总工程师杨仁勉,实验室副主任林宝财,以及茅台酒师郑英才的关门弟子张支云为代表的28名优秀人才。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在建生产试验厂时,为了尽量保持茅台的原汁原味,项目组在试验基地沿用了茅台本地的土壤与石窖等做基地,泥巴要茅台的,糟子要茅台母糟,曲药要茅台母曲,都是从茅台那边拉过来的。

在这其中最难的当属窖泥了,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完成目标,项目组几经周折,多方协调,最后找了东风卡车拉了40车,才凑够数。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生产试验厂于197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有窖池20个,沙石甑2个,年产能为80吨,而当时茅台酒年产能为200吨左右。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从1975年项目组成立到1985年这11年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先后拨款80万元。

那个时候的1万元和现在的1万元是无法相比的,据权威学术报告研究,当年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也就是说,当时的80万元相当于今天的2.04亿元,是一个大项目了。

在这11年间,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的消息也传遍了祖国各地的大小酒厂,有很多专家都慕名前来考察,据这些专家描述,试验厂当时的科研条件和设备的完善及先进程度在全国酿酒行业中都名列前茅;

1985年,经过9个周期、63轮次、3000多次分析试验,试验厂的酒终于生产出来了,但是究竟效果怎么样,还需要经过专家们的检验。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为了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国家科委和贵州省科委选定28个人组成了鉴定委员会。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同时,为了保证鉴定的效果,当时的鉴定过程也是很严谨的。

委员会从茅台酒厂酒库里取了酒连夜送来试验厂,再从试验厂的仓库里随机取样抽取了易地试验酒一起送入样品间。

这个样品间里只有一个人在,两种酒也放在其中,同时在里面放了两个杯子,分别为一号杯子和二号杯子,这个人负责将酒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也只有他知道哪个杯子里是茅台,哪个杯子是易地试验酒。

然后组建了一个中心品酒组,酒从样品间里出来后交由相关专家负责品酒,在品酒结束之前,样品间的人不允许出来。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如此,经过中心品酒组的专家认真品鉴以后,1985年10月20日,鉴定委员会给出了评语:色清,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酒体较醇厚,细腻,入口酱香明显,后味较长,略带苦涩,空杯留香幽雅较持久,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并且给出了93.2的高分,但同时给出的结论却是:酒质较好,但同茅台酒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这一结论并不是非常明确,所以导致如今对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是否成功移植都存在分歧。

有的人认为易地试制成功了,因为两种酒的口感高度相似,基本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有的人认为异地试制失败了,因为终究无法完美的复刻,而当初开展易地试制的目的也是想要生产出跟茅台酒完全一样的酒。

后来项目组将易地试验酒提交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品尝,在亲自品尝了产品后,方毅说“不错!是好酒!”,并亲自挥毫书写了“酒中珍品”的题词。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正是根据这个题词,1986年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厂改名为贵州珍酒厂,“珍酒”之名由此诞生。

这个项目结束后,国内尝试易地生产茅台酒的试验告一段落,从此,茅台酒就只有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才能生产。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那么茅台酒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值得国家投资那么多去研究易地生产试制呢?其实这跟以茅台酒为代表的的酱香酒有关。

说起酱香酒,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派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产枸酱酒。

唐蒙觉得这酒十分美味,于是就绕道跑到了鳛部(今仁怀一带)取了一些带回去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喝完以后,觉得甘美异常,赞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到了唐宋时期,仁怀在云贵川地区已经小有名气,民间酿酒者非常多,茅台酿制的优质大曲酒“风曲法酒”也赫赫有名。

清朝时期,茅台酒业发展的更加兴盛,1784年,茅台“偈盛”酒号正式取名为茅台酒,清末至民国时期,“成义”、“荣和”、“恒心”烧房相继出现,继承和发扬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因此,又有茅台酒“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说法。

1915年,“成义”、“荣和”两家酒坊均送出产品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茅台酒一开始无人问津,后来负责参展的人急中生智,在晚会上假装失手打碎了一瓶茅台酒,浓烈的香味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在经过品鉴之后,茅台酒一战成名,夺得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同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开始享誉海内外,销售量也一下子打开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对白酒共进行过五次的国际级评比,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奠定了其在酱香酒中的地位。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茅台酒的成功带火了酱香酒,也带动了茅台镇当地的其他酒厂。要知道,茅台酒最初也是3个烧坊合并组成的,而茅台镇,还有许多其它的烧坊,他们酿制出的酱酒也不错。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有些烧坊还在茅台酒厂发展的过程中被收购,比如金樽酒之前就叫清才烧坊,因为和茅台酒厂一墙之隔,在茅台酒厂扩建时被收购,成为茅台酒厂的一部分。

茅台酒采用的是“12987”的酿制工艺,即:1年1个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摊量加曲,7次取酒。

1975年,国家投入80万元支持茅台酒易地生产试制项目,后来怎样了

这个工艺不是秘密,难的是始终恪守本心,以严谨的态度来酿造酱酒。

如今的茅台镇大大小小的酒厂和作坊有两三千家,真正有资质生产白酒并且能严格执行这套工艺的却不多,酒类市场鱼龙混杂,所以大家在买茅台镇的酒时要擦亮眼睛,仔细挑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茅台酒   南越   仁怀   国家科委   贵州省   项目   国家   甘美   汉武帝   贵州   茅台   酒厂   样品   杯子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